中国人的春节,茶是不可或缺的。“茶”与“礼”密不可分,“礼”由“茶”来体现。“以茶表敬意”,自古及今,中国人相沿成习。
中国自古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茶叶成为了相赠的礼品;再后来,茶更是普及为全民待人接物、婚嫁等的礼仪规范和行为。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茶已经演变为中国节日文化的特定符号。而茶礼,也成为对传统文化“礼”的慎重表达。
年里真意,从一杯茶开始
在中国这个茶的国度,有史记载的春节饮茶习惯从南宋就开始了。在临安地区,当时的大户人家在春节时把元宝茶作为接人待客必备的茶。它所表达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
但以此解释茶的内涵显然是片面的。
在更为久远的西周时期,茶叶是作为祭品之用的。茶叶很贵重,古人在尊天、敬地、拜佛、祭祖等重要事项和场合,均摆上茶,以体现虔诚、敬仰。
从汉代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在西蜀和江南一带逐渐流行,到了唐朝,喝茶已经蔚然成风,成为生活必需品。
也正是从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始,物质性的茶叶开始提升到精神性的饮茶之道,喝茶这件事从形而下进入到形而上的层面。在茶之道中,是人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敬畏,成为一道光照见人心幽微之处。
以茶为礼,文人互赠茶礼
以茶为礼,寄托情感,古人早有先例。茶之为饮,兴于唐,盛于宋,而后历代沿袭。
茶性高洁情雅,儒释道都颇为青睐,文人雅士尤为喜爱,常以互赠茶礼表示倾慕和友好之情,并通过诗词记录下相互赠茶的雅事。
唐朝大才子白居易从京官被贬至江西江州后,心情沉郁,百无聊赖。好友李六郎为安慰排解白居易的内心郁结,特地从川蜀之地寄来今春的新茶,爱茶的白居易顿时展开了愁眉,当即赋诗一首: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茶虽不语,人却可知。清茗一盏,让白居易感受到了友人真挚的情谊,也让紧闭的心门吱呀打开,山野间舒爽的清风吹了进来。
世人只知“诗仙”李白,却不知还有另一位“茶仙”卢仝。当年隐居在少室山唐代诗人卢仝,收到时任常州刺史的友人孟谏议寄来的新茶,留下了传颂千载的诗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此诗又名《七碗茶歌》。
大致的内容是: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他带来的是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字里行间流溢着两人的互相尊重的真挚友谊。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唐代知名的茶僧、诗僧皎然雅而好茶,品饮之余,兴之所至,时常提笔写诗抒发内心的情感,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写到: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与湖州崔刺史一起品饮越州人赠送的剡溪名茶,烹煮好后的茶,盛在白色茶碗中,茶香袅袅,淡雅清绝,轻啜几盏,余韵悠悠,胜似天上仙人饮用的琼浆玉露。
古语有云“茶有十德”,茶除了作为健康的饮品,还能“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礼,是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礼文化的完美结合。一份茶礼中,蕴藏着最深的情感连接。茶之为礼,虽礼轻,却情义深重,意蕴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