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与世长辞。但由于情况特殊,有关部门在陈毅的葬礼规格上有了争议。最终周总理与几名老帅商议后拍板,将陈毅的葬礼规格定为比一个人高两级。那么陈毅去世前经历了什么呢?他的葬礼规格有什么争议,最后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特殊时期到来后,陈毅也受到了冲击。陈毅向来刚正不阿,不愿妥协,也因此成为了某些心怀不轨之人的目标,他们对陈毅群起而攻之。关键时刻,是周总理站出来保护了陈毅,他警告那些投机分子:要想打倒陈毅,就要从他周恩来的身上跨过去。
在周总理的干预下,陈毅的境况有所好转。但此时陈毅的身体已经是每况愈下,1970年,陈毅突然感到腹部疼痛。他一开始以为只是战争年代留下的老毛病犯了,像往常一样吃止痛药扛过去,但吃了一阵止痛药后情况也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疼痛。
陈毅只得就医,他申请去301医院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份申请一直没有被批准。直到1971年1月,陈毅的妻子张茜给周总理写信求助,周总理亲自安排陈毅就医,陈毅才终于得以进入301医院。
此时陈毅已经被查出患有肠癌,尽管301医院是我国条件最好的医院之一,周总理也下令全力医治,但在那个医疗水平尚不发达的年代,要治好癌症难如登天。301医院的医生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缓解陈毅的病情而已。
1971年底,陈毅元帅的病情还是越来越重,有时意识都不太清醒了。但在12月26日这一天,陈毅还是强撑着叫来小女儿陈珊珊,让她给自己准备一碗面条。
之前陈毅长期被病痛折磨,胃口一直不好,很多时候都不想吃东西,此时突然愿意吃一碗面条,让陈珊珊大喜过望,她以为父亲的病情终于好转了。但随后陈毅的话让陈姗姗明白了父亲要吃面的原因,也让她不禁落泪:“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没法去见他,就吃碗面给他贺寿吧!”
1972年到来后,陈毅的病情愈发严重,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迷状态。1月2日,李先念前来看望陈毅。看着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老战友现在如此虚弱憔悴,李先念也不禁落泪。
1月6日,叶剑英也来看望陈毅,他带来了毛主席的一封亲笔信。这天陈毅难得的清醒过来,当听到叶剑英说毛主席肯定了他的功绩时,陈毅久违地笑了。此时曾经“大嗓门”的陈毅说话已经很困难了,但他还是坚持着重复了几句:“谢谢,谢谢毛主席对我的信任。”
大家本以为陈毅听到这个好消息后身体会有所好转,可惜这却是最后的回光返照。当晚11点多,陈毅元帅与世长辞。当年他曾写过“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诗句,如今他就前往泉台召集旧部,斩杀阎罗了。
陈毅元帅去世后,周总理、刘伯承、叶剑英、王震等人纷纷前来送别这位老战友。此时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决定陈毅葬礼的规格了。
按理说陈毅作为开国元帅,为新中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卓越将领,也应该按照元帅级别的葬礼来安排,可以参考罗荣桓元帅的葬礼——1963年罗荣桓元帅去世时,首都各界两万多名群众在人民大会堂公祭罗荣桓,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也都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不可谓不隆重。以陈毅的级别和贡献,他也确实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
但由于陈毅去世时形势特殊,他又不再担任实际职务,组织关系都在中央军委。因此虽然周总理也很想给这位老战友高规格葬礼,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他最后还是决定:陈毅元帅的葬礼参照李天佑葬礼进行,规格略高于李天佑。
李天佑上将的作战经历其实跟陈毅没有太多交集,他的葬礼之所以被作为参照,主要是因为李天佑去世于1970年9月,离陈毅去世的时间比较近。但问题是陈毅作为元帅,比李天佑高出两个级别,如此待遇确实是偏低了。
周总理对此也很难受,他又何尝不想让陈毅这位老战友得到广泛的纪念呢?但当时形势复杂,盯着陈毅元帅葬礼的不光有他的老友,还有某些心怀鬼胎之人。如果周总理直接按元帅级别的待遇安排陈毅的葬礼,这些人就可能借机生事。
为了稳定,周总理只能忍痛给陈毅“降级”。给陈毅安排略高于李天佑规格的葬礼,已经是周总理能争取的极限了。对此陈毅的妻子张茜也表示理解,她曾说,只要在给陈毅的评价里包含“优秀党员”和“忠诚战士”这两个词就够了,这也是陈毅的毕生追求。
但即便如此,周总理作出如此安排后也是心情沉重,在陈毅元帅追悼会举行前,他甚至难过得没有吃午饭。在他看来,这个葬礼规格还是太低了,但他也无力改变。
周总理之所以如此执着于陈毅的葬礼规格,除了因为陈毅的贡献以及他和周总理之前的战友关系外,也是因为能出席追悼会的人数是和葬礼规格息息相关的。追悼会不是谁想来都行,不同规格的葬礼是对追悼会人数有不同限制的。比如陈毅这个规格的葬礼,只允许500人参与追悼会,显然比罗荣桓的要少得多。
由于500人的人数限制,再加上又要让陈毅的老战友尽可能都出席追悼会,许多人参与陈毅元帅追悼会的申请就被拒绝了。比如宋庆龄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都曾要求参与追悼会,但当时都没有得到批准,为此宋庆龄难过了好几天。
不过在1月10日,陈毅元帅追悼会当天,事情突然有了转机。
当天中午,毛主席正披着睡衣在房间里看书,但想到陈毅的离去,他怎么也看不进去。毛主席随后询问工作人员时间,在得知现在是一点半后,毛主席当即站起来,拍了一下沙发扶手:“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大吃一惊,因为在原本的安排中,毛主席是不会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的。这也很正常,因为70年代时毛主席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很少出席公共活动。再加上此时正是寒冬,北京的一月寒风刺骨。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参加追悼会时又容易触景生情,悲从中来,确实不适合参加追悼会。
但最后,毛主席还是抑制不住对陈毅的思念,决心送这位老战友最后一程。追悼会将于下午3点举行,此时只剩不到一个半小时了,时间非常紧张。于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忙碌起来,毛主席的警卫员陈长江立即给汪东兴打电话,因为汪东兴是负责中央保卫工作的,随后他又向周总理报告了情况。
周总理得知毛主席的决定后也吃了一惊,既然毛主席要亲自参加陈毅的追悼会,那葬礼规格自然应该提高。在与几位老帅紧急商议过后,周总理最终敲定了陈毅的葬礼规格:比李天佑上将高两级,也就是按照标准的元帅葬礼来。
这也就意味着能参与追悼会的人数也大大增加,许多原本不能参加追悼会的人都可以来了。时间紧迫,周总理立即开始通知各部门。其实周总理作为国务院总理,本来完全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下属去做,但他极其负责,坚持亲力亲为。
据当时在外交部工作的记者康矛召回忆,周总理亲自给他打了电话,让他邀请西哈努克亲王夫妇来参加追悼会,西哈努克亲王立即同意,他们夫妇也是追悼会现场唯一的一对外宾。而宋庆龄虽然自己身体也不太好,但接到通知后还是坚持来到追悼会现场。
毛主席的速度则更快,甚至在西哈努克亲王抵达前就已经到了八宝山,与周总理并排站在门前。毛主席还专门对西哈努克亲王说:“陈毅同志是拥护我的。”
毛主席的到来让张茜十分感动,她看毛主席有些疲惫,很明显身体状况不好,就劝毛主席“坐一下就回去”就好,还是要注意休息。但毛主席坚持要参加,还向工作人员要了一块黑纱披上。见陈毅的子女都在现场,毛主席又和他们一一谈话,鼓励他们继承父亲的遗志。
毛主席这次参加追悼会确实非常匆忙,他是穿着睡衣出门的,后来卫士又给他披了一件大衣。但这显然还是不够,因此周总理特意嘱有关部门多往八宝山调些暖炉,一定要做好大厅的保暖工作。毛主席到来后,周总理又给他找了一个相对暖和的地方坐下。
追悼会开始后,周总理亲自念起了陈毅的悼词,短短600字的悼词,念哭了一大片人,周总理本人也不禁落泪。最后毛主席领着众人一起对陈毅的遗像三鞠躬,又用七个字给陈毅元帅定了性:“陈毅是个好同志!”
而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也成为了毛主席亲自参加的最后一场追悼会。在周总理和朱老总去世后,毛主席没有参加他们的追悼会——不是因为“摆架子”,而是因为毛主席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难以支持。1976年9月,毛主席也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留下的建设成果不会消失,他们伟大的精神也不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