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良好基础

中国经济周刊 2024-03-29 15:10:52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宇轩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重点谈了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我国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丰沃土壤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历史上人类劳动资料的每一次质变,如铜器代替石器、电动机代替蒸汽机、人工智能代替计算机,都标志着新兴生产力取代了传统生产力。”蔡继明认为,当前时代背景下,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蔡继明认为,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2022年达到50.2万亿元,是最具数字竞争力的主要经济体。以电子商务、数字媒体、金融科技、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新业态加速涌现,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新生担当。”蔡继明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对税收、GDP、技术创新和城镇就业等国民经济的贡献愈加突出,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自然也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基础。”蔡继明表示,“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配套措施,必将为民营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蔡继明指出,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整体估值不断上升的独角兽企业群体,或可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独角兽企业大多拥有独特性或颠覆性技术、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战略与品牌协同、弹性的资源共享、持续的资本赋能等特质。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前十名中,中国独角兽企业占据一半。方兴未艾的独角兽企业将持续为新质生产力输入强大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

“地方政府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大多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时,必须协调好与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蔡继明说。

在他看来,承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多是高度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现有数亿农民工,今后还将逐年增加。保持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调发展,使传统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提质增效,实现蜕变,才能在提高全民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为有效推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调发展,蔡继明认为,首先要统筹协调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新兴未来产业培育。

蔡继明表示:“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传统优势产业长期积淀的发展经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快实现传统生产力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培育和壮大新兴未来产业的规模体系,引领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引领制造业向柔性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引领服务业向高端品牌服务、个性化服务转型,实现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接续发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蔡继明表示,“一方面,要发挥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我国应用创新的既有优势,维持和拓展我国工程化应用技术创新具有的全球领先优势,将应用技术优势扩大到广泛业务中,做大做强做优新型产品市场;另一方面,需加紧突破重大颠覆性科技创新,发力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在焦点领域加快追赶步伐,推动新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落地生根。”

蔡继明认为,在推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调发展过程中,应统筹协调传统劳动者素养提升与智能劳动者队伍壮大。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劳动者队伍革新才能推动生产力飞跃,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召唤智能劳动者。一方面,要加速培养智能劳动者等新型劳动者队伍,加大全社会劳动者的数字素养普及力度,完善面向灵活就业等新型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新质生产力飞跃预备好现代产业工人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传统劳动者的素养提升。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特别要关注保障农民工等弱势劳动者权益,避免出现少就业、无就业、负就业情形。”蔡继明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6期)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