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龄混养管理术,双月社群稳定,东北地窖圈养,家养羊应激低

晓韩养殖 2025-02-18 17:12:13

分龄混养管理术,双月社群稳定,东北地窖圈养,家养羊应激低

羊这种小动物啊,浑身都是宝。羊肉能做出各种美味佳肴,羊毛可以制成温暖的羊毛制品,羊皮还能用于皮具制作呢。所以很多人就想自己养羊来获取这些好处。

先来说说家养羊的痛点吧。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想养羊得找个合适的场景。要是养在家里,羊整天关在小圈里,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羊就会很压抑,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应激反应。像我有个东北的网友,他之前就在家里养了两三只羊,养了大概3个月左右,发现羊越来越瘦,还特别没精神。他也不知道是咋回事,找了不少人问,后来才知道是家里空间太小,羊应激了。

再说说养殖场吧,养羊也面临着不少难题。比如说羊群容易受到疫病的影响。我听说过北方一个大的养羊养殖场,他们养的羊数量不少,在养了大概1年的时候,突然爆发了一场疫病。那是因为养殖场的羊舍通风不太好,空气不新鲜,加上羊的密度又大,一个羊生病,很快就传染开了。虽然最后请了兽医来治疗,但是损失也不少。

下面我来说说这分龄混养管理术。其实啊,羊就像人一样,不同的年龄阶段需求是不一样的。就像小羊羔和成年羊,在饮食方面就有很大的区别。小羊羔的肠胃比较脆弱,需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像新鲜的嫩草之类的。成年羊的食量比较大,需要更多的营养,除了草料,还得搭配一些精饲料。我认识一个南方养羊的朋友,他刚开始不懂这个道理,总觉得只要是草料就行,把小羊羔和成年羊放在一起喂。结果小羊羔长得慢,还老是生病。后来听了一个养殖专家的建议,按照分龄混养的方法,把羊按照年龄分组,小羊羔单独喂养容易消化的细嫩草料和专门的小羊羔饲料,成年羊除了草料还添加了豆粕等精饲料,仅仅过了2个月,小羊羔就健壮了不少,成年羊也更加肥美了。

咱再聊聊双月社群稳定。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养羊的过程中,每过两个月可以对羊群进行一次优化组合。把长势好的羊单独留下来,然后淘汰一些生长缓慢或者健康有问题的羊。这样保持羊群的动态平衡。我有个想法,要是按照这样来养羊,1年的时间,羊群的效益肯定能提高不少。而且羊群的应激也会小很多,因为羊群比较稳定,羊之间不会因为突然的变化而产生不安。

东北地窖圈养又有什么好处呢?东北这地方,冬季特别寒冷。地窖圈养就像是给羊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窝。我听说有个东北老乡的地窖,那地窖挖得可深了,在里面铺了厚厚的干草,羊在里头冬天的时候也很暖和。而且地窖相对封闭的空间,能够有效阻挡外界的细菌和病毒。不过呢,地窖圈养也不是完美的。地窖里比较潮湿,时间长了羊容易出现皮肤病之类的问题。我就想着能不能在地窖里再做一些通风的设备,这样就能让羊更舒服了。

说到羊应激低,南方的养殖环境和北方就有很大的差别。南方湿热,羊很容易中暑或者得皮肤病。我有一次在云南看到一个小羊圈,里面密密麻麻地养了很多羊,结果到了夏天,好多羊都热得没精打采的。而北方干冷,羊容易冻伤,像在河北的一些散养羊,虽然白天有阳光晒着,但是晚上没有遮盖物,羊就容易冻着。所以,在不同地区养羊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来调整养殖方式。

咱们再说说绿植和羊的关系。在羊圈的周围种上一些绿植也是很有讲究的。

我给大家说说三种不同的绿植对羊的影响。一种是苜蓿草,这种草很有营养,羊特别爱吃。它能够为羊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而且苜蓿草的根系比较发达,可以起到固氮的作用,让土壤肥沃起来。比如说在甘肃的一些羊圈周围,苜蓿草长得可茂盛了,羊吃了之后羊毛都变得更有光泽了。

还有沙地柏,这种植物比较耐旱,对土质的要求也不高。它虽然不能直接给羊吃,但是如果羊圈周围有它,它的枝叶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一次我在宁夏看到一个羊圈,周围种了很多沙地柏,虽然那边的土质有点沙化,但是因为有沙地柏,羊圈的地基还是比较牢固的。

再就是百脉根,这也是种适合羊吃的东西。百脉根的叶子是苦的,羊吃起来也比较喜欢。它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对羊的健康很有好处。比如在四川的一些山区,百脉根长得遍地都是,山羊吃了百脉根之后,身体的免疫力都提高了不少。

又回到养羊的混养管理。老羊就像养殖场里的长老,它们对疾病的抵抗力比较强。在小羊出生后的2个月到3年这个成长过程中,老羊如果得到悉心照料,它们的经验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小羊。比如说在一个四川的小养殖场,养殖户发现让老羊带着小羊活动,小羊成长得更快,也更少生病。这是因为老羊在日常生活中教会了小羊在哪里找到最鲜嫩的草,在哪里躲避危险,这些宝贵的“生活智慧”对小羊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小羊在成长过程中,也带着新生的活力和希望,它们就像一个小小的创新群体,给养殖场带来新的机遇。

双月社群稳定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调整就像是一场变革。这两个月里羊的成长速度、健康状况等都是调整的依据。例如在一个山西的养殖场,有一回调整羊群的时候,发现有些羊虽然看起来瘦,但是体质还不错,于是就改变了分组,单独给这群羊制定了营养丰富的食谱,结果这群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快速长膘,让养殖户看到了不一样的养殖思路。

在地窖圈养方面,我们还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古代东北的羊民们就把羊圈在地窖式的地方,利用地窖的恒温恒湿特点。现在的养殖户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北方冬季长且寒冷,除了把地窖圈舍建造得坚固且保温,还可以在地窖内合理设置食槽和水槽的位置。在西藏一些高海拔寒冷地区的羊圈,就利用这种思路,在地窖内合理规划空间,让羊吃得好喝得足,健康过冬。但是同时也要注意,羊的粪便清理要规律,不然污浊的气体会影响羊的健康。

南北方地域差异对羊应激的影响真的很大。南方夏季炎热潮湿,羊很容易受到热应激,在一些福建的羊圈,羊在夏天如果散热不好,就会食欲不振。而北方冬季寒冷,羊圈的保暖设施一定要到位。像在辽宁的一个散养羊场,以前没有重视羊圈保暖,羊冻伤了不少,后来加厚了羊圈的保暖层,羊的状况就好多了。

我们还可以根据羊的成长阶段来进一步优化管理。比如在羊的育肥期,像在内蒙古的一些大型养羊场,育肥羊6个月就能达到很好的出栏体重。这时候就要调整饲料的比例,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让羊快速长膘。而在羊的妊娠期,母羊需要更营养丰富的食物,除了优质的草料,还得补充专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像在辽宁一个养羊场,他们给妊娠期的母羊调配了专门的饲料,结果羊羔的成活率特别高。

这里还有个南北方养殖思维差异的小例子。北方很多养殖户认为羊养得越肥越好,所以养殖过程中会尽量多喂饲料。南方养殖户则更注重羊的品质,追求细嫩的羊肉口感。这就导致了两地在羊的养殖方式和品种选择上都有一些不同。

那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要是你在南北方不同的环境下,会采用怎样的综合方法既避免羊应激,又能高效养羊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