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丫丫
“两小时卖光200斤,日赚2000元!”

短视频平台热门榜单上,曾有一类标题格外抓人眼球。
镜头里,一位师傅站在大锅旁卤着菜,摊主手中铁勺上下翻飞,卤香顺着风飘出老远。
摊位前,人群围得水泄不通,队伍排得老长,顾客们你争我抢,那场面,热闹非凡。
甚至有人听闻后,跨越千里赶来,就为尝上一口这所谓的“人间美味”。

可这看似繁荣的景象,实则暗藏玄机。
这所谓的“车水马龙”,不过是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原来,排队的10个人中,有9个都是托儿。

他们买完卤菜后,还能拿着票据去找商家报销。
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给摊位制造热度,以此索要流量。

央媒“人民日报”看不下去了,安排了一场暗访。
这一查可不得了,一个以“创业培训”为幌子,实则“收割韭菜”的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那些所谓传授卤菜技艺、助人创业的培训机构。

不过是利用人们渴望成功、想要创业的心理,编织了一张大网,将众多怀揣梦想的人卷入其中,肆意“收割”。
一:卤菜骗局在如今这个追求财富的时代,每个人都怀揣着赚钱的梦想,骗子们自然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他们精心策划了一场骗局,专门瞄准那些想快速致富的人。

今年3月起,短视频平台和街头巷尾都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
不少大锅卤菜摊异常火爆。
这些摊位前,顾客排着长队,看似生意兴隆。

仔细观察,会发现除了卖卤菜,摊主们还有个共同点——都在忙着“收徒”。
他们打出“摆摊致富,月入十万,三天回本”的诱人招牌,吸引了不少想赚钱的人。

这让笔者想起以前看到的视频,一些大学生摆摊卖红薯、淀粉肠,只是图个新鲜,赚点零花钱。
但如今这些卤菜摊主不同,他们赔本卖卤菜,只为制造热闹场面,吸引眼球。
摊主们给“托儿”的工资,比卖卤菜赚的钱还多。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在网上雇佣水军,在直播间刷屏,营造出一种“大家都在学,学了就能赚大钱”的假象。
不少人被这些花言巧语迷惑,纷纷交钱成为“徒弟”。

纸终究包不住火,2025年4月5日,人民日报发文揭露了这些骗局。
指出摊主们“雇托排队”“直播间刷屏”等虚假营销手段。

记者暗中观察发现,直播镜头下的“大锅卤味”生意红火得有些反常。
画面里,一位身着白衣的老头频繁现身,短短半小时内便出现三次,这显然不是正常顾客的购物行为。

倒像是刻意安排的“演员”,目的就是制造出排队抢购的假象。
有知情网友透露,不少“网红摊主”都会采用这种手段,雇佣“托儿”来营造生意兴隆的假象。

这种“托儿”现象在行业内已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专门传授如何高效安排“托儿”的技巧。
有人上午扮演顾客,下午就摇身一变成了“学徒”。
还有人通过微信群组织“职业排队”服务。
以日薪50元的价格雇人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
直播间里,全是好评如潮的评论。

比如“味道绝了,明天还来”、“老板快开分店吧”等等,仿佛这卤味真是人间美味。
然而一旦有人提出质疑,比如“这些排队的看起来像是找来的吧?”、“这卤菜颜色是不是不太对劲?”。
这些评论很快就会被删除,甚至直接被踢出直播间。

一位美食博主为了揭开真相,亲自驱车前往排队,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结果却大失所望。
他坦言,只有素鸡的味道还算勉强可以接受,豆角却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鲜味。

只剩下浓重的蒜味,卤肉更是没有入味,表面甚至还渗着血水,吃起来口感干涩且柴,味道淡而无味。
所有的卤味吃起来都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与其他家的并无二致。

在衡水,有一对夫妻,看到网上关于“大锅卤味”的暴富故事后心动不已,于是长途跋涉来到安徽学习。
他们交了2980元的学费,满心期待能够学到正宗的卤味制作技术。

梦想着也能像视频里的师傅那样,每天赚得盆满钵满,过上富足的生活。
然而当他们学成归来后,却发现自己的生意冷冷清清,与师傅的火爆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投入的钱根本无法收回,夫妻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准备食材。

精心制作卤味,然后推着小车到街上叫卖,可惜生意惨淡,几乎无人问津。
镜头里,摊主忙得脚不沾地,一边干活一边直播唠嗑。
聊着聊着,就扯到收入上,说自己养娃压力大,全靠卤味秘方撑着。

每天卤一锅,几个小时就卖光,净赚好几千,孩子的学费轻松搞定。
看到人家赚钱这么容易,想创业的网友心里直痒痒。
这时,弹幕、评论区就开始有人问摊主收不收徒、传不传艺。

摊主一开始还装模作样推脱,说卖卤味、做自媒体不缺钱,不想收徒。
但架不住大家热情高涨,最后只好公布社交账号。
加了账号,骗局就正式开场了。

师傅拉个学艺群,开始给学员画大饼。
说教学“保姆式”,从秘方到流量扶持,三天就能让你走上人生巅峰,月入十万不是梦。

群里还安排“托儿”烘托气氛,质疑声一起,他们就跳出来反驳,还发各种夸赞、求学习的评论,误导其他人。
学费不到三千,就能换月入十万的机会,这买卖谁不心动?
可交了钱师傅就原形毕露了。

手把手教学、祖传秘方,都是网上免费的玩意儿。
培训时间还短得可怜,几天就结束,学员感觉自己啥也没学到。
拿着“秘方”去摆摊,才发现满大街都是同行,竞争很大,用的都是同一个“秘方”,根本吸引不了顾客。

为了抢生意,同行之间开始恶性竞争,整个行业的口碑都崩了,真正用心做的创业者也跟着遭殃。
所谓的流量扶持也是骗人的,直播间人数少得可怜,别说收徒了,学费都挣不回来。
加上各种成本,很多人负债创业,最后血本无归。

这些人卖的不是卤菜,是“智商税”。
卤菜只是捞学费的幌子,最终目的是收割学员。
卖卤菜或许赚不了大钱,但割韭菜可就不一定了。

类似的大锅卤味骗局还有很多,牛杂煲、黄河鲤鱼、里脊肉夹馍等等,都是通过收徒割韭菜的方式骗人。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网络上摆摊月入十万的视频泛滥成灾,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二:回应了央媒发声后,“胡师傅大锅卤菜”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得不站出来回应。

针对近期的舆论,特此作出回应
一、媒体报道行业乱象,仅为对行业部分存在的问题的呈现,胡师傅卤菜并未参与。
从营业至今,一直秉持合法经营的理念,直至今日,摊位仍正常营业,视频账号正常更新。
二、没有请过托排队,所有视频中生意爆火的场景均为真实顾客排队。

有心之人拼凑同一天的视频,截取同一位顾客排队的前后位置,恶意造谣。
通过“打假胡师傅”获取流量并以此牟利。
三、充分理解网友们对这件事的关心,本人将提高法律意识和从业规范。
在遵守平台规则的前提下继续创作更加优质的作品。
“不分好歹的善不是善,是恶的帮凶”
我们在此呼吁网友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提高信息争辩能力,拒绝参与网络暴力。

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回应发布之后,视频居然设置了不能评论,只有互相关注的朋友才能留言。
这一操作,实在让人忍不住怀疑。

大锅卤菜在流量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其实是精准戳中了打工人的痛点。
刚开始,你刷到热卤博主赚得盆满钵满的视频,心里痒痒,琢磨着自己要是会这门手艺,是不是也能发家致富。

看多了,就慢慢动了心思。
你想找博主学手艺,可没门路。
突然有一天,热卤博主主页上出现了“收徒”的字样。

你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感觉希望就在眼前。
一看学费2980,这价格不高不低,正合你心意。

有人还觉得博主师父收费实在,没多想就掏了钱。
可他们哪知道,自己这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