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朝换代第一姓:每逢乱世此姓必出奇人,总能起到关键作用!

林硕言吖 2025-02-05 16:16:05

在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中,诞生了无数能人异士,他们不断推动着时代发展。

我国姓氏又代表着一个家族文化的传承,其意义深远。

而在每次改朝换代时,有这么一个姓氏,总能在乱世之中出奇人,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时代变迁。它究竟是哪个姓氏?又出现哪些“奇人”呢?

刘姓家族的崛起

刘姓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那时刘姓还未真正地站上历史舞台,对历史更迭影响也不大。

直到天下大统,在秦王朝的压迫下,一名叫刘邦的青年横空出世。

也是从这时开始,刘姓家族开始影响历史的进展。

秦朝统一天下后,嬴政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大肆建造宫殿,同时还兼顾修建抵御外敌的长城。

如此大的工程量,对刚刚经历过战乱的天下底层民众来说,这就是灭顶之灾。

家中老母幼子无衣无食,而青壮年却被逼着离家劳役。

在如此重压之下,底层民众彻底反了。

反正横竖都是一死,何不死在反抗的路上?至少反抗还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而作为秦朝的底层官员的刘邦,也被压榨得喘不上气来。

身为一亭之长,每日俸禄还不够一家老小吃喝,在一次押送壮劳力的路上,很多人半路逃跑了。

还没到终点,就跑丢这么多人。

刘邦心知即使熬到目的地,也没法向上司交差,他还听说其他各地已经有人揭竿造反了。

既然如此,一不做二不休,刘邦把劳役全放了,也扯来一根旗杆,跟上造反的脚步。

刘邦也没想到自己造反的消息传开后,有很多人前来投奔,军事实力肉眼可见地成长起来。

沛县有两个文官,是萧何和曹参。

虽然这两人也想造反,但又怕失败后受到牵连,便推举刘邦为将,他们在背后出谋划策。

在两人的帮助下,刘邦很快便打下沛县。

再以沛县为根基,快速向四周进军,快速扩张自己的势力。

虽然在扩张过程中有输有赢,但军队实力得到迅猛增长,同时名声也打了出去,方圆数百都知道刘邦的名号。

但此时,中原大地上的各路农民起义军纷纷冒出头来,虽然数量众多,但各自为战,都是小股势力,对秦军形不成威胁。

刘邦便想投奔更为强大的楚王,在中途偶遇张良,两人合并在一起。

就此,刘邦拥有了建立西汉王朝的文臣根基。

再后来,刘邦又曾依附过楚国后人,曾和项羽一块合作打天下,这段时间是刘项两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

但随着秦国灭亡,天下即将迎来新的格局时,两人倒戈相向,成为对手。

本来刘邦在这场楚汉之争中并不占据优势,但在张良和韩信的帮助下,硬生生将劣势打成优势,最后建立西汉王朝。

西汉建立后,刘邦大肆赐封刘姓藩王,这也是刘姓家族走向兴旺的开始。

在刘姓宗族的努力下,西汉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亮眼的一颗明珠。

挽狂澜之既倒

西汉在文景二帝的治理下,将经济实力提到巅峰,而又在汉武帝刘彻的统治下达到了武力巅峰。

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霍去病八百精骑北却匈奴三千里,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造了西汉神话。

虽然西汉已然如此强大,但始终没有摆脱外戚干政的苦恼。

从西汉建立之初的吕雉当权,再到窦太后干政,为刘氏皇权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直到西汉末期王太后四朝执政,让西汉刘氏站在了悬崖边上。

虽然西汉末年表面上依旧以刘氏为尊,但推举上来的四位皇帝要么沉迷酒色,要么体弱多病,不堪大任。

反而王家外戚权势越来越大,其中为首的便是权臣王莽。

当时王莽已是权倾朝野,朝廷内外一众事宜全都要听他的话,就连幼帝的生活起居都在他监视下。

拥有如此权力的王莽依旧不满足,他竟狠下心来将幼帝毒死,自己坐到龙椅上。

这在此前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存在,作为托孤大臣,却强行篡夺天子之位。

王莽遭到各地藩王的声讨。

其中呼声最大的便是刘邦的第九世孙子刘秀。

刘秀在哥哥的推举下,再加上绿林军的支持,很快在华北地区打出了威名,并且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实力大涨。

他从起兵到推翻王莽新朝,仅用了一年时间,其速度之快,令世人咂舌。

虽然王莽已死,但天下依旧割裂,各地势力都想趁乱称王。

刘秀面对割裂势力,由北向南,稳扎稳打,最终靠着天时地利,将一众各方势力逐一吞并。

而这一过程过于艰难,他用了整整十一年才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东汉王朝。

同样挽“汉朝”于既倒的,还有三国时期创立蜀汉的刘皇叔。

东汉延续了西汉的大部分政治制度,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把都城从西边的长安搬到东边的洛阳。

就连后宫体制也是照西汉,导致东汉同样没有避免外戚专政的下场。

再加上刘秀的皇子皇孙性格懦弱,手中的权力要不被外戚掌权,就是落到宫中宦官手中,皇帝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所以东汉有很多幼帝,还有很多皇子刚出生就夭折,这一现象屡见不鲜。

后人孱弱,再加上之前有“王莽篡汉”这一先例,导致东汉只持续了两百年,便再次覆灭。

而这一次,汉室刘姓走出一个叫“刘玄德”的人。

这人大家应该很熟悉,因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而沦落到编草鞋,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用“仁义”二字打下一片天地。

但汉室气数已尽,纵使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天下大势已经不站在刘姓宗族这边了。

刘备创建蜀汉两年后重病身亡,在白帝城托孤,而其子刘禅也只坚持了四十多年,最后蜀汉覆灭。

从此,刘氏汉朝彻底终结。

扶大厦之将倾

三国结束后,无论是曹魏还是东西两晋,统治时间都非常短,全国各地起义军络绎不绝,底层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在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国家割据势力更甚,各国之间的厮杀情况比春秋战国时期更甚。

直到隋朝统一了全国,才换来寥寥数年的安宁。

这种安宁只持续了二十年,在隋炀帝登基后,因其好大喜功,发动大规模征战,虽疆域辽阔,但民不聊生。

眼看着刚刚统一的国家又将倒塌,刘姓家族又出现一位奇人。

此人叫刘文静,和太原李渊关系非常要好。

刘文静预感到国家又将毁于隋炀帝之手,相比于改朝换代,他更担心国家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为此,在他的谋划下,太原李氏起兵反隋,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

最后,成功推翻隋朝,建立大唐王朝,名留青史。

在唐末宋初之时,还有一位刘姓的皇帝,虽然持续时间比较多,但也算是终结了五代十国的割裂。

他的名字叫刘知远,安史之乱后,我国出现过一段混乱时期,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与南北朝时期差不多,都是各地藩王割裂。

刘知远顺势而为,在乱世中建立了后汉,并且成功称帝。

虽然后汉持续时间比较短,但其意义深远,因为后汉统一了黄河下游一带中原地区,为后周统一北方奠定了扎实基础。

而后周也被认为是五代十国的终结者,是北宋的雏形。

救万民于水火

因元朝统治混乱,再加上气候影响,元末再次掀起了农民起义,于是朱元璋学着历史上众多起义军,也揭竿造反。

为了推翻元朝统治,一名叫刘基的谋士站在历史舞台中央。

可能很多人没听过这个名字,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刘伯温”。

之前,刘氏多出猛将,多以武力改变历史。

而刘伯温一改之前刘氏宗族的做事风格,以智谋冠绝天下著称,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尤其是在与陈友谅交战时,本无胜算,但刘伯温建议朱元璋诱敌深入,一举歼灭。

朱元璋采用刘伯温的计策,顺利击败陈友谅,成为统一全国的转折点。

也是从击败陈友谅开始,朱元璋势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最终轻松击败南方张士诚,开创了大明王朝的雏形。

战争结束后,刘伯温又为大明呕心沥血多年,最后病重而亡。

可能是天意所为,刘姓家族帮忙创建了大明王朝,最后竟亲手推倒了它。

明朝末年,因为天灾人祸,各地农民起义军再次举起大旗,在此期间就有一位刘姓将军——刘宗敏。

刘宗敏也是穷苦出身,父亲被官府逼死,母亲冻死,他长大后对明朝恨之入骨。

于是刘宗敏跟着李自成起兵造反,一路杀进帝都,亲手推翻了大明王朝。

不曾想,因为一时色心,半路劫掠了吴三桂的心爱之人“陈圆圆”,最后引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而刘宗敏也落得身死荒野的下场。

从秦皇汉武一直到明清更迭,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刘姓家族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有些创建百年王朝,有些成为边疆大吏,还有身为谋臣武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时至今日,刘姓家族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