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却常常滞后于社会变革,尤其是在专业设置方面。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前些年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该专业成为热门报考专业。
但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变化,导致一些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不得不重新学习或转行。
这一现象表明,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对行业前瞻性的判断,极容易让学生陷入困境。
在此背景下,小鱼老师根据教育部历年撤销专业数量,各行业发展变化和就业率等情况,预估以下6个专业会被继续优化,可能未来会消失,今年要慎重选择。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方面,其本科阶段课程繁杂,学生看似涉猎广泛,实则学艺不精。作为交叉学科,它横跨信息、管理等领域,却未对应明确的发展行业。毕业生想投身编程领域,编程能力不及科班出身;若想迈向管理岗位,又缺乏实践经验与管理素养。并且不同高校该专业侧重差异大,学位授予也不统一,有的是管理学学位,有的是工学学位,这使得学生在求职时方向难明。
另一方面,就业竞争力薄弱。在市场中,该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精准匹配的岗位,与计算机专业、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相比,专业技能不够突出,在求职大军中缺乏独特优势,逐渐被边缘化。
2、市场营销专业其一,教学侧重失衡,当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技能培养匮乏,致使毕业生实操能力不足。其二,岗位替代性强,销售岗位门槛较低,其他专业学生凭借良好口才与沟通能力就能胜任,削弱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
其三,专业独特性缺失,该专业可能沦为其他专业的课程,无法凸显其自身价值。其四,就业竞争力下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具备多方面综合能力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不占优势,导致就业率持续走低,从而增加了其被淘汰的可能性。
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该专业其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集中于考公或考编,然而就业市场所提供的此类岗位数量远无法满足众多毕业生需求。这就导致该专业就业率极低,不仅阻碍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对学校的声誉及整体发展也产生负面影响。
高校为应对这一困境,开始将公共事业管理转变为一门课程,或者仅在研究生阶段开展教学。如此一来,本科阶段单独设立该专业进行招生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便受到广泛质疑,在这种趋势下,其未来消失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4、广告学专业广告学专业主要面临两方面困境:一是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其教授的广告策划、投放及效果评估等知识,在新媒体环境下,难以满足企业对网络运营、营销策划等综合性岗位需求,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二是媒体格局巨变,互联网发展使传统媒体式微,新兴媒体崛起,岗位要求变得宽泛,广告学专业毕业生不再具备独特优势,就业竞争力不断下降。综合来看,若不进行教学内容革新适应市场变化,广告学专业未来消失的可能性较大。
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方面,其专业定位模糊,虽试图融合数学与信息、管理,但实际培养效果差,学习重点不突出,学生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既无法像师范类数学专业学生那样胜任数学教师岗位,在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深度上存在差距;又难以凭借自身计算机专业技能在互联网企业获得一席之地,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薄弱,导致该专业在发展中面临困境。
6、小语种类专业一是 AI 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其高效性和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日常的基本翻译需求,使得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的需求大幅减少。
二是国际化交流虽不断深入,但市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更多地倾向于高端翻译领域,普通水平的小语种人才难以找到匹配岗位,就业对口率仅 14%。普通高校培养的小语种人才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大量学生转行,因此未来普通高校可能会陆续撤销该专业,仅部分顶尖高校会在研究生阶段保留以满足特定高端需求。
综上所述,部分高校在一些专业技能培养上存在缺失,未能体现大学教育的实用价值。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盲目求新求全,盲目涉足交叉领域,却未构建起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定位模糊不清,毕业生学而不精,就业艰难。
面对如此形势,考生在专业选择时务必审慎权衡,对于有消失风险的专业,更要避而远之,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