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凭啥碰瓷孔子?
还记得当年北大教授张颐武那句话吗?
“一个章子怡,要比一万本孔子有效果。
”这话一出,网络上就像炸开了锅,质疑声浪一波接一波。
凭啥啊?
章子怡是国际影星没错,但跟咱们老祖宗孔子比,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咱先不说章子怡和孔子谁更厉害,就说这“碰瓷”的比喻,是不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一个是活跃在银幕上的明星,一个是影响了几千年的文化圣人,这俩人放一块儿比较,本身就挺有争议性的。
追星追到“脑残”?
其实,教授这话也反映了现在社会的一种现象:追星太疯狂了!
现在打开手机,铺天盖地都是明星八卦,谁今天穿了啥,谁明天又恋爱了,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围着明星转。
就拿演唱会门票来说吧,原价几百块的票,被黄牛炒到几千甚至上万,照样有人抢着买。
更夸张的是,有些粉丝为了给偶像应援,省吃俭用,甚至借钱、贷款,简直是把追星当成了生活的全部。
还记得那个叫杨丽娟的女孩吗?
为了见刘德华一面,辍学、不工作,逼得父亲卖肾筹钱。
最后见到偶像了,父亲却自杀了。
这样的例子,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追星了,简直是走火入魔。
这种“追星热”的背后,反映的是现在社会价值观的偏差。
娱乐至上的时代,明星的光芒太耀眼,以至于遮蔽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明星代言文化,靠谱?
话说回来,让明星来推广传统文化,这事儿靠谱吗?
现在很多地方文旅部门,都喜欢请明星当代言人,希望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来旅游。
故宫也开始玩起了vlog,找流量明星来拍摄,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故宫文化。
这些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想让传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但问题也来了。
明星也有“塌房”的风险啊!
万一请的明星人品有问题,岂不是适得其反?
而且,很多明星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让他们来推广,真的能起到效果吗?
有人觉得,找明星代言文化,就像是给文化“镀金”,能让文化更受欢迎。
但也有人觉得,这是对文化的亵渎,让文化变得浮躁和功利。
娱乐至死,文化咋办?
“娱乐至死”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吓人,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确实生活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
各种娱乐节目、短视频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人们沉浸在娱乐的狂欢中,似乎忘记了思考和沉淀。
传统文化,在这种氛围下,显得格格不入,越来越被边缘化。
就像孔子,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几句名言。
至于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智慧,又有多少人真正去研究、去理解呢?
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难道要彻底抛弃娱乐,回到过去那种严肃刻板的生活吗?
当然不是。
娱乐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好度。
我们不能让娱乐吞噬一切,更不能让传统文化被遗忘。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娱乐和文化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一个章子怡,要比一万本孔子有效果”这句话,也许有些偏激,但它也提醒我们,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更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章子怡有她的价值,孔子也有他的意义。
我们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章子怡这样的明星,成为传播文化的桥梁,而不是取代孔子。
文化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丰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娱乐的浪潮中保持清醒,才能让中华文化世代相传。
与其争论章子怡和孔子谁更重要,不如思考一下,我们能为文化的传承做些什么。
也许,从今天开始,放下手机,读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