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大佬的柔软心事:追忆与母亲的时光温暖

中原财立方 2022-12-29 08:57:46

张贵林是大桥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市人大代表、河南省石油业商会会长、郑州市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会长。

他本人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十大创新青年企业家”、“改革开放40年河南卓越贡献企业家”等称号。

但在母亲的面前,他永远只是那个孝顺的儿子,闯荡商海30年,坚守行业梦想,无所畏惧,可堂堂男儿也有他的细腻——他曾为母亲写下一本书《我的母亲(时光里的温暖)》。文字承载思念,思念永藏心底。

上世纪30年代,张贵林的母亲出生在新乡汲县(今卫辉)一个手艺人家庭,日子不说富裕,却也和美。18岁那年,应父母之命,母亲嫁到了张家。

母亲是县城的姑娘,而父亲长在农村,家中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二人结婚时,房子是借的,被子也是借的。

起初到农村生活,母亲确有不适。县城有高高的城墙,一到晚上城门关闭,戒备森严,可是嫁到农村,村子萧条寂寥,没有城门,更无人把守,什么人都能进来,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但是她没有委屈,也不觉艰苦,肩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纺线、织布、缝衣、做饭,将八个儿女抚养成人。

回忆年少时光,张贵林说,很多场景历历在目。那个时候,家里穷,没有白面吃黑面,没有稠的喝稀的。他还记得,一次放学回家跟母亲要馍吃,望着挂在房梁上没有馍的篮子,母亲默默流下眼泪。

一年到头,孩子们最盼着过生日或者过年。过生日,母亲能给煮上两个鸡蛋;过年,吃上饺子,吃上发糕,吃上肉,都是求之不得,更重要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和新鞋。要知道,平日里,兄弟姐妹的衣服和鞋都是老大穿过给老二穿,老二穿过给老三穿……

母亲白天要做农活挣工分,晚上等一家老小都睡了,她就点上煤油灯,撑开纺车,纺花织布。在张贵林的记忆里,半夜醒来,常会看见煤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打了呵欠,给孩子们掖掖被角,然后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继续纺花。

就这样,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让兄妹8人,都能吃上饭,穿上像样的衣服。

听村里老人讲,母亲注重仪表,爱整洁。她也是这样要求子女的。即便日子艰苦,即便衣服有补丁,也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她还常要求孩子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她说这是一个人的精气神儿。

母亲在张家还定了一个“长尊有序”的规矩。吃饭的时候,大人不动筷子,孩子绝对不能先吃。而且,小的时候,无论父亲多晚回家,母亲都说必须等父亲回来才能开饭。

张贵林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腹泻严重,住进了县医院。由于医疗手段有限,迟迟找不到病因,母亲就天天在医院守着小贵林,寸步不离。母亲因为过度操劳,显得苍老疲惫,还被护士误认为是奶奶。张贵林说,他心里很难受,他知道母亲都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

母亲不识几个字,她却坚持让8个孩子都上学,学费凑不够,她就去借。她说再穷,也得学文化。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张贵林说,母亲常教育孩子们,要先做人,再做事。把人做好了,事才能成。做人做事不能怕吃苦,要相信总会苦尽甘来。

张贵林和爱人侯振荣1990年开始创业,1998年建立第一座大桥石化加油站。从一只加油桶做起,到现在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以成品油批发零售为主、集天然气、新能源、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一体的现代化民营石化企业集团。张贵林说,大桥石化是千万个民营企业的缩影,是改革开放给了这些企业好的发展机会,也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

事业蒸蒸日上,母亲也日渐老去。张贵林知道,有比打理公司业务更重要的事情。他忙里偷闲,带母亲去人民大会堂品“国宴”,去三亚观海,去五台山许愿,去开封赏菊,去平顶山汝州泡温泉治疗母亲的皮肤病……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老母亲撑起了张家的半边天,张贵林想尽自己所能,让老人安享天伦。

可是,他却有一个无法弥补、难以释怀的遗憾——未能给母亲举办九十大寿。

2019年9月27日是母亲90岁寿辰。一大家子人商量在郑州为老人举办寿宴活动。还特意邀请了豫剧名家,现场献唱。一切安排妥当,只等拜寿。怎料,27日早上6点多,张贵林突然接到了母亲昏迷的电话。老人脑梗复发,被送进了医院。好在抢救及时,病情得到控制。在ICU住了半个月,老人终于苏醒过来。只是神志还不是很清醒。半个月来第一次见到被病魔折磨的母亲,张贵林心疼得落下眼泪。

在医院住了5个多月,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临终之际,张贵林守在母亲身边,看着心电图渐渐变成一条直线,那钻心的痛,那无尽的泪,今生不会再有。

讲起母亲的故事,张贵林几次眼圈红润。

母亲离开了,但爱会被传下去。

如今,张贵林和儿子一家一起住。每次一进家门,两个孙子都会迎上来,“爷爷回来了”“爷爷辛苦了”地说不停;晚上睡觉前,孙子们还会拉着爷爷说,“我给您洗洗脚吧”“我给您捶捶背吧”……张贵林说,看到孩子们这么懂事,他很欣慰,也很幸福,“这就是家风的传承”。

爱在,母亲就在。

母子一场,不枉此生。

0 阅读:14

中原财立方

简介:价值未来的观察者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