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刷这部剧,看着剧中这群虽不凡,但很拼的“凡人”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内心,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年薪百万、手握两千万期权的那隽,无疑是我们大多职场人梦寐求的天花板!
对于32岁,北大本科,清华研究生,在公司更是技术骨干,算法大佬的他而言,本身就有着卓越的能力和清醒的认知,因此也成为了观众眼中的职场典范。
在他张嘴就充满“爹味”的言语中,我们表面只看到了他对那伟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吐槽,对沈磊不求上进的批判,但却没有看到,他内心的焦虑与煎熬!
就在最新的剧情中,我们看到那隽终于向鲁总提出了要转管理的请求,却最终被“以年轻人要有匠人之心的精神”给委婉推辞。
而这是那隽在同事哪里听到的,“技术职员转管理算是最成功的路径,毕竟熬夜能熬几年呢”!
但是精明的鲁总又怎会放弃这个任劳任怨,加班常态化好员工呢,在他的PUA下,转管理这件事情告一段落!
但是在公司,新鲜血液是公司发展必须的输入,那隽在看到那一个个高知,优秀且朝气澎湃的年轻人进入公司的那一刻,他内心的焦虑被无限放大,出现了耳鸣,耳背,头晕的症状!
他的惊恐症越发的严重,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继续加班加点的卷!
我其实对那隽口中的财富自由是很难理解的,他已经工作多年,小屋换大屋,要存款有存款,就连纸上富贵他也拥有2000万,但他依然“吝啬”的不肯放过自己的身体!
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每个人都得有规划意识。
但他不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规划的再好,身体不给力,一切皆为泡影!
而反观一下那伟,虽然在那隽的口中,那伟没有核心竞争力,但是他的心态是正常、健全的,虽然他在本可以安逸的年纪,他失去了工作,最爱面子的他,也能放下面子!
能去到大街上发传单为公司做宣传,出去谈业务被曾经认识的熟人冷漠后还可以笑谈面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韦克教授有句话说得好: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不是天赋,是认知,是思维方式。
成为复合型人才,有跨行业的底层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个成熟稳定,健全的心态也必不可少。
和那隽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沈磊了,当我们看到谢美蓝因为沈磊没有钱为她妈妈买昂贵的靶向药,因为钱没有换大房子时,我们对于沈磊的不上进也嗤之以鼻,更对他的不辞而别,不负责任的行为生气!
但看到那隽因为不停的加班与强负荷的工作让他出现惊恐症时并伴有轻微抑郁时,我倒也赞同那伟和沈磊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