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海的近现代杰出人物简介(第七篇)

冬小宋啊 2025-03-25 15:33:18

徐宗汉(1877年—1944年3月8日),原名佩萱,原籍广东珠海市北岭村,出生于上海。中国女权活动家,民主革命家,贫儿教育家,被誉为“香山女侠”。18岁时,嫁给了李晋一,但几年后丈夫去世,她决定脱离家庭,投身民主革命。她积极参与辛亥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在广州起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为革命活动筹集资金和运送军火。起义失败后,她冒死护送负伤的黄兴至香港,并以“黄兴夫人”身份签字手术,两人因此结为革命伴侣。武昌起义爆发后,她协助黄兴前往武昌指挥战斗,并参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筹建工作。抗战期间,她奔走于世界各地,为抗战募捐,并与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密切联系。1944年,在重庆病逝,享年68岁。

周象贤(1890年—1961年),字企虞,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宁波府定海县。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并于1910年考取美国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1914年获得卫生工程学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汉冶萍公司、北京市政公所、国立北京大学等单位任职,担任工程师和讲师等职务。1928年11月,被任命为杭州市长。他在任期间主持了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大大推动了杭州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此后,他两次再次出任杭州市长,任期分别从1934年8月至1937年12月和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还曾担任庐山管理局局长、浙江沙田局局长、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水利处处长、浙江省钱塘江工程局局长等职务。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转入文学院学习哲学和文学,191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支持改良主义。1949年后,前往美国,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并多次应邀返台讲学。1957年,出任“中研院”院长,直至1962年在台北病逝。

方液仙(1893年—1940年),字传沆,籍贯浙江省慈溪县骆驼桥桕墅方家(今属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出生于上海。中华民国时期实业家,化工业的先驱之一,有“国货大王”、“化工大王”之称。早年就读于宁波斐迪中学和上海中西书院,随后跟随德国化学师窦伯烈学习化学。1912年在上海创办中化社,致力于振兴国货,与洋货抗衡。1923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牙膏——“三星”牌牙膏,并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他还试制出国产味精、酱油精等产品,打破了日本产品的垄断。上海“一·二八”、“八·一三”抗战中,创设两所伤兵医院,救治负伤将士。抗战时期,支持中共上海党组织领导的联谊团体益友社,任名誉理事。1940年拒任伪职,遭绑架勒索,不屈而死。

袁世钊(1905年—1931年),松江县枫泾镇(现属上海金山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枫泾独立支部书记,1927年9月,陈云回青浦领导松江地区的工作和农民运动,任陈云为书记的中共青浦县委委员兼枫泾区委书记,同年调任中共松江县委,回枫泾开展党的工作。1930年春节后,在上海被捕,先后被关押在上海警备司令部龙华监狱和江苏省高等法院苏州第三分监。在狱中,他与难友组织暴动和绝食斗争。1930年冬,他被移解至镇江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并在1931年1月被杀害,时年27岁。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骸迁葬于镇江烈士陵园。

孙大雨(1905年1月21日-1997年1月5日),原名孙铭传,字守拙,号子潜,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新月派”诗人、翻译家,民盟成员,“清华四子”之一。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达德穆学院和耶鲁大学,专攻英国文学。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长期担任复旦大学外文系主任。1980年起,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任英美文学教授,直至1997年去世。长期致力于莎士比亚研究,是中国用韵体诗翻译莎士比亚剧作的第一人,译有《黎琊王》《奥赛罗》等八部莎士比亚剧作,以及大量英国诗人的名作。此外,他还将楚辞和唐诗译成英文,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祖籍浙江宁波镇海,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娱乐业大亨、慈善家、制片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办人。一生热衷于慈善,捐助超过百亿港元,支持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他在全国范围内捐建了3万余座“逸夫楼”,并创立了“邵逸夫奖”,每年奖励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领域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曾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英女王的CBE勋衔、下级勋位爵士、台湾金马奖终身成就大奖等。

姜文光(1909年—1941年),又名姜耀,泥城镇兴隆村人。7岁就读于大团小学,后考入松江中学和厦门集美中学。1927年因在学校带头闹学潮被开除,回到上海后就读于上海立达学院,但因费用昂贵辍学。1929年回乡在泥城小学任教,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南汇县委委员,负责青年团工作。他积极参与南汇县小学教员联合会,发动师生驱逐反动校长,使泥城小学成为中共地下活动的基地。1930年参与组织泥城暴动,失败后被通缉。1933年在南通被捕,1939年出狱后在上海贫儿院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组建“保卫二中”,并在新场李家桥创办“抗日建国公学”,培养人才。1940年任中共浦委伪军工作委员会委员,打入伪军中开展抗日宣传。1941年10月22日,在浙东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1935年3月8日),原名阮凤根,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南蓢左步头乡(今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中国内地女演员,上海崇德女子中学肄业。192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挂名夫妻》,从而开启演艺生涯;同年,主演剧情电影《 北京杨贵妃》。1930年,主演剧情电影《 故都春梦》。1932年,主演剧情电影《 续故都春梦》。1933年,在剧情电影《 小玩意》中饰演叶大嫂。1934年,主演由 蔡楚生执导的剧情电影《 新女性》。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安眠药自杀,年仅25岁。1938年,由其主演的剧情电影《 舞宫血泪》上映。她的表演风格真挚、朴实、自然,达到了默片时代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2005年,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评选阮玲玉为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最出色的100位电影演员之一。

钱信忠(1911年—200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1926年考入同济大学技师学校,学习德文和工艺课程。1927年,他参加了上海第3次武装起义,并在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在同济大学学习。后来,他在同济大学附属宝隆医院学医,并对在宝隆医院秘密治疗的陈赓和程子华提供了照顾。1932年参加了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红15军团卫生部部长、八路军129师卫生部部长、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西南军区卫生部部长等职务。1951年,赴苏联学习并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兼党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上海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本文所写杰出人物出生地,是按现在的行政区划编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