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11点,24小时气温变化图上可见,我国中东部地区蓝紫色的降温区已经进入华南沿海,全国降温最大的地方出现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这正是冷空气正大举越过南岭武夷山,挺进广东福建多地。
3月份已经来临,按理说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到了,但是你有没有感觉到,今年的春天似乎有点晚?不仅如此,还有一股股冷空气不断地来袭,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冬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都是由于我国所处的中纬度地区,受到了南北两个方向的气流的影响。在南方,有一股暖湿气流,它是从热带洋面上吹来的,带来了水汽和热量,对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北方,有一股冷空气,它是在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冷却形成的,由于日照时间少,地表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冷暖气团的相遇引发了降水,冷气团也在降水天气中不断压低我国多地的气温。在2月下旬以来,强大寒潮伴随着雨雪天气到来,紧跟着还有多次补充冷空气,导致我国近期气温严重偏低。
而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预计,预计3月份冷空气阶段性活跃,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5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分别是:上旬前期(中等)和中期(弱)、中旬前期(弱)和后期(中等)、下旬中期(中等)。这些冷空气过程还会给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降温,同时还会伴随着大风和雨雪天气。
比如中央气象台目前预报中指出,6日,受冷空气影响,江南、华南等地有4~8度降温,上述地区伴有4~5级偏北风,阵风6~7级;江南东部、华南东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小雨。11-12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有4~6度降温,上述地区伴有4~5级偏北风,阵风6~7级。这就至少有两波冷空气接连南下我国。
实际上,冬季冷空气的活动受到北极涡旋的操控,它是一种发生在北极地区的,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中、上部的,持续性且大规模的气旋。它的形成机制是极地和赤道之间的温度差。当半球处于冬季,极地附近的气压较低时,北极涡旋最强;当半球处于夏季,极地附近的气压较高时,北极涡旋最弱。北极涡旋的变化会影响西风带的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我国的天气。
今年的冬季,北极涡旋经常出现异常分裂,导致冷空气频繁南下,给我国带来了多次寒潮和降雪。而到了3月份,北极涡旋开始减弱,冷空气的活动范围和强度也有所减弱,但仍然不容小觑。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则指出,未来10天,西藏西部、内蒙古东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南部、华南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华南南部偏低2~3度,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川西高原南部、西藏东部、云南、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度,这意味着,南方的江南、华南多地气温将显著偏低。
那么,为什么南方会比北方更偏冷呢?这是因为南方地区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使得冷空气的影响更加持久——在3月,南方地区的暖湿气流开始活跃,这个时候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相遇,更容易形成低层云和降水,阻挡了太阳光的照射,使得气温难以回升,还会因为阴雨天气增加湿度,使人们感觉更冷。比如广州,直到下周二(3月12日)之前,都将是气温相对低迷并伴随缠绵阴雨天气的状态。
如此来看的话,进入3月虽然步入气候定义的春季,但这个3月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大家仍需持续注意。而且就未来10天的情况来看,南方地区会有更明显的偏冷,部分地区可能面临持续的湿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