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军队大部分时间是无法战胜北方游牧民族的,往往需要积蓄很久的力量,才能给予游牧民族的军队致命一击,但是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像秦朝派出几十万军队攻击匈奴,又修了万里长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挡住了匈奴进攻的步伐。像北宋,从开国就开始和辽作战,每次都大败而归,只能靠送礼化解辽的进攻,最终还是被金朝灭了。就算如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取得了胜利,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沉痛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消耗了几代人留下的积蓄,使大汉王朝由盛转衰,人民难以承受沉重的赋税,以至于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不得不在颁布轮台罪己诏,反思自己的过错。为什么中原王朝打个游牧民族这么费劲呢?
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放牧、打猎,整天骑着马到处逛,吃不饱肚子了就打猎为生,从小就是骑马射箭,能拉弓的那就是战士,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移动速度那么快人家一箭一个都能射下来,射人那更不在话下。想当年大汉王朝建立时号称有人口1800万,但是军队也不过60万左右,三十出一,并且据说当时全国只有三千匹马,皇帝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车,所以刘邦带了32万步兵去打匈奴,老百姓家养马的少之又少,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马,更不要说骑马了。反观匈奴,最强盛时人口也不过150万,但是却有40万的军队,基本上成年男人都是兵。
契丹前期还是游牧为主所以打起北宋来如砍瓜切菜一般,北宋每次都大败而归,甚至皇帝都被人家射成了刺猬。后来改称辽国以后,基本上仿照中原王朝的模式,从马背上下来开始种地了,结果没过多少年被比它更往北的游牧民族金打的落花流水。金更是全民皆兵很彪悍,一万骑兵打的辽天祚帝二十万军队溃不成军。
打仗这事兵贵神速,在没有装甲部队时,骑兵是战场上机动性最强,速度最快的兵种,并且冲击性极强。当年蒙古骑兵能够横扫亚欧大陆,机动性强占据很大一部分原因,一天奔袭上百公里,打的敌人措手不及,往往能够出奇制胜。游牧民族的部队打仗时,往往一人三匹马,一匹用行军,一匹用来驼物资,还有一匹用来作战冲锋。这样一来游牧民族的军队行军作战时基本上不用考虑后勤补给,每打一仗自己找补给,实在不行打点猎也饿不着肚子。
再看中原王朝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步兵为主,部队中骑兵少,机动性差,作起战来很被动处处挨揍。以骑兵的冲击力,打起仗来不用拿刀砍,骑着马冲过来就能把人撞死。中原王朝派军队作战,名义上可能派出50万人去作战,但是可能20万人要用来押运粮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石敬瑭没有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之前,中原王朝还能依靠地利抵挡游牧民族,当失去幽云十六州或者幽云十六州被突破以后,游牧民族面对的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骑兵横冲直撞再无阻拦。所以历朝历代都极为看重幽云十六州,花大力气在幽云十六州构筑防线,驻屯大量军队。
明朝的边防部队主要就放在幽云十六州以及山海关,甚至天子守国门,把都城也搬到了幽云十六州。因为明朝的皇帝看清楚了,幽云十六州很重要,这里被游牧民族突破了,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江山基本上也就被人拿走了一半。
总结基于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民族性质,骑兵对战步兵的天然优势以及华北平原的地利,所以基本上游牧民族的军队冲过来中原王朝很难有招架之力。要么挨打要么过江跑路,去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或者委曲求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雪前耻,如汉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