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罕见高调炫耀歼-16,十年生产350架性能只稍逊五代机!

现代青年钰钰 2025-03-31 17:07:05

3月中旬,一段歼-16贴着海面低空飞行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画面中战机掠过海滩,距地不过数米,浪花在机翼下被激起,激动人心。这样的操作容错率极低,对飞行员的技术和战机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罕见地对这场飞行做了高度评价,称其为“高水平的训练展示”。这家媒体一贯对中国军力持保留甚至审慎态度,这次却用了“令人震惊的飞行表现”、“优异的雷达与导弹配置”等词汇,实属少见。

低空飞行的意义不只是炫技。在现代战争中,非隐身战机如何规避敌方雷达、争取攻击窗口,是必须解决的难题。歼-16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它不仅具备传统优势,还在向隐身战机主导的战争形态发起挑战。

(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对歼-16赞不绝口)

从2015年量产至今,歼-16的生产几乎没有间断过。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过350架服役,成为中国冷战后产量最大的一型战斗机。更重要的是它在海空军中均有部署,任务弹性极高,涵盖制空、对海、对地攻击等多种用途。

虽然外形上和苏-30MKK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歼-16并非简单仿制。它在航电、雷达、电子对抗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国产化升级,特别是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超远程空空导弹,已经是现代空战的标配。

中国空军向来不轻易炫耀装备,而这次频繁出现歼-16的身影,显然是有意为之。对外,这是展示实力;对内,是树立信心。即使在最复杂的空战环境下,歼-16依然是可靠的战术中坚。

(歼-16 2022年亮相中国航展)

歼-16不是隐身战机,但它的定位,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PK歼-20。它是那个“能替你挡枪、能为你扫清障碍、还能自己干掉敌人”的多面手。

在目前我国空军的三大主力中,歼-10C成本低,适合大规模部署;歼-20是隐身主力,执行关键任务;而歼-16,则是撑起中层力量的“全能战士”。它挂载能力强,有效载荷达12吨以上,能一次性挂载多种导弹和炸弹,执行复杂任务时游刃有余。

作为空军火力平台,它可以在远距离由空警-500这样的预警机引导,提前发现目标,进行远距打击。这种“导弹卡车”的战术模式,已经在多国空军中得到验证。

(机腹挂载PL-15,翼尖挂载PL-10的歼-16战机 图源:军网英文)

近年来,随着歼-20数量逐步上升,有声音认为歼-16的价值会被削弱。但现实却相反。歼-16的定位并非“替代者”,而是“补位者”,甚至在部分任务中,它比歼-20更合适。

比如在海上复杂环境作战中,歼-16凭借更强的航程、更大的挂载量、更成熟的系统,反而比隐身战机更适用。再如战时对岛屿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时,歼-16的突防能力与打击火力,远远超出轻型战机的极限。

(歼-20飞行训练)

歼-16这次之所以被美国媒体高调关注,不完全是因为技术震撼,更重要的,是战略背景的变化。

当前,西太平洋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尤其在某些敏感区域的空军活动频繁,歼-16的频次和部署密度也在明显增加。在面对远程干扰、强电磁压制等复杂环境时,歼-16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让其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

美国媒体的“反常”赞誉,其实也透露出一种焦虑。过去他们惯于以“仿制”“廉价”来形容中国战斗机,但当歼-16以“体量大、火力强、能打敢打”的姿态频繁出现在前沿区域时,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款“非主流”的战机。

0 阅读:161

现代青年钰钰

简介:挥笔扫千军,传递正能量,解析全球热点军情,讲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