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骨科医生陈喆去世,年仅35岁,工作中心跳骤停,令人惋惜

依风啊娱乐 2025-04-11 03:02:49

凌晨两点半的骨科病房走廊还亮着刺眼的白炽灯,陈喆扯了扯皱巴巴的白大褂领口,刚结束一台粉碎性骨折复位手术的他靠在值班室椅子上闭目养神。

监控画面显示这个男人在13分钟后突然捂住胸口,挣扎着按响紧急呼叫铃的手最终垂落在2025年4月6日2时30分的刻度上——这个时间原本应该开启他人生中第427台手术。

玉环二院住院部三楼骨科病区今天异常安静,22床张大爷盯着查房医生胸前的工牌愣了半晌:"陈医生真不来了?"走廊尽头那间贴着年度优秀医师合影的办公室,照片里戴银框眼镜的年轻人再也没机会更新自己的职称。

医院公告栏里3月份的专家坐诊表成了绝笔,陈喆的名字密密麻麻填满了所有骨科下沉门诊时段。

认识他的人都记得那个总在急诊室小跑的身影。

去年台风天送来的车祸伤员需要多科室联合抢救,陈喆连续36小时没合眼守着监护仪;上个月社区义诊时发现独居老人股骨头坏死,他自掏腰包给对方叫了救护车。

骨科护士长翻出排班本,泛黄的纸页上红蓝笔迹交错——最近三个月他主动替同事顶了9个夜班。

手术室更衣间的储物柜还留着半包没吃完的苏打饼干,柜门内侧贴着女儿画的"爸爸加油"涂鸦。

同事们说起他总忍不住哽咽:这个总把"我年轻扛得住"挂在嘴边的医生,每年体检报告里的窦性心律不齐和室性早搏数据一年比一年触目惊心。

医务科存档的考勤记录显示,猝死前72小时他的工作时长达到54小时,其中包括两台超过8小时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殡仪馆松涛厅外的白玉兰被细雨打得七零八落,前来送行的患者举着X光片在雨中呆立。

曾被他从建筑工地脚手架救下的工人老李攥着皱巴巴的锦旗,上面"妙手仁心"的金线在阴天里格外刺眼。

医院工会主席透露,追悼会现场收到47面患者送来的锦旗,这个数字比某些医生职业生涯收到的总和还要多。

医疗系统的朋友应该都懂,凌晨两点半对医生意味着什么。

那是夜班最疲惫的时刻,也是突发状况最多的危险时段。

陈喆的工位抽屉里还压着没写完的《基层医生职业健康调研报告》,扉页标注的完稿日期永远停在了4月6日。

有同行计算过,如果按平均每台骨科手术站立5小时计算,他职业生涯站立时间超过2135小时——相当于不眠不休站立89天。

看着手机里刷屏的悼念文章,突然想起陈医生生前发过的一条朋友圈:"今天女儿问我为什么总在修别人的骨头,自己的黑眼圈却越来越重。

"配图是诊室窗外凌晨三点的玉环街道,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评论区那句"注意休息"的留言,如今成了最扎心的讽刺。

这事儿大伙儿怎么看?医生救死扶伤固然伟大,但要是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治病救人?听说陈医生女儿今年刚上小学,孩子往后的家长会可怎么办?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身边有没有医护朋友遇到过类似困境?

0 阅读:0

依风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