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如果肠子长息肉,身体会有哪些征兆?

觅翠评健康 2023-10-07 05:25:00

李先生的肚子很不舒服,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腹部疼痛,由于工作紧张他抽不出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就这样一直硬撑着,直到有一次李先生发现他大便中带有血迹,便不再敢懈怠,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面对医生的问诊,李先生将自己平时喜爱辛辣、高蛋白食物的饮食习惯、直系长辈患有肠道息肉的家族病史等情况详细告知了医生。之后,医生结合李先生的症状以及相关信息,给他开具了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以及肠镜检查等项目,最终,医生根据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结肠黏膜存在直径约1厘米的组织凸起等检查结果,确诊李先生患有肠息肉。

肠息肉是一种对患者影响较大的疾病,如果放任不管任由它继续长大,可能会牵扯直肠黏膜并引起直肠脱垂,另外,放任不管的肠息肉还有可能演变为肠癌。于是为了保险起见,李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做手术切除了肠息肉并对它进行了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息肉的性质为良性的,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李先生的病情得到了痊愈。

在上述案例中,李先生因为肠道长息肉而出现了不适症状,他的病情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得到了痊愈,生活中,类似李先生一样肠道长息肉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肠道为什么容易长息肉呢?

一、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组织,一般多发生于直肠以及结肠,可分成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等不同种类的息肉,生活中有多种因素可导致肠息肉的发生。

1、遗传因素

研究指出息肉的出现与遗传有很大的联系,其中关联最大的当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导致的疾病。由于常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它分配给后代的几率是二分之一,因此,父母中有一方患有该病,其后代子女有50%的概率会出现该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后代出现该病的概率为100%。

2、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息肉的发生。不平衡的饮食习惯如高蛋白饮食、高脂肪饮食会促进机体分泌胆汁,胆汁在肠道中会由于肠道菌群的关系转变为次级胆酸,它会损害肠道部位的细胞并损伤其中所含的DNA,之后这些受损的细胞会在肠道内不正常分裂并逐渐演变为息肉。

另外,不平衡的饮食如低纤维饮食会导致肠道中的纤维不足,这种情况会导致致癌物、胆汁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排出受阻,时间一久,在这些有害物质的刺激下,肠道出现息肉的概率便会大增。

3、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也会导致肠息肉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炎症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克罗恩氏病、慢性结肠炎等,都会导致机体肠道出现慢性炎症,在炎症的影响下肠道黏膜会出现溃疡,等溃疡愈合之后相关部位还会发生肉芽组织增生凸起即息肉。

除了炎症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和息肉的发生息息相关,这种感染可导致肠道的分泌出现异常改变,随之出现的环氧合酶2以及血浆胃泌素17会刺激肠黏膜并促进息肉的出现。

4、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3种因素外,胚胎异常(它与幼年性肠息肉有关)、年纪(结肠、直肠部位的息肉发生率和年纪呈正相关,一般年龄越大概率越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都会导致息肉的发生,尤其是吸烟与腺瘤性息肉的出现有很大关系)等因素都会导致肠道息肉的发生。

总而言之,生活中在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下,肠道很容易出现息肉。临床上息肉作为肠癌的癌前病变两者之间存在很深的内在联系,研究指出临床上80%的大肠癌是恶变的息肉演变而来,而大肠癌作为癌症的一种,患者的预后往往是很不好的,因此,为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人们要积极预防肠息肉,一旦出现肠息肉要及时处理。

由于肠息肉的出现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时候都是发生了相关症状后才去检查明确它的存在,那么生活中什么症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肠息肉需要去医院检查呢?

二、出现这些症状后,赶紧去医院

肠息肉由于发生于人体肠道,所以它的相关症状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主要见于以下几种。

1、血便

研究指出人体三分之一的血便是肠息肉导致。肠息肉是肠道表面的组织增生凸起,因此它表面密布着血管,当粪便通过的时候会摩擦到息肉,致使上面的血管破裂从而让血液流出并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另外,息肉表面的炎症以及糜烂也可导致息肉血管破裂并引发血便。

临床上肠息肉导致的便血颜色呈现为鲜红色,特征主要为大便表面带血或者间断性便血,一般排便结束后出血就会自动停止而量多少不等。假如肠道出现的息肉数量比较多或者病情比较严重,血便所带走的血量也会相应增多,患者可能会因此出现全身性症状即消瘦或者贫血。

2、大便习惯、形状改变

生长在肠道的息肉会对周围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干扰,与肠道功能密切相关的排便也会随之出现异常改变。首先是大便的习惯发生改变,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两者可交替发生)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腹痛,而少部分患者则会发生大便次数、时间的改变。

其次便是大便形状的改变,由于肠息肉在肠道中会占据一定的排便空间,大便在息肉的挤压下会呈现为扁形或者变细,同时中间还会有凹陷。

3、肠套叠、脱出

当肠道中的息肉体积过大或者长蒂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肠套叠,如果息肉出现的位置比较靠近肛门,患者还可能会因此出现息肉的肛门脱出。与此同时,息肉导致的肠套叠还可能让患者出现其他附加症状,例如呕吐、腹痛以及腹胀等不适状况。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出现血便、大便习惯以及形状改变等异常情况时,需要警惕肠息肉的发生,尤其是多种症状一起发生时更要高度关注,需要患者及时去医院明确肠息肉是否存在。

三、注重检查,将息肉的危害拒之门外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都存在差异,同一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肠息肉也同样如此,有的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而有的患者则不会有什么不适表现。因此,无论是为了确诊肠息肉,还是预防肠息肉,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临床上,对于正常人即肠息肉不高发的人群来说,推荐45岁开始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而对于肠息肉的高发人群,例如存在肠息肉家族历史的人群,建议肠镜检查时间提早,一般推荐25岁便开始检查,时间最迟不要超过35岁。

1)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潜血试验以及大便常规、直肠指诊等。通过潜血试验以及大便常规能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而为后续检查指明一个大概的方向。另外,通过上述检查还能对息肉是否恶化、是否癌变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而通过直肠指诊能直接发现靠近肛门部位的直肠是否存在息肉,同时也方便排除血便是不是肛瘘、痔疮等疾病引起的。

2)主要检查

肠息肉检查的主要项目为肠镜,它是肠道息肉确诊的金标准,该检查在明确肠息肉是否存在的同时,还方便取息肉作病理检查明确它的良恶性以及是否癌变。当然,不适宜进行该项目的患者,可将肠镜替换为钡灌肠检查,也同样能确诊息肉的存在。进行肠镜检查时,为了保证肠息肉的检出率,检查前的前2天,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尽量清淡且不含纤维。

总之,临床上通过潜血试验等辅助检查以及肠镜等主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肠息肉的情况能很快明确。不过,对于肠息肉的检查还有一点需要患者注意,即治疗后的复查,有关复查频率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确定。

总结:李先生因为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腹痛以及便血而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最终经过一系列检查被医生诊断患有肠息肉,所幸他患上的肠息肉为良性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康复。生活中,由于肠息肉的致病因素很多,如疾病因素、遗传原因,再加上肠息肉的危害很严重,有很大几率导致肠癌的发生。

因此,无论是正常人还是肠息肉的高发人群,都要重视相关方面的检查,尤其是肠镜检查。在肠镜检查前,为了提高息肉的检出率,受查者一定要严格遵守肠镜检查前的注意事项,例如注意检查前2天的饮食要以流食为主,将自己存在便秘的情况详细告知医生等。

参考文献

[1]龙思丹,孙希珍,赵栋燕等.肠息肉病因学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14):2728-2732.

[2]刘杨,林一帆.大肠息肉病因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5,21(09):1607-1610.

9 阅读: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