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陵不挖掘,仅是因为可能含有大量水银?新技术揭开其中的秘密

猫咪铲史官 2022-11-20 23:47:03

从1974年发现始皇的陵墓到如今,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对始皇陵的挖掘工作,就仅仅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兵马俑的几个地方。但始皇陵占地极广,目前发掘的部分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不去挖掘,一直有地下埋葬的大量的水银,现在无法处理这些水银的说法。那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特殊的顾虑呢?

新的技术的应用,得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始皇陵地下的情况,也揭开了为何无法探索其中的原因。

考古新技术的应用

一直以来,都有始皇在自己的陵墓中,用水银模拟了山川河流的说法,也就导致陵墓中的水银存在了几年前。所以就认为,如果开挖始皇陵,那么其中的水银就会立刻蒸发,导致周边的环境和人,都受到极大的伤害。而考古工作者一直以来都没有办法可以正确地处理掉其中的水银,也就没办法探索其中的秘密。

但不开挖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其中的文物,那这其中,到底为什么会损害其中的文物呢?

2000年之前,在考古工作中和盗墓有一项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洛阳铲”。因为通过这件工具,可以很好地判断地下文物的情况,可是这种办法效率很低,而且也很容易损害文物。并且,受限于工具的长度,也不可能深入地下太深的位置,加上地下的情况复杂,如果遇到石块等,就只好换一个地方在进行“打洞”了。

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主要原则就是保护古代文物。一般只有在出现可能文物即将遭受损害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否则就会保护起来,不进行挖掘,或者限制挖掘。

比如我们熟知的兵马俑,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灰色的,这样让所有人认为这就它原本的情况。但其实在兵马俑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全部都是彩色的。可是出土之后的兵马俑就长期暴露在空气之中,就让这些经过了几年前的彩漆干燥脱落。

所以现在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保护挖掘出来的文物。如果没有很好的办法,可以让文物不受到损害,那么是绝对不可以进行挖掘的。也因为此,导致了始皇陵的挖掘工作不仅进度缓慢,而且很多地方都不再进行挖掘。

可是,始皇陵中到底有什么,这是中外考古界都无比好奇的事情,甚至是我们普通民众,也很想知道,这位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死后在自己的陵墓中,都放了些什么。

于是,我国的科学家,就开始了新技术的考古——核磁共振。这种技术是当今世界的高端技术,也是唯一一种可以探测始皇陵,而且不对其中的文物有任何损害的办法。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得到了期望的结果。首先就是对始皇陵的定位,发现地宫处在440多米海拔深处。而地宫上下位置,都有大量的地下水,不过因为地宫的防水墙做得很好,并没有地下水的渗透。不仅如此,地宫里面还有一个庞大复杂的排水系统,这也保证了地宫中不会存在水流。

这个发现,也对应上了《史记》中的“穿三泉”的说法,就是说地宫中有一套排水渠。没想到两千多年前修建的排水器,直到如今还在发挥着作用,而且是在地宫四周都被包围了大量地下水的情况下,只能感叹古人的卓越的智慧。

不过,这个技术虽然对始皇陵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探索,但是对于发掘其中的文物,让始皇陵重现于世,目前的办法还是无法做到,也无法对地宫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构图。可能未来,我们还是有机会目睹这位历史第一帝的地宫。到时候,这位始皇帝将再次震撼整个世界。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