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复旦大学宣布要把文科招生比例从30%-40%直接砍到20%,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类似的事情,不只是国内在做,国外很多顶尖大学,比如哈佛、耶鲁也都在削减文科课程。
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是不是文科真的“没用了”?这个变化,又会对谁影响最大?
答案是:女生。
先看一组数据:
2022年我国本科录取的女生占了63%,也就是说,每100个本科新生里,有63个是女生,而男生只有37个。
女生在读书这件事上真的很拼。
但如果你把视野拉到理工类高校,比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大、北航、西工大这些学校,会发现女生身影寥寥。
比如中科大的男女比例是5.1:1,也就是说,一个女生要面对五个男生。
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也还是男多女少。
那女生都去哪了?
答案很简单——大多数进了文科专业,尤其是师范、语言、教育、管理这类。
现在文科专业一砍,直接砍在了女生“主力阵地”上。
女生真的“不适合”学理科吗?并不是。
很多人以为“男生理科好,女生文科强”,但这其实是种社会刻板印象。
现实是,只要机会相等,女生照样能在理工科发光发热。
前阵子,北大毕业的女数学家王虹就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被认为是未来有可能获得“数学界诺奖”的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问题在于,从小到大的教育、家庭、社会环境,太容易把女生往“安全”“稳定”“文艺”的方向引导。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课、选专业的时候,
也下意识觉得“理工科太难了,太辛苦了,
还是读个轻松点的文科,将来当老师、当公务员,挺好的”。
但问题是,现在连“挺好的”这条路也越来越窄了。
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就业。
你可能听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句话现在依旧成立。
像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芯片设计、新能源这些热门方向,几乎都属于理工科。
而这些领域,国家也在大力投入,高校也在加大招生,人才缺口也大。
也就是说,理工科专业不只是“好找工作”,而是“有前景、有发展、还能挣钱”。
相比之下,很多文科专业,尤其是语言、历史、哲学等方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香”了。
甚至现在有个说法,文科生毕业后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公。
你说,竞争激烈还没保障,女生毕业了工作难找,未来的发展也难免受限。
家长、老师该怎么做?对咱们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实现在就是打基础、选方向的关键期。
如果你是家长或者老师,不妨多鼓励孩子尝试数理化,不要轻易贴标签——
“你是女生就该学文科”、“你数学不好理科就没戏”。
有时候,孩子不喜欢理科,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从小没人引导。
多一点支持和鼓励,孩子也许能走出完全不同的路。
我们也想提醒同学们:
别害怕理工科的难,它的“难”往往也意味着未来的“广阔天地”。
走难的路,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文科不是没价值,而是在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理工科的机会更多、路径更宽。
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家长、老师,不妨早一点认识到这个现实:
别让性别、传统观念,限制了你的可能性。
男生、女生都一样,有能力就值得去追未来、抢热门,不怕难、不设限,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