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融于业 2024-11-07 02:43:17

第三方支付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2024年,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580.7万亿元,其中个人支付交易规模为375.5万亿元,企业支付规模为205.3万亿元。从规模结构上,个人支付交易规模仍旧是第三方综合支付的主体,其交易规模的提升亦将带动企业支付交易规模的共同增长。对于从业支付机构而言,支付市场已经从之前快速增长的增量竞争阶段逐步过渡到规模增长承压的存量竞争阶段,以基础支付为切入点,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服务,挖掘更深远的业务价值已成为行业共识。对此,《2024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报告》将关注国内“支付+”的发展情况,分析不同场景下“支付+”的落地实践,预判未来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本篇报告优选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头部企业,深度剖析其合规、技术与产品能力,评选出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卓越者榜单。

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

在监管、第三方支付、银行等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构建出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国际领先支付市场

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图谱

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及结构

第三方综合支付规模增长承压,国内个人支付与企业支付市场或将步入竞争更加激烈的存量竞争阶段,挖掘“支付+”价值成为行业共识

2024年,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580.7万亿元,其中个人支付交易规模为375.5万亿元,企业支付规模为205.3万亿元。从规模结构上,个人支付交易规模仍旧是第三方综合支付的主体,其交易规模的提升亦将带动企业支付交易规模的共同增长。对于从业支付机构而言,支付市场已经从之前快速增长的增量竞争阶段逐步过渡到规模增长承压的存量竞争阶段,以基础支付为切入点,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服务,挖掘更深远的业务价值已成为行业共识。同时,由于个人支付市场的角逐基本稳定在头部少数支付机构之间,本报告将研究重点放在发展更加多元化的企业支付市场。

中国第三方企业支付交易规模及结构

线下收单市场受监管合规及大额消费场景萎靡等因素影响出现短暂市场规模回调;线上产业支付市场依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跨境支付持续发力,逐渐成长为企业支付的重要增长支撑点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核心影响

平稳过渡,规范助力行业长期价值提升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支付机构面临着更高的准入门槛和合规要求,这不仅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将加速市场的洗牌与整合。新规的实施意味着不合规的机构将被淘汰,而合规的机构则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整体来看,这一条例不仅是对支付行业的规范,更是对未来支付生态的重塑。

提升外籍人士来华支付便利性

服务好外籍人士来华需求,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质量经济发展目标

提升外籍人士来华支付便利性发展契机: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和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外籍人士选择来华旅游、经商、工作或学习。数据显示,来华旅游外国人日均消费高达3459元,预计直接拉动消费逾1000亿元。因此,提升外籍人士来华支付便利性不仅是为满足外籍人士需求,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2024年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旨在解决外籍来华人员在支付方面的不便,以适应他们不同的支付习惯和需求。

外籍人士来华支付痛难点:外籍人士来华支付便利性的提升主要聚焦于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支付难题,如打车、就餐、购物等场景。① 移动支付接入难题:外籍人士因身份认证问题无法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导致在打车、就餐、购物时受到影响。例如,有外籍人士表示“不能点外卖,也没法用滴滴打车。” 解决方案包括优化外籍来华人员境内手机号码办理流程,提供良好的国际漫游服务,以及推动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线上、线下场景更好便利消费支付。② 现金支付不便:外籍人士在支付时常常遇到找零难的问题,如需要支付149元时,店员可能要求付100元现金,剩下的49元扫码支付,但外籍人士可能没有支付宝或微信。解决方案包括推出人民币现金“零钱包”产品,以及在ATM上提供多语种的使用指引,方便外籍人士支取人民币现金。③银行卡受理环境难点:部分商户的POS机具不能受理外卡,导致外籍人士在支付时受限。解决方案包括加快推进境外银行卡受理设备软硬件改造,提升境外银行卡支付的便利性。④ 移动支付限额问题:外籍来华人员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单笔交易限额较低,不满足大额支付需求。解决方案是提高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如从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以适应更多支付场景。

NFC支付再发力

外部发展环境成熟,有望通过支付体验优势重塑移动支付格局

热点事件梳理:2024年8月7日,支付宝在开放日上宣布升级条码支付体验,推出“碰一下”功能,通过引入NFC技术,用户无需展示付款码,解锁手机碰一下商家收款设备即可完成支付。同时,苹果公司在8月14日首次宣布允许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接入iPhone的NFC芯片,该措施将突破苹果NFC技术的应用限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NFC在支付领域的普及和发展。

NFC支付发展解读:NFC是一项已经成熟多年的技术,从2013年的运营商移动钱包(SIM卡附加NFC芯片)到2016年Apple Pay登陆中国带动各大手机厂商推出NFC支付产品,再到2018年云闪付推出“碰一碰”NFC支付功能,NFC在支付领域也已有多年的发展沉淀。不过近年来移动支付主要由条码支付主导,NFC支付更多只是市场中的补充产品,主要原因是在移动支付爆发发展的早期阶段,NFC手机渗透率不足、普及成本较高,另外打通传统的NFC支付功能需要牵扯的产业链较长。到了2024年,外部环境因素已发生巨大变化,支持NFC的智能手机逐渐普及,条码支付软硬件服务设施已部署齐备,结合政策层面对提升支付便利性的要求,NFC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不同于传统NFC支付模式(即用户银行卡信息存储于手机芯片,支付时利用NFC技术将支付信息传输至POS机),“NFC+条码支付”是现有条码支付软硬件服务基础上的一次支付体验升级,商户通过NFC设备获取用户条码信息,底层支付逻辑仍然是条码支付,“NFC+条码支付”既可以凸显NFC交互带来的支付体验提升,又无需脱离现有收单网络,有望重塑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

个人移动商业支付市场规模及交易笔数情况

21年受到疫情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小幅下跌,23年增速回升明显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与商业支付产业的逐步完善,自2019年起,中国个人移动商业支付市场规模整体呈现上涨趋势,由2019年的47.7万亿提升至2023年的63.6万亿,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7.5%。受新冠疫情及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中国个人移动商业支付的市场规模增速放缓,2021年,市场规模出现约0.2%的小幅下跌,但伴随后续2023年疫情的放开与市场振兴政策的接连发布,国内个人移动商业支付市场逐步回归原有增长态势,2023年同比增速为16.4%。从交易笔数来看,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个人移动商业支付市场的交易笔数连续两年走低,2021年笔数下降至4354.5亿笔,随后自2022年起,市场整体的交易笔数情况开始稳步提升,2023年市场整体交易笔数高达5451.7亿笔。

个人移动商业支付市场结构分析

线上线下个人移动商业支付交易规模贡献率均处于50%左右

2019-2023年间中国个人移动商业支付的市场格局相对稳定,线上线下的贡献率始终处于50%左右,线上线下商业支付的贡献率变化并不明显。从交易规模的变化趋势来看,近年线上、线下场景在支付交易规模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在疫情最严重的2021年,受线下经营场所风控限制的影响,2021年线下交易规模增速下降至-3.6%,远低于同期线上商业支付规模的增速水平。2022年,受政策调控、市场自调节性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商业支付市场对于疫情冲击的影响逐步减弱,线下支付交易规模稳步提升,线下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增速平稳回归至与线上商业支付增速相近的水平,两者保持同频、稳步增长。

“支付+”中,支付是流量入口,叠加的是从客户视角出发、满足客户真实需求的增值服务

支付服务具备刚需属性,积累客户资源的同时,链接了客户上下游、沉淀了客户交易数据;在此基础之上,“支付+”需要支付企业挖掘客户真实需求,为客户提供“看得见效果的”提效、降本、增收等增值服务

“支付+”场景实践:餐饮

“支付+”衍生服务重塑餐饮行业业态,助力商户实现数字化经营

国内支付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时代,各家支付企业提供的支付服务日趋同质化,价格竞争优势难分伯仲,如何在传统支付服务之外,围绕产业模式与商户经营流程,为其提供包括数字化联动运营、精准营销、用户权益体系建设等以助力商户增收、降本、提效的增值服务将成为支付行业未来发展的突围之路。通过支付方式嵌入餐饮行业的多阶段场景,以数字化升级与精细管理的模式,全方位提升餐饮商户的数字化运营水平与服务能力,为实体行业的经营模式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增强各支付企业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以各家资源与技术能力为基底,为餐饮商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技术服务。

餐饮场景一:支付+SaaS服务

依托支付服务在贯穿运营流程与产业链多业务环节的特征,支付+SaaS服务将优化商户的服务模式,提供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的财税管理服务

在数字中国建设与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下,支付服务作为联动产业链多业务板块组合、贯穿商户经营业务全流程与触达流量群体的职能性服务,其在产业链整合与社交连接的方面的业务价值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该特征属性与SaaS产品的协同应用将在整合餐饮行业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的同时,实现SaaS产品能力的二次开发,以支付服务为契机,帮助商户实现以支付连接为主导的多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在对外经营方面,与支付相关联的SaaS服务包括面向B端商户的店铺管理助手及连锁体系下的商户管理平台,以及面向C端的扫码点单小程序与收银一体机、扫码盒扫码枪、小票打印机等硬件配套设施,通过软硬件结合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商户服务流程优化与数字化提升。同时,在对内管理方面,通过为商户提供多平台统一对账、供应链资金划付等财税数字化管理服务,实现对供应链平台、连锁店铺及独立商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在解决资金结算、分账、税务报备等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商户的资金流转效率并有利于后续商户金融增值服务的申请。

餐饮场景二:支付+用户权益体系建设

支付硬件设备可作为用户权益平台的前端触客支持,与后台管理程序的结合将全面完善餐饮行业商户会员体系的建设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在线下商户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经常面临优惠券、代金卡的兑换以及会员体系下的积分兑换活动,缺乏统一的用户权益体系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提升兑换活动的执行难度,对于后期财务对账与核销流程也是不小的挑战。作为餐饮行业支付流程的重要环节,如何帮助商户优化权益兑换流程、健全用户会员体系,提升顾客的就餐体验与客户粘性将成为“支付+”服务关注的重要领域。对于提供线下支付硬件的厂商来说,内设特定会员体系小程序的智能POS机将成为用户权益体系建设的前端设备,通过与实体卡或手机NFC功能的配合,实现实体消费卡制作、核销兑换以及查账对账为一体的一站式会员体系管理,在优化流程、保存数据的同时,还能通过后台匹配的管理软件实时了解卡券的核销情况,为商户的营销宣传、广告推广、会员福利发放等活动提供提及的数据反馈,降低人工核券的工作负担,全面优化私域流量群体的运营管理模式。

餐饮场景三:支付+精准营销

以支付场景为契机的私域流量建设与用户全生命周期运维模式,实现从用户触达、管理、转化到个性化需求挖掘的精准营销流程

支付行为贯穿商户业务全流程的特性不仅能够提升其经营层面的软硬件表现,在用户管理与运维方面的能力也不容小觑。支付作为消费场景中与客户触达的优先环节,其前沿业务特性决定了其在客户管理、私域流量建设与用户需求挖掘等环节的先天优势,支付企业可帮助商户通过微信扫码、核销团购券等方式构建会员管理体系,实现线上与线下消费场景的会员“归户”管理,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分析帮助商户深入了解客户消费行为与特征偏好,根据客户画像设计、推送相应的促销活动,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搭建从引流获客到私域沉淀的营销闭环,助力商户门店的业绩增长。

“支付+”场景实践:保险

贯穿保险行业服务全流程与资金流转全流程的支付场景衍生服务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由于其自身较强的交互属性与业务场景的复杂多样,支付公司在提供基础支付通道、聚合支付平台的同时,也被期望以自身资源触达、渠道链接的能力优化保险业务的办理流程,在保障服务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并以更优质的触客与服务体验提升行业竞争力。而支付公司在资源聚合与流量传导、金融衍生服务以及支付信息支持等方面的能力将以“支付+”联合服务模块的方式,全方位赋能保险企业的增收、降本与提效板块,以流量赋能、金融赋能、信息赋能的方式,解决保险行业复杂场景下的营销竞争难度大、资金流转效率低以及产品服务匹配度低的问题,针对保险行业业务流程痛点,针对性提供立足于基础支付服务之上的“支付+”衍生服务体系。

保险场景一:支付+联合营销

充分应用支付机构多方触达、资源互通的运营模式,以流量资源为基础实现保险行业联合营销体系建设

对于支付公司来说,聚合多家支付渠道与连接保险产业链众多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在资源汇聚与流量传导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而资源、流量以及曝光率则正是作为对营销表现有较高要求的保险行业所需要的。将基础的支付服务与聚合平台建设及产品推广渠道相结合,以用户及潜在用户在多场景下的支付消费行为作为保险产品的流量引入端口,应用支付机构在多企业、多平台的联通效应,建立保险产品的聚合型平台,链接保司、用户及服务商资源,实现在保障基础智能分账、聚合支付等基础能力的同时,承接支付服务的流量资源,为用户适时推荐适合的保险产品,将自身流量资源通过“产品推荐\广告投放+链接跳转”等形式专递给保险机构,实现基于传统支付服务之上的联合营销。

保险场景二:支付+金融增值服务

聚焦保险行业资金链路流通问题,以聚合支付与信贷产品的形式提升资金流转效率、优化金融资源分配

支付企业服务保险业的核心是解决在复杂场景下保司、代理人\机构以及客户间的资金链流通问题,面对产品多样、赔付周期长、对账流程复杂等难题,以代收代付、见费出单、公杂缴费、数据验证为代表的聚合支付服务逐步成为支付衍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支付公司凭借自身金融属性,通过提供代理人佣金代付、保险分期支付等具有信用借贷属性的增值服务,以缓解保险公司与代理人之间的账期结算周期过长、用户一次性支付保单困难等问题,从保险业务的全流程出发,寻找能够资金赋能、技术赋能、资源赋能的运营节点,以其金融资源提升保险全行业的资金流转效率,优化保险场景下以代理人与客户关系为代表的资金交互与服务提供方式,解决复杂场景下资金收付难得问题。

保险场景三:支付+信息支持

从支付行为捕捉用户画像特征,以完善的信息支付优化保险产品供给模式,提升保司风险管理能力

除了金融业务层面的衍生服务之外,支付机构在全平台、多场景下信息与渠道资源的触达能力也同样能为保险行业提供更全面的市场信息与用户画像支持。通过支付数据分析帮助保险机构更准确的了解市场以及评估风险,对于可能发生的高危险与高额赔付事件提前做出预判,为风险转移、对冲等管理预留充分的缓冲区间,降低保司自身的经营风险与赔付压力。此外,支付信息可较为清晰的描述顾客的固有特征与行为偏好,保险机构可根据更充分的用户信息为其提供恰如其分的客制化保险服务,以场景触动、需求探寻为契机,在积极主动的触客模式下为顾客提供及时、充分的保险服务,解决出险慢、产品冗杂、需求匹配度低等难题,以服务顾客为核心提升顾客的保险服务体验。

“支付+”场景实践:跨境贸易

跨境支付业务具备刚需属性,“跨境支付+”需要深耕商户真实需求,挖掘数据价值,在跨境完整服务链条中寻找增收、降本、提效的切入场景

跨境贸易场景一:跨境支付+营销

跨境支付业务积累了大量商户资源及数据基础,从跨境商户实际需求出发衍生出建站、选品、运营、获客一站式跨境支付+营销服务

跨境支付企业作为跨境贸易生态重要参与者之一,在连接全球跨境贸易平台的同时,战略性进行本地深耕,其根本在于通过提供刚需的支付服务与跨境商户建立深入连接,培养跨境商户信任度并发现商家真实需求及痛点,进而运用自身技术能力,延伸出支付以外的产品及服务。面对跨境商户的业务增长需求,跨境支付企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商户提供建站、选品、运营、获客一站式的跨境支付+营销服务。

跨境贸易场景二:跨境支付+金融

在数据合规的基础上,发挥跨境支付数据在商户增信、风控辅助中的价值,助力解决跨境商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从数量上来讲,中小微跨境商家是跨境贸易市场的主力军。而中小微跨境商家相比大卖家而言资金来源相对不稳定,因此传统渠道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量的中小微跨境商家。跨境支付企业在数据合规的基础上,将支付业务沉淀的商家交易数据进行数据治理以及数据建模,在帮助金融机构提升金融风控精准度的同时,也帮助跨境商家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获取到金融支持。

跨境贸易场景三:跨境支付+合规

依托跨境支付企业国际化布局优势,整合跨境贸易卖家共性合规需求,跨境支付+合规服务帮助卖家解决税务、产品、品牌、运营等合规问题

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加强跨境贸易监管的环境下,国内卖家需要应对的各类合规事项势必将日趋繁杂,未能履行合规义务带来的后果和损失也将更加严重。跨境贸易卖家若自主应对各项合规工作将面临多方面困难,主要包括:不了解当地法律、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语言能力不足、不在本地导致沟通不畅、时间成本和潜在损失显著等。跨境支付企业可以结合卖家的共性合规问题,依托跨境支付国际化布局优势,研发合规服务产品,在提供跨境支付服务的同时帮助卖家解决税务合规、产品合规、品牌合规及运营合规等问题。

数智化浪潮下,“支付+数据智能”或成支付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支付+SaaS”打通企业数据库,实现全局数据可视化;“支付+AI”挖掘数据智能价值,实现商业分析智能化;“支付+数字孪生”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流,实现企业全域数智化

世界资产代币化(RWA)

打通资产与加密市场桥梁,用数字助力实物资产的可信数据流转,提升行业融资与资金链流转效率

基于可信技术在区块链上发行实物资产的数字代币,将企业中无法衡量的业务积累与实物资产的相关权利转化为区块链中流通的货币资产,为资产与资方打通现实资产与加密市场的桥梁,在底层可信数实孪生技术的支持下,保障资产链上数据的安全、透明和不可篡改,应用数字技术将实体资产数字化,突破传统金融以及市场的桎梏,为实体资产企业提供独特的融资渠道,在数字经济中获得更多元的交易内容。

伴随中国企业出海热潮,支付出海迎来新机遇

面向海外广阔的需求市场,优秀中国企业掀起出海热潮;中国企业出海生态的成熟,衍生出更加多元化的跨境支付需求,为支付出海带来新机遇

0 阅读:7

报告融于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