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96岁的李嘉诚宣布将43个分布在23个国家的港口资产以 230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这一消息传出后,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翻出他过去抛售内地地产的旧账,指责他 “卖国”。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份公告的背后,是长达两年的政治博弈和商业算计。

半个多世纪以来,李嘉诚在“商道”与“家国”之间,有一场跨越了30年的隐秘棋局。
爱不爱国,不能单从一件事上来做判决,有时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都是相互牵绊与交织的。
就像当年“华为长公主”孟晚舟被困,欧洲战场上曾出现了一双“隐形援手”,而那正是低调的李嘉诚。
一、孟晚舟被困,欧洲战场上的“隐形援手”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温哥华机场,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扣押,一场以“司法”为名的政治围猎拉开序幕。
美国联合“五眼联盟”对华为发起全面封杀,5G技术成为角力的核心。彼时,华为在欧洲市场面临巨大阻力:英国政府迫于压力,一度计划禁用华为设备。
然而,这场看似无解的死局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站了出来——李嘉诚。

2019年,李嘉诚旗下英国电信公司Three UK和O2突然宣布与华为签订价值175亿英镑的5G订单。
这一举动直接逆转了英国政府的立场,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公开表态:“华为的风险可控”。
随后,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态度亦随之松动。
李嘉诚的“长和系”通过早年收购的欧洲电信资产(如奥地利Orange、荷兰KPN等),以覆盖1.3亿用户的庞大网络,为华为撕开了欧洲市场的缺口。
二、 30年隐秘棋局:从香港到欧洲的商业“伏笔”那么,李嘉诚为什么要出手救华为?
李嘉诚与华为的渊源,可追溯至1996年。
彼时香港回归前夕,港府打破电讯垄断,李嘉诚的和记电讯选择与初出茅庐的华为合作,共同搭建香港首个综合性商业通信网。
当时华为设备因“水土不服”频繁故障,李嘉诚并未转向西方巨头,反而给予华为工程师全力支持。最终,华为成功完成调试,借此敲开国际化大门。

这一合作奠定了双方信任。2012年后,李嘉诚加速布局欧洲电信业,斥资千亿收购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多国运营商。
至2017年,长和系43%的利润来自欧洲电讯业务,其网络覆盖成为华为5G落地欧洲的“隐形基础设施”。
三、商人逻辑 vs 家国情怀:争议中的“两副面孔”这些年,李嘉诚一直背负着抛售资产与“跑路”的骂名。
2013年起,李嘉诚陆续抛售内地及香港地产项目,套现超2500亿港元,转投英国基建、能源等领域,甚至获封英国爵士。
此举引发“撤资跑路”的舆论声讨,被指“忘本”。但是,我们又在一些危机中,看到了他的“雪中送炭”。

孟晚舟事件中的反击,除5G订单外,李嘉诚紧急叫停对加拿大能源公司MEG Energy的389亿美元收购,施压加方缓解华为困境。
历史中的家国线索,2008年汶川地震,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3亿元;2020年武汉疫情,其向内地捐赠1亿港元医疗物资。
虽被质疑“捐款比例不及财富”,但行动本身难以完全归因于商业利益。
四、辩证视角:商人的“有限爱国”与战略理性李嘉诚的复杂之处在于,其行为始终交织着商业理性与潜在的家国意识。
商业逻辑主导:欧洲电信布局本质是资本逐利——5G浪潮下,华为的技术性价比远超诺基亚、爱立信,选择华为符合长和系的利益最大化。
家国意识的“间接表达”:在华为被围剿的至暗时刻,李嘉诚的援助客观上成为国家科技突围的助力。正如他早年所言:“我是商人,但我的根在中国。”

争议的必然性:近期出售巴拿马港口事件中,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将43个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被指损害中国海运安全。官方媒体连发评论,暗批其“缺乏家国担当”。
这一举动再次凸显其商人本性:在商言商,利益优先。
五、结语:商人的“灰度”与时代的镜子李嘉诚的故事,折射出全球化时代企业家的复杂处境。他既非纯粹的“爱国者”,亦非冷血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在商道与家国之间寻找平衡的“灰度角色”。
作何的历史评价都应该有其两面性。
正面:数次关键节点助力民族企业,以商业资本为国家战略提供迂回支持。

反面:资本无国界的选择常与公共利益冲突,如港口出售引发的国家安全争议。
孟晚舟归国后,任正非感慨:“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
而李嘉诚的“隐秘援手”则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现实:在全球化的棋盘上,商人的每一步落子,都可能成为家国命运的暗线。
这种“有限的爱国”,或许正是复杂世界里最真实的底色。

李嘉诚用华为也是因为便宜好用,用商人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了
洗吧,越洗越黑!
立法:凡与美通商、人员往来、接触均属卖国、汉奸罪!要不然堕入陷阱都不知[呲牙笑]
沉默
专家建议把李用迫击炮处决。
李嘉诚爱不爱国?爱!爱的是他国籍所在国(英国及加拿大)!
建议狗决
洗地文章。
李嘉诚可耻之徒。
人家早已移交声明了
商人的本质以商为重,利益至上,不会跟你谈国家情怀,更何况他是一个英籍华人。
的
卖给国企
一个孟小姐高于国家利益。
过去不代表当前!严惩汉奸卖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