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可惜了:好好的剧,毁在装嫩上?

百谈史踪影 2025-02-20 14:20:34

现在的电视剧啊,真让人一言难尽!

你说,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非得找个四十多岁的阿姨来演,这不是硬往观众脸上糊水泥吗?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是啥都能糊弄过去的!

梅婷一出,瞬间崩盘?

《六姊妹》这部剧,前期看着还行,沈月的表演也算灵动,虽说不是科班出身,但演起少女来也算自然。

可是,梅婷一接棒,那感觉就完全变了。

不是说梅婷演技不好,人家可是演过《父母爱情》的,演技没得说。

但问题是,剧里角色才23岁啊!

梅婷演这个年龄段的角色,怎么看都像是大姐来客串。

跟邬君梅演母女,那感觉更是奇怪,两人年龄差距也没那么大吧?

这种选角,简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你说,为啥非得让中年演员来演少女呢?

是为了省钱吗?

还是导演觉得中年演员更有演技?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观众看着难受!

少女感?

叔叔阿姨饶命!

更别提陆毅演的官配了。

陆毅演技当然没问题,但让他演那种懵懂心事、情爱的羞涩,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还有李晨和董洁,这两个人加起来都快一百岁了,演起年轻情侣来,简直是灾难。

虽说滤镜和磨皮开到了最大,但还是能感觉到岁月的痕迹。

李晨演技更是退步明显,真是让人唏嘘。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演员的努力。

他们也在尽力营造年轻的氛围,但年龄摆在那里,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掩盖。

就像让你穿上童装去幼儿园,你也变不回小孩。

观众不是瞎子,这种硬凹出来的“少女感”和“少年感”,只会让人觉得尴尬。

爸妈不老,妹妹白长?

更离谱的是,剧里的人物年龄线完全混乱。

孩子们一个个出生、长大,小一点的妹妹甚至都换了演员,可是父母呢?

从头到尾一点变化都没有!

第一集里,父母才三十出头,可是到了后面,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还是那副模样。

有一个同桌吃饭的镜头,简直是父母和大女儿女婿像是同龄人,带着小辈的女儿们都不为过。

你说,这是什么神仙剧组?

难道剧组的化妆师是集体罢工了吗?

还是导演觉得观众都是傻子,随便糊弄一下就行?

这种不重视细节的表现,只会让观众觉得出戏。

年代剧,最讲究的就是年代感。

结果,《六姊妹》的年代感呢?

都被磨皮和滤镜磨没了!

服化道,你糊弄谁呢?

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让适合年龄的演员演适合的戏份,这难道很难吗?

非得让老演员装嫩,然后被观众吐槽,何必呢?

就像梅婷演《父母爱情》,从少女演到老年,那是人家演技好,而且角色本身也适合她。

但《六姊妹》不一样,本身就在部分角色成长过程中选择了更换演员,实在没必要给到中年演员这么多的时间跨度。

如果让沈月这一批青年演员演到结婚生子,或者搬家阶段,再由梅婷陆毅接棒,感觉上会好很多。

而且,随着演员的变化,角色性格也应该有所变化。

成长是依托经历的,而不是通过演员的变更。

这种做法,只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割裂感。

《六姊妹》最初带着《小巷人家》的势头强势开播,现在看来后劲不足,可以勉强当下饭剧看,但想要出圈,恐怕是难了。

说到底,电视剧还是要尊重观众的智商。

不要再让老演员装嫩了,这只会毁了剧。

多花点心思在选角、服化道上,才能拍出真正的好剧。

观众不是傻子,好不好看,一眼就能看出来。

与其糊弄观众,不如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影视剧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难道就是为了流量和话题吗?

或许,更重要的是呈现真实、引发思考。

那些用心的作品,即使没有华丽的特效和流量明星,也能打动人心,成为经典。

而那些只顾着捞钱,忽略质量的作品,最终只会沦为炮灰,被观众遗忘。

《六姊妹》原本可以成为一部优秀的年代剧,但可惜的是,它选择了装嫩这条错误的道路。

希望以后的电视剧,能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让观众看到更多有诚意的作品,而不是一堆让人尴尬的“老黄瓜刷绿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