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到底是哪三不知,你知道吗?是这也不知,那也不知,啥也不知吗?
这个问题高考曾经考过,公考也出现过选择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却都答错了。以前我们经常听老师说,一问三不知,但具体哪三不知却谁也说不清楚,老师也很少说。
这虽然是句俗语,但是出处还挺大的。
这是出自于《左传》,公元前468年,晋王命令38岁的谋士荀瑶率领大军去攻打郑国。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郑国边境靠近。邻国齐国听到这么大的动静之后,比郑国还要着急,他担心晋国攻打完郑国之后,下一步就会攻打他齐国。
于是齐王派了大夫陈成子率领援军去救郑国。
正当齐国和郑国联军在跟晋国大军争锋相对的时候,一个叫做荀寅的谋士站出来向陈成子献计,荀寅说:“陈大元帅,我有一个旧部偷偷告诉我,晋国这次为了大获全胜,竟然一口气出动了一千多辆战车,要彻底地把齐国给打垮,这一消息,对咱们很不利!”
陈成子听完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就有令在先,不要追赶散兵游勇,更不要害怕大部队,即便晋军这次真的出动一千辆战车,我们也不会避而不战。你身为谋士竟然讲出这种壮敌人的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之后我就要报告国君。”
荀寅听完之后,觉得自己多嘴了,但是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已经是无法收回了。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明智的人要是谋划一件事情,会多方面考虑到事情的起源,发展和结果,一切周全之后才会向上级报告。今天我自己对这三方面却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了。我掌握的实际情况实在太少了,怎么会不碰壁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问三不知。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