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在南极种蔬菜,引来隔壁俄罗斯人蹭饭,种菜真的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吗?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人类想要活下来非常困难,即便是最炎热的时候,南极洲的温度也在0摄氏度以下,南极洲最极端的气温是零下90摄氏度。
就是这样一个极寒之地,仍然有很多国家的科考队在这里驻扎,我国长城站科考队驻地与俄罗斯的科考站很近,俄罗斯的科考人员有时会走上一段路到长城站这里蹭饭。不就是一顿饭吗?值得冒着冰雪来吃吗?

其实俄罗斯南极科考站的补给很充裕,可是大多都是淀粉肉类这样的主食,补充维生素全靠药片,俄罗斯人都吃腻了。中国的长城站就不一样了,这里有新鲜的蔬菜,在寒冷的南极能够吃上蔬菜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这要从十年前说起,在2012年之前,我们科考站吃的蔬菜要靠船只运输。为了让蔬菜能够长时间保存,运过来的菜都是经过脱水的,连西红柿也要进行脱水。这种菜吃多了,科考队员也会感到厌烦。可是不吃身体会吃不消,长时间不补充维生素,严重的能患上败血症。2012年国家向长城站派遣了一名医生,他的名字叫王征,就是他的到来解决了长城站没有新鲜蔬菜的难题。
王征在来南极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在上海采购了一些蔬菜的种子,想尝试一下在南极搭建塑料大棚,种一些能在寒冷气候下生长的蔬菜。

到了南极之后王征傻眼了,这里的环境比想象的要糟糕很多。除了寒冷的环境,南极的阳光也不好,紫外线非常强,蔬菜在室外无法生长,带来的很多种子都发不了芽。没办法,王征决定在室内种这些蔬菜,用日光灯给蔬菜进行补光。就这样,长城站里长出了第一批蔬菜,可惜数量太少了,只能当花卉养。唯一能吃的就是小葱,队友们下面条的时候放上几根,看着绿色的小葱段,大家的内心都受到了很大宽慰。

后来王征决定扩大种植面积,科考站的领导也觉得有搞头,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让每个人都很振奋。在每年换防的时候,科考站的队员都会带来一些种植蔬菜的设备、肥料、种子,就这样到了2015年时长城站的小菜园已经初具规模。
现在长城科考站的菜园面积已经扩大到了16平方米,可不要小瞧了这16平方米,它生产出来的蔬菜可供50人日常所需,甚至还有多余,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这16平米的菜园使用的是立体化种植,蔬菜都长在架子上。每个架子的顶部都有补光灯,恒温房内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用来检测室内的湿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灌溉和施肥使用的是营养液,每个货架上都有一套蔬菜培育管理系统,科考站的工作人员点点鼠标就能完成每天都种菜任务。蔬菜的光照全部依靠补光灯,这个灯是经过特殊设计的,照射出来的光比自然光更适合植物生长。

现在这里种植的蔬菜主要是西葫芦、青菜、莴笋、葱、蒜、黄瓜和西红柿这几类,黄瓜和西葫芦全年都可以摘。
中国科考站种出蔬菜的消息不胫而走,至此,隔壁俄罗斯科考站的队员就经常到邻居家来串门。俄罗斯科考站的队员每天吃的就是大列巴面包,外加各种各样的肉罐头、水果罐头,早就吃腻了,现在隔三差五到长城站和中山站蹭饭。中国科考站也来者不拒,现在我们的补给能力也加强了,雪龙号一次就可以给长城站补给几千吨的物资。

每到春节,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站都会邀请附近的邻居过来聚餐包饺子。在南极,中国人把种菜这个民族天赋发挥到了极致,其他国家自愧不如。据科考站的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在南极我们还将扩大蔬菜种植房的面积,研发出更加节能的室内蔬菜种植系统,以后科考站的队员或许可以吃上西瓜!科考队在南极吃的好,才能在这个1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科研工作。

南极洲虽然距离中国有12000公里,但是这块土地蕴藏着极大的财富,我们必须要守护好,不能让其它国家独占。
南极洲有世界上75%以上的淡水资源,石油储备为1000亿吨,各种金属矿藏不计其数,这块地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极大。

在南极种菜还有一个好处,能够为我们在太空建立农场打下技术基础。未来,我们要在空间站上独立建造一个蔬菜舱,在月球的南极上也要种植蔬菜,中国人要把菜种到星辰大海!
要不了多久月球上就也有中国菜园子了[得瑟]
农管正在赶往南极的路上
南极竟然没有农管?[呲牙笑][呲牙笑]
中国人种菜的本事是世界一流。中国维和部队也是自己种菜吃…
我们上月球聚餐:来点小番茄……
豆苗可以搞搞
没有一个女人[得瑟][得瑟][得瑟],吃那么好自己受罪呗[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月球种菜比较难,没有空气
西方是用来种大嘛的
雪冻大白菜是真的甜
农管 菜管呢,公摊面积太大占用了怎么办
[无奈吐舌]
种着种着变成星耕族了?!
南极有石油,按照石油产生理论,古代南极就适合生长很多植物,还是板块漂移呢
南极洲有全球75%的淡水资源,即使真的又有卵用,你运🉐回来吗
下一步去月球种
[得瑟][得瑟][得瑟]种菜技术很牛逼,就是连种子都要找美国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