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中曾言: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人生9吨饭,谁先吃完谁先走等。这听起来像是民间传说,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却为这句话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指出:一天只吃一顿,或可拉长28%的存活期。
一、颠覆认知,少吃多活20年?
以Rafael de Cabo博士为首的团队进行了深入实验,他们选择了292只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分为三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被允许自由进食;B组则限定每天仅进食一次;C组在B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30%的食物热量。
除了定期喂食、称重和健康检查外,研究人员未对这些动物施加任何额外干预,直到它们自然死亡。
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的体重有所下降,健康期延长了大约11%。而更严格控制饮食的C组,其存活期增长了接近28%。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是否适用于人类,科学家们使用了基因组成与人类相似度高达93%的灵长类动物重复了实验,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外在毛发的浓密、光亮程度变化尤为明显。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人类平均70年的寿命来计算,采取类似的一日一餐加上适当热量控制的方式,理论上可以增加约20年的生存期,且能维持更好的健康状态。
对此外界提出诸多疑问,如此有悖常识的实验结论,背后机制为何?
二、背靠细胞原理,饿了会自己吃自己?
究其背后的根本原理,其实可以追溯到1935年,McCay教授发现了所谓的“热量限制”现象,它被认为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人体摄入的热量受到限制时,会触发细胞内的自噬过程——即细胞会清理自身内部的老化或损坏成分,从而保持身体的青春活力。
众所周知,作为构成生物体的小单位,人体变老的第一步从细胞。但已经老化细胞不仅不会自行消失,反而可能加速周围健康细胞的老化速度,因此通过自噬清除这些“僵尸细胞”,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的年轻态。
然而,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日一餐或者过度节食可能会导致胃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幸运的是,国内研究人员基于细胞自噬原理研发的成果如“一/生/好/21000”等新兴科技正在逐步普及,剂旨在以更加适配大多数人的方式,减缓变老速度,在《Cell》、《Nature》等顶刊得到东京大学,哈佛实验室多轮数据支持。
据临床数据显示,受试群体经过一周干预后,与老化尤为相关的端粒长度、衰老细胞密度、线粒体功能均展现出了积极的变化,甚者超越中青年水平。
一位来自大型企业的40岁程序员王先生分享了他的体验:“直接减少进食量对我来说并不现实,对我的胃伤害尤其高,但是随餐服用两颗非常方便。”
三、冰山一角,科学改变衰老认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领域的认知正在迅速更新”,Merrill Lynch分析师指出:“新的衰老知识每73天就会翻倍增长”。
从基因编辑到新型基因KAT7的研究成果等,科学家们正不断探索着延长生命的新途径。贝索斯资助的实验室成功实现了114岁细胞的逆长;中科院的研究也表明,删除特定基因可以使小鼠寿命延长25%,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生/好/21000关键分子量产办法……
正如生物学家大卫所言,在科技进步的支持下,衰老或许不再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未来,我们或许能够像治愈疾病一样改变衰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