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打到中期的时候,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那可进入白热化状态了。在中原地区,主要的部队就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这两支队伍。
他们合作的时候也打了不少漂亮仗。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支军队刚开始的时候也有过一些小摩擦,闹得还不小,最后连陈老总都得出面解决。
这事儿得从1948年讲起,大家都知道,那时候战场上的形势有了特别大的变化。刚开头的时候,得承认咱共产党在武器和兵力上都比不过国民党,所以那段时间咱们解放军的日子可不好过。
可是到这时候,局势早就不一样。我党一路势不可当,打了一连串的胜仗之后,老蒋就慌神儿了。他,本来就不是当总指挥的那块料儿,在政治方面还勉强能行,可到了军事上,要指挥大兵团作战,他根本就撑不起来,结果,在他的指挥下,国民党军一个劲儿地往后败。
老蒋这会儿又觉得自己下达了一个特别完美的指示。他把驻守在西安的国民党军队全都调到关中去了。这就跟后来国民党将领评价老蒋时说的那样,是“拆西墙补东墙”。这下子关中的兵力倒是充足了,可洛阳的防御不就空了吗?
老蒋都把机会递到咱党跟前了,咱党肯定得抓住。当时,被老蒋调来调去的洛阳就只剩下一支正规军了。嘿,这情况很快就被中野的陈谢兵团瞅见了,这可是个好机会,于是他俩就盘算着趁这个机会出兵攻打洛阳。不光是陈谢兵团,华东野战军的陈士渠将军也有这个想法。
陈士渠将军是个急性子,攻打洛阳的事儿他都已经报给中央。要知道,之前这两支军队有过合作的。那时候,就我党军队的分布情况来看,就数这两支军队离得最近了。不过,虽说合作过,可都是各干各的,不是统一行动的哈。
但这次攻打洛阳可跟以前不一样。要趁着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拿下洛阳,那就得统一指挥才行。这就意味着两支军队得有个统一的指挥官,可这指挥官该选谁?
解放战争那时候,这种事儿可常见了。碰到这种情况的话,最先想到的解决办法那肯定是看职务高低,谁职务高就听谁指挥呗。就像当时中野的十一纵队在豫皖苏那块儿打仗的时候,就是由粟裕将军统一指挥的。
除了这个办法,还有一个就是看谁手里的兵多,那就让谁指挥。这例子可太明显了,就像当年南昌起义的时候,为啥把指挥权交给还不是党员的贺老总?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可惜,这两种方法现在都不怎么好用。先说职位这事儿吧,就他俩在各自军队里的地位而言,其实都差不离的。
陈赓将军在中野的地位那还用说嘛,好多时候可都是直接归毛主席指挥。陈士渠在华野的地位,仅仅低于陈老总、粟裕将军、谭震林这些人,毕竟他是华野的参谋长。
你看人数,这两支军队的人数差不多。所以想直接选出总指挥根本就办不到,这事儿可有点棘手。
两支军队以前从没这么合作过,要是处理不好,下头的将士心里肯定会有想法的。而且,这俩人资历也差不离,都有资格当最高指挥官。士兵们心里,也有自己想跟的指挥官。
怎么讲,跟着脾气好的将军肯定比跟着脾气暴躁的将军强。陈士渠脾气暴,这在军中那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陈赓将军脾气好,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就这件事,陈赓将军也不想争什么,将军这么一让,中央就安排陈士渠做总指挥了。
真要细究资历的话,陈赓可比陈士渠要高一些。要知道,陈赓当年可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兄弟部队嘛。所以,就算中野的士兵心里有那么点儿不痛快,也没怎么去争论,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伤了彼此的和气。
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双方真的产生摩擦了。我军打进洛阳城的时候,敌人一个劲儿地逃窜,丢下不少武器。当时我军缴获的物资可丰富了,里面就有几门大炮。
有个事得说一下哈,这大炮最开始是中野的战士们发现的。那时候战争还没打完,他们就留了几个人在原地守着。
这边中野的大部队刚被赶走,陈士渠的兵就来了。啥也不说,上来就要把这几门大炮拉走。中野有几个战士,肯定得上去讲讲道理,可这几个人根本就不理会,马上就拉着大炮走了。
你想,这种事肯定是瞒不住的。就算后来陈赓将军去部队里宽慰大家,把战士们的情绪给安抚下来了,可大家心里还是留下了华野骄横的这么个印象。
这影响可不算小,不过也就局限在士兵们当中。后来有件事,让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了。大家都知道,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以后,肯定得开个经验总结大会。会上陈士渠一发言,当时就把刘帅给惹恼了。刘帅,虽然看起来不怎么爱说话,可在护着自己人这一点上,就连邓公都比不过他。
开会的时候,陈士渠压根就没提中野有啥功劳。可这事儿明明是中野和华野一块儿合作才完成的!就因为这个,刘帅当时就不乐意了,还直接就说:“有的人,就知道拿大炮硬打!”这话是说谁?这都不用点明,大伙心里都能明白。刘帅可很少让别人这么难堪的。
陈士渠在军中那脾气可是出了名的。淮海战役之后,邓公都直接说他:“太傲了!”这事儿很快就让陈老总晓得了。虽说当时陈老总没在军中,可他毕竟是华野的司令员,这事儿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他面子上也有点挂不住。
这马上就给粟裕将军和陈士渠发了一封电报。陈士渠接到老总电报后,也晓得自己错了,还道了歉。
在这儿得讲一讲陈士渠将军,他指挥大兵团作战那是相当厉害,没什么可挑剔的。而且他打仗的风格跟他的性格一样。
陈士渠在咱们党内那可是出了名的用炮专家。在军队里,除了朱瑞将军和刘亚楼将军,恐怕没人能跟他比了。华野的士兵把那些武器都拿走,这也是一个原因。你瞧,这不在总结大会上,他又把火炮的重要性讲了一遍。
那时候中野的将士们心里就不舒坦了。谁不知道中野缺武器,当年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重武器根本就带不了。可华野在中原跟老蒋的嫡系部队打仗,缴获了好多东西。中野一直没打过阔绰仗,穷得很。
围攻黄维的时候,那是中野和华野两军一块儿干的。等仗打完了,陈士渠把缴获的所有武器都给中野留下了。要知道,黄维兵团的装备在当时那些部队里那可是相当好的。这命令是谁下的,那还不明摆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