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网友扒出来,说家有儿女04年就吃海底捞了,其实海底捞只是冰山一角,刘星家多富裕,我给你们再扒一扒!
还记得《家有儿女》里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吗?
夏东海收到一笔一万块的稿费,三个孩子立马提出了各自的要求:
小雪要租服务器要一万,刘星要买八千的笔记本电脑,小雨要买六千的带滑梯的床。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忍不住要问:这得是什么样的家庭,能在2004年让孩子们这么理直气壮地提出动辄上万的要求啊?
仔细想想,夏东海刘梅这个家庭,确实是当时典型的城市中产阶级了。刘梅是三甲医院的护士长,夏东海是自由编剧,两人的收入在当时的标准里绝对算得上优渥。
虽说他们的月收入加起来可能也就几万块,但要知道,那会儿北京的房价还没破五千一平呢,个税起征点才八百块,国家人均GDP也就一千多美元。
放在这个背景下,他们的生活水平可不就是相当高了嘛。
翻开这部剧的细节看,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小资情调。刘梅的梳妆台上摆的可都是资生堂、纪梵希这些大牌化妆品,搁现在都是不便宜的牌子呢。
刘星穿的运动鞋都是耐克阿迪,动不动就是八百上千一双。家里的冰箱就跟小型超市似的,芬达、健力宝、哈根达斯应有尽有。
最让人羡慕的是,他们家吃饭从来不将就,顿顿四五个菜是基本操作,油焖大虾、香辣蟹更是家常便饭。
不过,这家人的与众不同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消费上。
他们的精神生活也特别丰富,经常去看电影、听音乐会、看魔术表演。刘梅还时不时出国出差,去希腊这种地方都去得,这在2004年可是相当前卫的。
要知道,那会儿别说出国了,很多人连榴莲长啥样都没见过呢,可刘梅和小雪却说要每周都吃榴莲。
有意思的是,他们家的消费观念特别像美国家庭,就是那种挣多少花多少的风格。刘梅出差一周给家里留两千块钱,夏东海愣是四天就给造没了。
这种毫不犹豫就把一万块稿费花出去的做派,在当时的中国家庭里可不多见。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家这种生活方式也是有底气的。首先房子都是自己的,生活上也没什么债务负担。
虽说要养活三个孩子,开销是独生子女家庭的三倍,但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他们还是能过得相当滋润。
看这部剧的时候,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在2004年,刘星就敢说方便面难吃了,这可是在我们这些还把方便面当美味的孩子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啊。
再比如每次吃水果,他们家都是一块水果配一根牙签,这种细节里都透着小资情调。 不过,这部剧也有一些与现实脱节的地方。
比如买车的剧情就显得有点落伍,在2004年的北京,像他们这种经济条件的家庭,买车应该不会是什么特别新奇的事。这可能是编剧为了制造戏剧效果,故意这么设置的吧。
现在重看《家有儿女》,最让人感慨的是,他们家在2004年的生活水平,放到今天依然让很多人羡慕不已。虽说现在的人均GDP已经涨了好几倍,可要过上这种滋润的日子,怎么反而觉得更难了呢?房价飞涨、教育医疗支出加大,让今天的城市家庭背上了更重的压力。
这部剧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更是那个时代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那时的生活,或许没有现在这么多选择,但似乎更从容一些,更有品质一些。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时隔多年,我们重看这部剧时,依然会感到深深的向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