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周总理将一女子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到机场接机。
蒋介石作为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的几位妻子也大多被众人熟知。
可是这个人并不是蒋介石的妻子,跟他也没有血缘关系。
并且这个女人对蒋的好胜过他的妻子,甚至有过救命之恩。
那么她究竟是蒋介石的什么人呢?她和蒋介石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过往?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一共娶过三房妻子。这三房妻子都是浙江奉化县溪口本乡人,分别是原配徐氏,继配孙氏,续配王氏,其中王氏便是蒋介石的生母。

蒋姓家族在当地是个大家族,在宗族关系里,蒋介石管蒋妙月叫姑姑,后来经父亲蒋肇聪撮合,蒋妙月嫁给了蒋介石的舅舅孙琴风,也成了蒋介石的舅妈。
孙琴风不是蒋介石的亲舅舅,蒋妙月也不是蒋介石的亲姑姑,但是基于多层关系在,蒋妙月待蒋介石仍如亲人。
蒋介石小的时候,家境还算殷实,家里经营着一间盐铺。1894年,蒋介石爷爷去世,第二年的夏天,蒋介石的父亲也因为感染时疫去世了,这时候蒋介石只有8岁。

家里顶梁柱的接连倒下,让蒋家备受打击,再加上蒋介石小时候便很是调皮,经常到处捣乱,惹是生非,被街坊邻居戏称“瑞元无赖”。
所以等他长大一点,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无论是由于家庭不健全,或是他自己的名号不好,都时常被人嫌弃。
母亲托人帮他说亲,彩礼不仅被退了回来,还被退亲的人侮辱说:“这样不争气的孩子只知道到处捣乱,你不好好管教还好意思给他提亲,将来他变成败家子了可有的你后悔呢!”这些话,可把蒋母气坏了,她本是个性情刚烈之人,怎受得了这番羞辱。

经此一事,蒋介石母亲也是下定狠心,发誓一定要让儿子出人头地,然后给他娶一个好老婆。
蒋母开始每日监督蒋介石学业,给他报私塾,督促他读四书五经。蒋介石虽然平时贪玩,但他天性聪慧,学东西很快,经过努力,学业方面大有长进。
蒋介石有了学识后,便有人给他说起媒来,于是,他在14岁那年,迎娶了第一任妻子毛福梅。
毛福梅比蒋介石大5岁,从小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和蒋介石是格格不入。他们在思想上、语言上的矛盾日积月累,甚至到了无法容纳对方的地步。

蒋介石就经常跑去舅妈蒋妙月家诉说内心的苦楚,蒋妙月时常宽慰蒋介石,也经常在他和毛福梅的关系间充当调解员。
两人的婚姻在蒋妙月的调解下,也就维持了下来,但蒋介石并不安于家庭,而是想要出国深造。
可是自从父亲去世后,蒋介石家境早就今非昔比,每日家用还是靠母亲省吃俭用才勉强度日。
但是蒋介石一心想要出国学习,母亲也有心支持,两人便去找蒋妙月帮忙。

蒋妙月自己没有儿子,因此她对蒋介石一直视如己出,以往蒋介石每次来家里玩,她都给蒋介石买好吃的,好玩的。
蒋妙月知道蒋介石志向远大,人还聪明,相信他长大了一定能成事,就和蒋琴风商量,借钱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虽然与妻子平日不和,经常吵架,但毕竟感情还是在的,因此对于蒋出国这件事,他的妻子毛福梅有些不舍,但又阻止不了丈夫,只能表示支持。
对于这样包容理解自己的妻子,蒋介石并未珍惜,出国深造回来后,在朋友家里,蒋介石又认识了一位年轻貌美,和自己一样接受着新式教育,有着共同语言的陈洁如。

彼此只见过一面,陈洁如就闯进了蒋介石的心里,他迫切地想要和陈洁如在一起,然后蒋介石回到奉化老家,对母亲说要和毛福梅离婚。
毛福梅无法接受此事,她不能理解蒋介石为什么要这么对她,于是两个人因为离婚的事天天吵架。
蒋介石就把此事拜托给了舅妈蒋妙月,让她从中劝说。

蒋妙月为此也是长期在两家之间来回奔走,持有封建思想的毛福梅是很难沟通的,再有她并无过错,性情又刚烈,一直不同意蒋介石的离婚要求。
蒋妙月一边安抚着毛福梅,凡事要想开点,不能过于执着,一边也劝着蒋介石,此事不能太着急,要给彼此一个过渡的时间。
最终在蒋妙月的劝解下,这件事以离婚不离家的方式得以解决,而蒋介石也收了收情爱之心,放弃了陈洁如。
2.蒋妙月调和蒋介石的婚姻问题,多次帮助他,甚至于有着救命之恩。
那么蒋妙月究竟还还做了什么?救命之恩又是怎么一回事?
蒋妙月对蒋介石的其他帮助,还要从蒋介石的革命道路说起。
蒋介石当时出国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国内革命浪潮巨起,他心里也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蒋介石先后两次到日本留学,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受到孙中山的器重。
辛亥革命爆发后,那时候国内一片混乱,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三方割据。
蒋介石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他曾率先锋部队一百多人参与“光复浙江之役”。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作为国民党的重要人物被刺杀,袁世凯开展了报复行动。为了遏制袁世凯的力量,孙中山号召大家团结作战,讨伐袁军,二次革命就此开始。
1913年7月,蒋参与了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役,在这次战争中,他成功游说袁世凯的一支部队叛变,然后亲自率兵攻打了袁世凯的精锐部队。
但是因为双方兵力实在悬殊太大,又因部队内部没有统一指挥,作战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终导致革命失败。
蒋介石被袁世凯的部队追击,在逃跑的过程中,蒋介石和自己的部下逃到了浙江溪口老家。
经过此次战役,袁世凯到处发散消息,拿出2000大洋悬赏缉拿蒋介石。

蒋介石想要投靠亲友,但是亲戚们都害怕受到牵连,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藏身。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想到了从小疼爱自己的舅妈蒋妙月。
蒋妙月是一个心细、胆大的人,出于对蒋介石的疼爱,她在得知情况后,毅然选择将他藏在了家里。
后来有人看到蒋介石在蒋妙月家门口出现过,于是到县府举报蒋妙月。没过多久,奉化县的士兵就带着枪支来蒋妙月家进行搜查。
看到这阵势,蒋妙月也是心惊肉跳,心里十分害怕,但她还是努力地让自己保持镇静,此时此刻,蒋介石的命运就在蒋妙月的手中,她只有稳住心力,不出错,才能应付得了这些士兵。
县府士兵在家里翻找的时候,蒋妙月给他们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嘴上说着:“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敢掺和你们男人当兵打仗的事,这种事听着就可怕,我是万万不敢窝藏蒋介石跟你们作对的...”

蒋妙月在与县府士兵周旋之际,蒋介石正躲在蒋妙月家阁楼上。由于阁楼堆放的都是家里的各种杂物,又乱又脏,所以是蒋介石现在唯一能够藏身的地方。
眼看着士兵在阁楼搜查,蒋妙月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还好带头的人与蒋家是旧识,也是基于同情革命人和蒋介石,在看出阁楼端倪后,赶忙拉着同伴说:“这里没有人,咱们到别的地方再看看。”
蒋介石在舅妈家藏身了好一段日子,每日都是舅母蒋妙月和舅舅孙琴风给他做各种好吃的,还给他换洗衣物。

蒋妙月这次对蒋介石的帮助可以说是救命之恩,蒋介石感激涕零,将这份情深深记在了心里。
蒋妙月也知道蒋介石一直藏在自己家里不安全。和蒋琴风商量后,先是把蒋介石安排逃出城外。又变卖了家里20亩的田地,东拼西借,才凑够了出国的银两给蒋介石。
1913年10月,蒋介石再渡日本,躲避风头。
舅妈蒋妙月如此慷慨、体贴地对待蒋介石,这样的情谊,让他们不是母子胜似母子。蒋介石从内心深处将蒋妙月视为了自己最重要的女人。
3.蒋妙月对于蒋介石的恩情深重,关系匪浅,却多年未能相见。
阻隔他们的是什么原因?他们最终又是如何相见的?
1964年的大陆和台湾,关系正处紧张时期,彼此隔绝人员来往,很多人与自己的亲友相隔,却也因时势无法相见,蒋妙月与蒋介石之间尚是如此。

1949年蒋介石兵败撤往台湾,在此之后的15年里,大陆和台湾之间一直没有人员往来。
建国初期,蒋介石已失大势,手中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和我军抗衡。
最初毛主席是主张武力统一台湾,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军队的加入,我军抽调大部分兵力支援朝鲜,内忧外患,种种原因最终还是错过了这个最佳的收付时机。
在后来的岁月里,毛主席命令我军依然要做好武力收复台湾的长期准备,除此之外,也考虑通过谈判的方式让台湾回归。中央在统一台湾的事情上也一直在做各种努力。

其实蒋介石早在撤往台湾之时,事先是征询过舅妈意见的,表示想要带她一起离开。但蒋妙月和蒋琴风,膝下有个女儿已成家,他们一方面不舍得家里亲人,一方面也不忍心离开故土,就没有同意蒋介石的请求。
那么如今时势下,想要再次相见,就成了问题。直到一天,蒋介石突然收到周恩来的电联,表示蒋妙月随后会到达台湾,请蒋介石前去接机。
蒋介石十分疑惑,这样紧张的形势下,舅妈蒋妙月是如何说服大陆那边,前来和自己相会的?
这还要从一个关键人物说起,那便是汪日章。
1964年,曾经担任过蒋介石秘书的汪日章突然接到家里的电报:“母亲病危,请速回。”
此时的汪日章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和蒋介石一起逃往台湾,因为这一封紧急电报,就没走成。
1963年,汪日章回老家探亲,去蒋妙月家走动。

在蒋介石还在大陆的时候,汪日章和蒋介石就经常去蒋妙月家串门。
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蒋妙月家,看到年过九旬的蒋妙月现在情况很糟糕,她的丈夫蒋琴风已经离世,女儿又不在身边,平日里也无人照顾,生活很是凄凉。
蒋妙月和汪日章聊起蒋介石来,也是几次落泪,言语里充满对蒋介石的深深思念。汪日章了解了蒋妙月的生活情况,心里泛起一阵阵心酸,他想我能为这个老人做点什么呢?
汪日章想到平日里和蔼可亲的周总理,总是那么为别人着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蒋介石的旧部不仅没有为难,还给予了很多保护和照顾。
汪日章也有了新生活,在周恩来和政府的关照下,开始重拾之前的画画工作。

他就试着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信里详细地说明蒋妙月和蒋介石的关系,还有她目前的生活情况,表达了蒋妙月想见蒋介石一面的愿望,希望政府能送她去台湾。
周总理收到信后,沉思良久,这么多年两岸关系没有进展,觉得这是向台湾方面释放善意的一个机会。周总理把自己的想法和信的内容说给毛主席,请毛主席定夺。
毛主席回批四个大字:“以礼相送。”
周总理拿到中央的批示文件后,他非常重视这件事,第一时间给当地政府打电话,安排人把蒋妙月从老家接到上海。一方面,找专人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一方面和台湾方面进行联系,在得到了蒋介石方面的回复后,开始安排去台湾的具体事宜。
周总理考虑到蒋妙月年事已高,行动多有不便,还特许她的侄子王仁和陪同。

1965年,96岁的蒋妙月坐上了去往台湾的飞机。
飞机到达台湾的当天,蒋介石和宋美龄一同前往迎接。他对随行人说道:“舅妈来,我不能不接...”
接到舅母后,蒋介石亲自安排住处,把她留在身边悉心照顾,安享晚年。
蒋介石通过这件事也感受到了大陆对他的善意,心里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同时,面对毛主席的宽大心胸和格局,他感到自愧不如。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