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教授,对小米2秒预警提出质疑引发热议。2025年3月29日,小米SU7智能驾驶系统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三个漂亮的女孩儿从此与世隔绝。
这次事件中,小米SU7智能辅助驾驶检测障碍物后,仅2~3秒就发生碰撞。朱西产认为,2秒预警时间严重不足。

朱西产教授指出,人类从感知、识别、决策、执行完整反应链,需要至少3秒的时间。而这一过程中,还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才能完成。
然而在事故中的驾驶员碰撞前16分钟,已经被系统提示轻度分心。8分钟前又收到请手握方向盘的脱手预警,表示其注意力分散。所以这种情况下,两三秒钟根本无法让驾驶员完成有效接管。

对于已经分心的驾驶员,集中注意力接管的时间平均为6~8秒。而小米SU7的预警时间仅为行业标准的1/3,这也是它设计的巨大漏洞。
朱教授认为,智能驾驶应该预留足够的安全冗余时间,特斯拉检测驾驶员分心时,也是会通过声音震动、屏幕警告,逐渐升级警示强度,最终在10秒后强制退出系统。相比这方面要优于小米SU7,行业规范智能驾驶与辅助驾驶的概念似乎被大众混淆了。

朱锡灿教授批评车企在追求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刻意模糊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边界。让用户误以为车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而导致司机疏忽了安全防范。
朱教授指出,部分车企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刻意弱化安全提醒。所以小米SU7在检测到障碍物时,仅发出了普通的语音警告,未采取强震动、全屏红色警报等等,这些更醒目的提示方式。这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朱西产强调,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体现了小米SU7的预警时间,为满足行业规范,系统设计存在巨大漏洞,车企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呼吁车企加强对用户的教育。
特斯拉在每次启动时都会强制用户,确认驾驶员需始终负责安全。事故中遇难家属曾提醒驾驶员不要过分相信自动驾驶,这也反映出市场教育的不足。小米在事故后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

目前尚未公布具体的技术改进方案。所以建议用户以后在买车之前,一定要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此次事件不仅仅是小米的一次重大危机,更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警示。或许在考驾照的时候,应该多加一项智能驾驶的培训,这将会成为车企的核心挑战。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