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场自导自演的送别原市委书记上任的荒唐闹剧

桐瑞与世界 2024-10-31 09:12:37

“送瘟神!”一声低语,裹挟着复杂的意味,在赣州街头悄然散开。2015年的秋天,淅淅沥沥的秋雨冲刷着这座历史名城,也冲不淡人们心中积压已久的情绪。

彼时,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前副主任史文清,正准备离开他主政六年的赣州,一场精心策划的“千人送别”大戏即将上演。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的送别队伍,看似民心所向,实则暗流涌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赣州百姓才能体会。

官方通稿里,清晨的赣州,上千市民自发聚集,扶老携幼,带着花生、鸡蛋等土特产,排成长龙,只为送别这位“深受爱戴”的老书记。

媒体争相报道,镜头聚焦在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农身上,他们讲述着千里迢迢赶来送别的“感人”故事。

横幅上“文清书记,您辛苦了!瑞金华屋人民感谢您”的标语,在秋风中显得格外醒目。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那么感人,那么……“真实”。

然而,真相总是隐藏在细节之中。这些老农们,是如何精准地知道史文清离开的时间和地点的呢?他们跨越几个县,包车赶来,食宿费用又是谁承担的呢?官方三番五次强调这是百姓自发的行为,但这种“自发”未免太过巧合。

有知情人透露,这场送别大戏,早在幕后就已安排妥当。各县村民被提前安排到政府招待所,吃住全包,甚至连要带的礼物——每人一篮鸡蛋,都做了统一规定。

接到通知的市民们,也只能“配合演出”,在镜头前挤出几滴“不舍”的泪水。这场“千人送别”,与其说是百姓的真情流露,不如说是史文清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作秀,一场用公款支撑的个人形象工程。

史文清的仕途起步于东北,辗转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最终落脚江西。2010年,他兼任江西省副省长和赣州市委书记,并在次年晋升为省委常委,兼任赣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却是赣南官场的一场噩梦。

史文清初到赣州,便以雷霆手段迅速掌控局面。他要求下属列出前任市委书记的喜好名单,以此为依据,对前任的亲信进行排挤打压。

这种“清洗”行动,让赣州官场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史文清的专横跋扈,在赣州官场广为流传。他将赣州视为自己的“独立王国”,一切大小事务,都由他一人说了算。

下属官员对他唯命是从,百姓的诉求则被他置若罔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赣州的政治生态日益恶化,贪污腐败之风愈演愈烈。

在史文清主政期间,赣州的GDP增长率逐年下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尽管市政建设投入巨大,但进展缓慢,效率低下。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文清路的改造工程。这条以南宋诗人曾几命名的老街,本是赣州的商业中心,繁华热闹。

然而,在史文清的“妙笔生花”之下,耗费巨资的改造工程,却将这条街变成了居民口中的“棺材风格”。

两侧建筑风格压抑,令人感到阴森,商家纷纷关门倒闭,路面也年年开裂,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这场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史文清对瑞金等代管区县的“关照”,更是令人侧目。他将上亿元的工程项目,直接指定给自己的“朋友”承建,并要求当地政府“打好招呼”,确保这些项目顺利进行。

这些“朋友”拿到项目后,往往会从中抽取10%的管理费,然后再转包给其他人。这种操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灰色利益链条,史文清则借此大肆敛财,中饱私囊。

史文清的儿子史家昌,是这场权力游戏中另一个关键人物。他自幼学习艺术,并在父亲的资助下游历欧美,在艺术圈内小有名气。

然而,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权钱交易。史家昌在北京宋庄拥有一个3000平米的豪华艺术工作室,运营费用高昂。

为了维持工作室的运转,他不得不依靠“朋友”的“赞助”。这些“朋友”,大多是与史文清有生意往来的商人,他们心知肚明,这所谓的“赞助”,实际上就是变相的贿赂。

和魁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他被迫以380万元的高价,买下了史家昌的一幅名为《太平有象》的画作。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史文清随后又向他索要1亿元,用于购买其他作品。温先生无力承担,几番讨价还价,最终以“家具款”的名义,将1000万元汇入了史文清情妇杨玉华的公司账户。

事后,温先生从未收到过任何画作,史文清也对此事闭口不提,仿佛这笔巨款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属于他。

温先生粗略估计,史文清前后从他手中榨取了1.1亿元的巨款。他敢怒不敢言,在赣州商界小心翼翼地生存着,生怕得罪这位“土皇帝”。

除了“雅贿”之外,史文清还利用职权,强迫赣州市及瑞金等地的公务招待所,必须从他的“朋友”那里采购用酒。这种“强制消费”,让当地官员苦不堪言,也让纳税人的钱财,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史文清的腰包。

在他的精心运作下,赣南大地,俨然成为了他个人的“商业帝国”。

2021年9月,史文清落马的消息传来,赣州城内一片欢腾。压抑已久的民众,终于可以放开喉咙,表达心中的喜悦。

鞭炮声此起彼伏,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照亮了赣州的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即使在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下,仍然有人冒着被拘留的风险,也要燃放烟花,庆祝这迟来的正义。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仅仅是对史文清的审判,更是对官场腐败现象的强烈控诉。

史文清的落马,并非偶然。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欺压百姓,将赣州变成了他个人的“提款机”。

他视商人为“活钱库”,视官员为“工具人”,对民生疾苦漠不关心,对法律法规视若无睹。他的倒行逆施,早已激起了民愤,他的落马,是大快人心之举。

史文清事件,暴露了官场制度中存在的诸多漏洞。权力过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温床。

官员的选拔任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德才兼备的干部被埋没,一些投机钻营之徒却平步青云。

此外,社会风气的败坏,也对官场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向官员行贿,形成了“官商勾结”的恶性循环。

要根治官场腐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

同时,要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让他们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公众的监督,也是反腐败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曝光腐败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来,勇于举报腐败行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史文清的“千人送别”与最终的落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是一出讽刺的闹剧,更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

它提醒我们,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腐败必须得到惩治。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公众监督,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史文清事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反腐败斗争中,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反腐败机制,为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而努力奋斗。

这场发生在赣南大地的“政治戏剧”,最终以史文清的落马而告终。然而,它所带来的警示意义,却远不止于此。

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权力滥用,防止腐败滋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党和政府,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信息来源:

“赣南王”史文清落马记 郭芳;杨百会 史文清的双重工具身份 曾那迦

0 阅读:0

桐瑞与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