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手捧红靳东和王凯,自己却在跑龙套,王凯领奖当众下跪感恩

司徒昼 2025-03-20 03:13:03

文|小雨淅淅

编辑|司徒夜

一手捧红靳东和王凯,能有如此伯乐慧眼的,绝非等闲之辈。

可偏偏,这位前辈就喜欢跑龙套。

直到王凯在领奖台上那震撼众人的一跪。

这个隐藏在幕后的故事才逐渐被揭开一角……

1、慧眼识珠

在没有遇到孔笙导演之前,王凯和靳东只是演艺圈内不温不火的无名演员。

王凯虽然在2006年还没毕业时就签约了华谊兄弟,但他的资源并没有因此变好。

毕业后,出演的《丑女无敌》倒是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但他却因“娘娘腔”的角色被限制了戏路。

早年间的王凯,可以说是壮志未酬。

直到2013年,他遇到了孔笙,遇到了《北平无战事》。

这部剧可谓是众星云集,以至于王凯在其中显得更加渺小。

其实,一开始制作方并不是很赞同由王凯来出演警察局副局长方孟韦一角。

因为他那会实在是籍籍无名。

但孔笙并未因此弃用王凯,反而十分重视他的表演。

剧中的一场雪中独白戏,孔笙让王凯接连拍了23条。

只为留下眼神戏最足的一条。

在剧播出之后,王凯在那群老戏骨中突出重围,提名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

还因俊俏的外形被观众称赞为“小鲜肉”。

对于王凯而言,《北平无战事》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戏。

即便他后来出演了大爆的《伪装者》《琅琊榜》,他也依然将这部戏放在首位。

他曾说:遇到这样一部戏和一群老戏骨,是他的运气。

同样,遇见孔笙,也是他演员生涯转折的一个关键。

在《北平无战事》之后,孔笙对王凯十分欣赏。

便给了他《伪装者》“明城”和《琅琊榜》“靖王”这两个角色。

只不过,他再次遭到了旁人的反对。

理由一是王凯名不见经传;理由二是他的外形也不符合。

但最终,这两个角色的精彩呈现,不仅证明了孔笙的选择,也证明了王凯值得。

在2015年的国剧盛典上,王凯凭借这两个角色荣获了演技飞跃演员奖和最具人气奖。

在孔笙导演为他颁奖的时候,他真诚地向导演单膝下跪,双手接过了奖杯。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称跪着接导演的奖杯是应该的,因为有了导演才有了这么好的两个角色。

才有了如今的王凯。

同样,凭借《伪装者》大爆的靳东,也离不开孔笙的提携。

靳东从1993年就出道了。

1999年才“高龄”进入中戏。

只不过,他在中戏学的是音乐剧。

而在毕业后,他又转向了演员道路。

其实,他的戏约并不少,但大都是一些记不住脸的角色。

直到2004年,他凭借电影《秋雨》提名了华表奖的优秀新人奖。

还被吴宇森称赞为“会用眼睛演戏”。

只可惜,这之后的他依旧不温不火。

《闯关东》之后,他逐渐开始在话剧界崭露头角。

2012年的《温州一家人》,是他和孔笙导演的第一次合作。

次年还合作了《战长沙》。

虽然这两部的口碑并不错,但靳东并没有因此大爆。

直到2015年《伪装者》大爆,他才凭借一身正气的明楼一角被观众看见。

这个角色,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

为了帮助靳东揣摩人物,孔笙带着他看了许多历史纪录片。

通过每个细节的打磨,让他成功塑造出明楼这个角色。

还因此收获了许多奖项。

无论是王凯还是靳东,他们的成功都依托于孔笙的慧眼识珠。

但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才能俱佳的导演竟喜欢跑龙套?

2、爱跑龙套的名导

黄轩曾评价孔笙,他就像叔叔一般没有丝毫架子。

他会经常喊演员们去他的工作室喝点茶、吃点饺子,像家人一样亲切。

的确,孔笙虽被称为业内金字招牌,但他为人十分朴实。

这一点从他的面相也能看出。

都说相由心生,孔笙导演的面相便透露着满满的亲切感。

他是淳朴好客的山东汉子。

在被朋友兰晓龙评价为“谦谦君子”时,他流露出山东人的朴实笑容,说道:“夸张夸张,我这人笨嘴拙舌,也就是个业余导演。”

事实正是如此。

1978年开始参加工作,直到1990年他才正式担任导演。

在这之前,他做过一段时间的杂志社编辑。

干了没多久,他觉得编辑工作实在是无聊,便转行做起了并不相关的摄影助理。

1990年,他担任了《孔子》的摄影助理。

不到一年,便成了主摄像。

在艺术领域,他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

1994年,他凭借《孔繁森》拿到了山东的优秀摄影奖。

两年后,他开始尝试导演的岗位。

不出手不知道,一出手吓一跳。

他的第一部独立导演剧《民警程广全》,直接获得了飞天奖二等奖第一名和山东优秀导演奖。

在工作得到了业界认可后,他正式转型为导演。

从《闯关东》到《父母爱情》再到《战长沙》《温州一家人》。

孔笙成为了业内标杆。

影视圈也流行“孔笙出品,必是精品”这样一句话。

后来的《北平无战事》《琅琊榜》《欢乐颂》《大江大河》《山海情》等让他的声名更加远扬。

在创作经典的同时,他喜欢在自己的剧里客串各种小人物。

久而久之,观众时常在剧里寻找孔笙的身影。

而他,也被观众称为了影视界的“扫地僧”。

在《琅琊榜》中,他客串了一个大臣的角色。

《大江大河》中,他又将自己变成了朴实的“本地人”。

对于跑龙套这件事,孔笙表示他纯粹是为了好玩。

毕竟拍戏算是个苦差事,他客串一把也能为演员们调节调节情绪。

在国内的众多导演中,孔笙应该算是最“接地气”的一位了。

他既没有大导演们的架子,也没有成功人士的傲慢。

如此朴实的品质,也是他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好剧的关键。

结语

孔笙用实力证明,导演的价值不仅在于捧红演员、拍出爆款。

更在于他对艺术的执着、对演员的挖掘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朴实。

当他成为业界公认的标杆时,就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在演艺路上奋斗的人,也让观众对他的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

部分参考资料

可凡倾听|王凯专访

新民晚报|导演孔笙:《山海情》背后的“扫地僧”|红色百年 艺路前行 2021.02.03

1 阅读:20

司徒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