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无线充电技术不革新,那么有线充电方式依然不二之选。自从GaN氮化镓的逐渐普及,高功率充电头是越来越多,这也愈加巩固了有线充电的地位。作为一名有充电焦虑症的人来说,快充的高效大大缓解了内心焦虑症,还减少了时间的等待。所以在“选充电头”这件事情上,非常明显体现出“花钱买时间”的重要性。
大家都在玩“五福一安”这个梗的时候,我依然是其鉴定的拥趸(夜间通宵充)。相比慢充,快充突出优点的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程度的缺点。那就是大电压+电流对于电池势必产生损耗,从而影响电池寿命。与此同时,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电池管理可控之下,并不能直接显现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的苹果三件套在近两年的过程中,使用快充慢充的比例差不多是73开,对于2-3年的产品更新频次,快充并不会影响什么,更多的是心理因素。
本着“慢充免费送、快充自己买”的原则,我入手了不少快充头。有的测试完就送人了,也有放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下自用,总结来说就是折腾。
最近又入手了Zendure S3二代,虽然盒子上写了Pro,研究完明白其就是老老实实的二代来替代一代的产品。要知道现在推出65W氮化镓充电器的有不少品牌,价格基本卡在100~200之间。其中单口款我建议各位就不用考虑了,差价小且不实用,不如一步到位。(如仅考虑便携建议入手30W的小头)
正因为竞争激烈,那新品必然要有点东西拿得出手才行。S3二代在上一代的基础之下进一步做了瘦身,这对于拥有65W供电的充电头来说,实属不易。
S3二代依旧沿袭Zendure一贯的罗马柱设计,线条简约风格颜值方面一直在线。严格对比两者,S3二代取消了充电提示灯(减配),而Logo设计进行了立体式处理(增配),从精致感方面出发,二代其实略胜于一代。
65W充电头基本都是粗+长的结构,所以折叠插脚肯定是少不了。S3二代相比前代更趋向正方形(缩小10%),厚了一点,窄了不少。顺便对比一下底部各口标注参数,两款在C1+C2口时是有差异的,二代可以达到45W+20W的65W全功率输出(一代为45W+18W=63W),其他基本保持一致。
目前一个USB-A+两个Type-C在这个尺寸下基本已经做到了极限,继续加码势必造成尺寸、价格的成倍上涨。所以成本控制这一块,让各个品牌都把三口快充头维持在60~65W输出功率这个区间内。目前小型充电头(五福一安尺寸)已经可以做到30W输出上限,但这对于多设备,或者笔电供应依然捉襟见肘。早期在MBP上用18W PD快充还出现充电中还掉电的情况,出差时就更不值得一提。65W基本涵盖了大多笔电的供电、充电需求,S3二代还远小于之前充电网红Thinkplus口红电源,可见现在的快充设备又提升了一大截。
这次实测我估计和我预想的差不多,在快充支持协议和充电效率,没有任何虚标,表现稳定。PD握手依然速度快,实际环境能否满功率输出,完全取决于设备自身电源管理的调节。S3二代的65W更多可以担保住输出功率上限,以及多设备同时充电时的快充补能需求。
相比充电,我可能更担心温控表现。氮化镓终究是个猛家伙,考虑到65W不是个省油的灯,满速下烫不烫手成了我评判TA的标准。这代S3改为了铜片散热(应该为了减重),当S3二代满功率输出半小时后,实测最高温大概在50~60度之间。日常的话满功率输出要都在缺电的情况下,所以温度就没那么高,差不多在45~50度之间吧。Emmm....烫手程度感觉和上一代差不多。
对于充电头现在可选的实在太多,但对于差旅人士要考虑快充速度、接口丰富、便携性,那么S3二代确实在市面上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了,更轻、更小、三口输出将在未来的很长一阵子可以占据领先地位。至于价格么,当时iPhone12省下来的那两百元刚刚好,要是你该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