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0岁,住进上海临终医院,给了隔壁病友一块蛋糕,第二天人没了

云舟史策说 2024-11-04 01:34:38
“不得善终”在中国文化里是一种邪恶的诅咒,意思是备受折磨的死去,或者无人安葬和祭奠。

现代社会随着医学的进步,很多人重病人被插上了胃管,尿管,吃喝拉撒都痛苦而羞耻。有些人被关在重症监护室,不仅价格昂贵,还不能和家人相见。

也有人因为治疗备受痛苦,扎进脊髓的长针,呕吐脱发等副作用日夜折磨着他们。癌症和肿瘤病人只是生病,为什么在死前要遭受这样的折磨?

为了给予他们一个“善终”,临终关怀病房应运而生。上海是国家临终关怀病房的试点城市,50岁的王学文选择在这里结束自己的人生。

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社区卫生务中心二楼,有一间特殊的病房,这里没有刺鼻的消毒水味,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香薰气息,床单、窗帘,甚至连医护人员的工作服,都统一是温柔的粉色。

这里住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身患重病,被医院下了“最后通牒”,生命进入倒计时。不同于其他科室的紧张与喧嚣,这里的一切都被按下慢放键。

与医院的忙碌拥挤不同,安宁病房安静多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哀伤,却也充满着温暖和希望,这里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安宁疗护病房。

在中国,死亡似乎是一个禁忌话题,人们羞于谈论,刻意回避,仿佛只要不去想,就能永远逃离它的阴影。

然而,越是不去面对,当死神真正降临,那种巨大的恐惧和无力感就越发让人难以承受。于是,安宁疗护应运而生。

它就像一座温暖的港湾,为那些走到生命尽头的病人,提供最后的庇护,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够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平静和尊严。

安宁疗护不是加速死亡,更不是放弃生命,而是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平静、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推开上海临汾安宁病房的大门,你会发现,这里不像医院,更像是一个温馨的家。医护人员穿着粉色的工作服,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容。

在这里,病人不需要再经历痛苦的治疗,他们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医院会尽可能的为他们使用各种止痛药。

病房里有一位特殊的“老住户”——王学文,28岁的他被诊断出腮腺癌晚期,他曾经治好过一次,但是如今又复发了。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王学文一家陷入了绝望,为了治病,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80岁的母亲已经没能力照顾他了。

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后,王学文选择了入住安宁病房,他不想再让家人为自己担心,也不想再经历那些痛苦的治疗,只想平静地度过余下的时光。

入住安宁病房后,王学文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护人员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也不会让他接受治疗,而是给他止痛片。

安宁病房有止痛药的特殊使用资格,王学文一天可以吃足足10片止痛药,外加三个止痛贴,他的生活舒服了很多。

王学文说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快乐,他开始重新审视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奇迹般地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一年、两年、三年……

王学文过生日的时候,家人为他带来了生日蛋糕,他分给了隔壁床的病友86岁的舒国,这位老先生因为胰腺癌晚期住进了安宁病房。

然而,这块蛋糕,舒国最终也没能吃上。第二天,王学文醒来时,发现隔壁床已经空了,舒国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

目睹了太多死亡,王学文对生死早已释然。他常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病痛中挣扎,失去尊严。

王学文印象最深刻的病友是一个4岁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从东北一路找来了上海。他们的孩子是恶性肿瘤,没有可能治愈了。

但是孩子在重症监护室的话,他们看不见孩子,孩子只能一个人插着管子受罪。接回家的话,孩子因为肿瘤而疼痛不已,整个人肿胀不堪。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受苦,双膝下跪,希望能在安宁病房送走孩子。小男孩住进来之后,医生拔掉了很多管子,并且开始给他用止痛药。

这个小男孩恢复了一些精神,开始和家人讲话,玩笑,并且说自己想去广场喂鸽子。在护士的陪同下,家人带他去人民广场看了鸽子。

两年之后,孩子的腹水开始肿胀,浑身发热,无法进食。医生给他打上了止痛针,将他推进了安宁病房的谈心室。

谈心室的病床不是惨白色,有漂亮的花纹,还有沙发和电视,墙上挂着漂亮的自然风景。在谈心室里,家人围绕在男孩子身边,陪着他慢慢沉入睡眠。

在孩子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医生打开了谈心室的另一扇门,推着孩子走过这个特殊通道,殡仪馆的车就等在那里。

无数病人和家属选择安宁病房,就是为了这一刻,无痛的,安详的,在家人的陪伴下迎接自己的死亡。

与其在绝望中煎熬,不如坦然接受生命的终点,给自己一个体面的告别。王学文的想法,也代表了许多安宁病房病人的心声。

然而,在安宁病房里,医护人员和病人们却用爱和温暖,驱散了死亡的阴霾。临终关怀,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更是传递一种人文关怀,让生命在最后的旅程中,依然充满尊严和温暖。

王学文在安宁病房度过了三年难忘的时光,他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也感受了人性的光辉。2016年王学文去世,他的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医护人员和病友们也前来送别。

王学文生前曾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迈的母亲,他希望自己走后,母亲能够好好生活。他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也感恩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让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每个人都终将走向生命的终点,而安宁疗护,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能够更加坦然和从容。

它让我们明白,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病痛中失去自我,失去尊严。与其在恐惧和绝望中挣扎,不如选择平静地接受,给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安宁疗护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接受这种理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安宁疗护能够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那些走到生命尽头的病人,带去最后的温暖和关怀。

让他们在人生的谢幕演出中,能够平静地说一声:“再见”。

0 阅读:0

云舟史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