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成佛后,为何突然命丧雷音寺?孙悟空发现凶手竟是身边之人

一切回归史 2024-03-03 11:18:58

《西游记》故事的蓝本来自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这本著作是玄奘法师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偷渡出境,进入佛教的起源地——中印度地区求法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玄奘法师途经一百三十余国,历时十六年,历经千辛万苦,将最本真的佛法带回了大唐,他本人不仅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还成为了唯识宗的开创者。

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是相当成功的,其主人公之一唐僧的原型就是那位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在西行求法的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因此在吴承恩的西游世界里,唐僧就因此被赋予了九九八十一难,玄奘法师原本孤身一人的危险旅途也被吴承恩安排了孙悟空等四个徒儿及脚力,一路护送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高僧到达西天大雷音寺,成功取得真经,完成了佛祖交代的任务。

在完成佛经东传的任务会后,唐僧也得知了自己原本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的真相,所以他又因取经有功而被封为旃檀功德佛,然而唐僧在成佛后的第二天,却莫名其妙死了。

一、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本名叫陈祎,他十三岁出家进入空门,到二十一岁时才正式受具足戒,法号玄奘,也许是玄奘天生与佛有缘,他出家为僧后,拜入名师门下,勤修佛典,遍览群经,年纪轻轻就读完了很多重要的佛教经典,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高僧。

然而玄奘在修持佛法和阅读佛经的过程中,却发现佛经论著中有很多说法不一、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些问题也常常是辩经大会上各大僧人争论的焦点,但是谁都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对方,玄奘也对这些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翻遍经书也找不到准确答案。

于是,玄奘萌生了想去佛教发源地印度求取真经的想法,因为玄奘认为,佛经中的很多东西说法不一的原因就在于佛教传入中原太久了,很多佛经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本来面目,才导致诸多难以解释的困惑出现。

玄奘的想法没错,佛教早在东汉末期就传入中原地区了,但当时的佛教只在贵族阶层小范围传播,翻译成汉语的佛经也特别少。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动荡时期,社会思潮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儒学的中心地位动摇,玄学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佛教被广泛传播,佛教在民间被普遍信仰,在这种背景下,印度来华僧人以及访印求经僧人互相接触、学习,对汉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隋灭南朝陈后,全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大统一时期,虽然隋二世而亡,但这并没有影响全国的统一趋势。

唐代隋而立,至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逐渐进入了安定和平的阶段,佛教也在这个万国来朝的时期欣欣向荣发展起来。

玄奘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立国初期,国家刚刚稳定下来,一切百废待兴,在几百年战乱时期内顽强生存下来的佛教也急需进行集中和统一的发展,所以,玄奘所读到的佛经基本上都是流传各处的散本,乱世之中无人悉心加以编校,因此佛教众僧才会对佛经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论。

由此,玄奘才立下西行灵山取真经解惑的宏愿。

但是唐朝对百姓出国的限制非常严格,玄奘多次向官府申请出国,均被驳回,玄奘不得不暂时搁置西行计划,直到唐太宗贞观三年,全国发生旱灾,导致很多百姓无法在家乡生存,朝廷赈济也跟不上,李世民才允许灾民离开家乡自救,趁此机会,玄奘立即打点行装,踏上了西行之路。

在西行的过程中,玄奘只身一人,从长安向西穿越了新疆,转而跨越了帕米尔高原,南下进入了德干高原,深入了中印度地区,旅途长达五万里,玄奘最后到达了佛教发源地那烂陀寺,得遇名师,在此学习梵文佛经多年。

学成之后,玄奘参加了一次无遮大会,辩服了众僧,玄奘声名大噪,受到戒日王的青睐,玄奘谢绝了戒日王请他长留印度邀请,毅然带着大量佛教原典回到了唐朝。

玄奘的归来无疑受到了佛教界的最高礼遇,这也引起了李世民对玄奘的特别重视,李世民亲自接见了玄奘,并让他做了长安大慈恩寺的主持,请他在此翻译佛经,弘扬佛法。

二、唐僧的身世

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就是借鉴了玄奘法师的故事,唐僧俗家也姓陈,但唐僧的身世要比玄奘悲惨很多。

唐僧的父亲本是新科状元陈光蕊,在披红挂彩游街的时候,宰相之女殷温娇恰好搭了彩楼要招亲,她的绣球带着她的钦慕钻进了陈光蕊的怀里,一对才子佳人喜结连理。

在陈光蕊得授江州知府的时候,殷温娇已经身怀六甲,陈光蕊带着一家老小南下赴任,但陈光蕊命中招了灾星,强盗刘洪看中了美貌的殷温娇,顿时起了歹心,刘洪把陈光蕊推人江中淹死,霸占了殷温娇,夺了陈光蕊的官印,假称自己就是陈光蕊,赶赴江州上任。

已有身孕的殷温娇为了保住陈光蕊的遗腹子,不得不屈从刘洪,在平安诞下儿子后,殷温娇害怕刘洪会加害孩子,便用血书写下了儿子的身世,又咬下儿子的左脚小脚趾作为记号,将儿子放入江中漂流而去。

唐僧本是佛祖二弟子金蝉长老的转世,有这层光环的加持,唐僧不会轻易丢了性命,于是,唐僧顺江而下,被金光寺的住持救起,取名江流儿,养在寺中,等江流儿长大后,长老便指引他去寻母认亲。

在外祖父宰相殷开山的帮助下,刘洪被杀,唐僧在江边将刘洪剖腹剜心,祭奠了亡父陈光蕊,而后,唐僧正式出家,法号玄奘。

由于玄奘自小受到佛教文化氛围的影响,再加上他前世就是佛子,玄奘很快就成为了长安城里有名的法师。

直到有一天,唐太宗要办一场水陆大会,超度亡魂,请来讲经的僧人中就有玄奘,恰在这时,佛祖遣观音菩萨化作癞头僧前来游说唐僧前往西天取经。

唐僧被观音菩萨的大乘佛法深深震撼,立志要去求取大乘真经,普度众生,唐太宗也认为只有大乘佛法才能实现自己超度大量亡魂的愿景,于是他同意让唐僧西去取经,归来后再开办水陆大会。

三、唐僧的取经之路

唐僧立下取经大愿后,唐太宗便与他结拜为兄弟,以唐为姓,称唐僧为御弟,又因大乘佛法有三藏,故唐太宗给唐僧取号为“三藏”,又赠他白马和紫金钵盂,送他西出长安,踏上了遥远的取经之路。

按照佛祖的安排,唐僧一路上要经历八十一难。不得不说吴承恩的想象力、联想力和故事整合能力确实很强,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猴子能避马瘟”的习俗,融合了他对佛教和道教的独特理解创造出了孙悟空这个英雄角色,并使其成为了唐僧西行路上最得力的帮手。

吴承恩在《西游记》设计师徒四人的角色时,以一化四,唐僧毫无疑问是中心人物,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其实是唐僧的分身,或者说是唐僧意念的人格化形象,师徒四人好比唐僧的四个人格,在“取经”这场遥远而寂寞的征途中互相作伴。

从另一方面看,吴承恩对禅宗的了解是很深的,他在书中多次称孙悟空为“心猿”,即孙悟空就是唐僧的“心”,唐僧的取经路就是一场心的修行之旅,从遇到苦难时就产生退悔之心的“心猿意马”,到真假悟空时的二心矛盾彻底爆发,唐僧的取经之心也达到了最纠结最艰难的时刻。

为了不让取经大业半途而废,佛祖及时现身给唐僧吃了一颗定心丸,破除了“二心”,灭掉了六耳猕猴,使得唐僧终于一心一意前往西天朝见佛祖,完成如来佛经东传的计划。

孙悟空是唐僧的心,猪八戒则是唐僧作为一个凡人时的七情六欲,唐僧虽然入了空门,但归根究底他仍然一个人类,他的七情六欲自然也是存在的。

猪八戒一路上的表现如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等,都是唐僧的凡人相,直到唐僧等人到达西天坐上了佛坛后,唐僧才脱去了凡胎,修成正果,猪八戒的那些行为也不再出现了。

沙僧老老实实,只知道挑着行李埋头走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切都会好的。

沙僧本身是唐僧心中向西朝圣的信念的化身,所以沙僧一路上默默无闻,他的坚持就是唐僧取经路上最隐秘的支柱。

唐僧一行人到达西天凌云渡时,接引佛祖要接他们四人前往灵山拜见佛祖,当唐僧看见那无底的船儿时却犹疑不前,怕落入水中丢了性命。

哪知孙悟空就在唐僧踌躇之际,一下子把唐僧推到了崖下小船中,唐僧吃了一惊,正在抱怨孙悟空鲁莽的时候,唐僧一回头竟然看见渡边有一具尸体,竟是他自己!

唐僧上了接引佛祖的无底船,脱去了凡胎,终于修成正果,正式成佛了,所以此时的唐僧已经“死”过一次了,死的只是肉身....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写到师徒四人成佛后就止笔了,他们成佛后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些故事说唐僧在成佛后的第二天突然死亡了,还猜测杀害唐僧的凶手是镇元大仙。

这个说法要追究起来,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神佛是不会轻易死亡的,只有有肉身的凡间生物才会死,神佛却无肉体,只有千千万万个相存在。

更何况,镇元大仙早就和孙悟空冰释前嫌,还八拜为交结为兄弟,这么说来,唐僧就比镇元大仙还高一个辈分,如果是镇元大仙杀了唐僧,那么镇元大仙就相当于犯了欺师灭祖的大罪,他会这么蠢吗?孙悟空、道教天界、佛教灵山会放过他吗?所以,唐僧成佛后被害就是无稽之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