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惊现壮举!学子高喊三声取消调休,网友惊呼:孩子你配享太庙

就乱写一通吧 2023-06-09 13:05:06

今天,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已经正式结束。6月8日,一些考生结束考试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其中一位年轻人引起了全网的热议,并赢得了广泛的点赞。

这位男孩在采访中大声呼喊着取消调休,不止一次地强调了这个要求,他的声音激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纷纷表示感谢,并祝福他上北大清华,“必金榜题名”、“真正的英雄”。

调休的来历

可以明显感受到,大家对调休政策的不满情绪并不轻微。这主要源于放假前后需要补班,有时甚至会连续工作7天,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不久前进行的一项关于调休的调查投票显示,参与投票的5.8万网友中,有89%的人认为调休日上班太过痛苦,工作效率因此受到了影响。

提到"放假调休"这个词,它曾经在无数上班族之间激起过无尽的抱怨和心灵创伤,成为无法摆脱的痛点。这样的情况不禁令人深思。

突然想起放假这本应令人愉悦的场景,却常常变成了各种拥挤景点的一片混乱,宛如人们内心的沼泽。

正因如此,今天的话题便产生了:放假的前提是取消调休,或许这才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期盼。因此,参加高考的学子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声音,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对于上班族而言,假日本应是令人心情愉悦的时刻。然而,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节假日往往被世俗道德所束缚,甚至变得索然无味。

然而,从单位和国家的角度来看,放假这个活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方面,需要遵守国家的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单位的日常工作,这给高管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和烦恼。

事实上,不仅高管阶层感到郁闷,就连那些享受特殊待遇的精英们也并不十分乐意。毕竟,在有调休的假期里,整天盯着日历过日子,谁能真正开心地玩耍呢?

休假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出现了休假制度,被称为“休沐”,官员每五天休息一天。

到了唐朝,政府将“五日休沐”改为“十日休沐”,也就是官员每十天休假一天。虽然平时的休假减少了,但其他节日的假期却相当丰富,如春节、冬至和清明节各休假7天,中秋节和夏至也能享受3天的假期。

如果要谈论休假最多的朝代,那非宋朝莫属。除了继承了唐朝的所有节日,宋朝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节日,如天棋节、天庆节、天贶节等,不胜枚举。

然而,元朝的休假政策就少了很多。他们取消了宋朝的大部分节日,只保留了休沐和寥寥几个节日。

最令人恐惧的是明朝,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他规定一年只能休息三天,所有的休沐和节日都被砍掉了。

后来的明朝皇帝稍微宽松了一些,保留了冬至、元旦和元宵等几个节日。元宵节放假十天,元旦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而休沐则变成了每月休息一天。

清朝基本延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但稍作调整。他们将元旦、冬至和元宵的假期时间集中在一起,连续放假。

然而,古代的所有休假几乎只有政府官员才能享受,普通百姓无缘休假。

直到民国时期,全民休假的概念才开始出现。1929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革命纪念日一览表》,列出了28个纪念日,即节假日。这些节日中,有些是工作日,有些可以休息一天。全年的公众假期总共为7天。

建国后,我国重新调整了休假制度。1949年12月,我国发布并开始实施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根据该办法,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年公共假期为7天。在平日,实行单休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全年假日共计59天。

1995年,国务院正式推行每周5天的工作制度,开始出现双休。

1999年,为促进消费和旅游,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开始与前后的双休结合,形成了所谓的“黄金周”。这一举措促进了消费的发展,但由于假期集中,景点平日冷清,假期人满为患,不利于发展。

2008年,我国推行了“小长假”,将五一劳动节的3天假期中的2天分别分给了清明节和端午节,并增加了中秋节的1天假期,使全国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1天。

调休

不知何时开始,人们在制定休假计划时开始学会调整周六和周日的安排,这也是调休的初衷。然而,双休日本来就是法定假日,为什么还要进行调整呢?这显然是侵犯了我们的权利。

有人解释说这样可以连续休假,即将中间的间隔的两个节日连接在一起,例如我们常说的五一小长假、十一长假等等。

然而,将节假日与双休日连在一起真的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吗?实际上完全相反,不仅无法尽情玩乐,反而因为时间的限制而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交通堵塞、违章罚款等等。

事实上,人们对调休抱怨的不满,反对的正是这种"调"的过程。放假让人心情愉悦,而加班则让人倍感辛苦,所以干脆不要进行调休。

根据前景理论,大多数人对损失比收益更加敏感,这种损失厌恶也是人们抱怨调休的原因之一。

因此,关于放假调休的讨论再次引起热议。许多人认为,调休是放假制度的最大败笔,彻底扭曲了放假的本意,因此取消调休成为当下的主流观点。

实际上,对于调休这个问题,每个人对自己休息权利的追求是不同的,没有必要追求统一划一。

这涉及到两个层面的技术问题,或者说是社会认知问题。首先是节假日的个性化,也就是说放不放假应该由当事人决定,这可以被称为个性化差异化的放假制度。

例如,将国家规定的一年假期连在一起,让员工自己选择休假的频次和期限。根据现行的节假日安排,每个人一年的法定休息时间大约有三十多天,这是相当可观的休息时间。

员工可以分散使用这三十天的休假权,也可以与企业商议,在适当的时间集中使用。分散休假制度在国外也有实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假期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好处,最重要的是避免了集中出行所带来的弊端。比如景点过度商业化,以及司空见惯的交通拥堵等问题。

最后

随着越来越多人反对调休制度,一些专家也建议取消调休,这表明调休方式可能会面临变数。

长久以来,人们对调休感到不满。未来的假期是否还会有调休,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讨论吧!

0 阅读:106
评论列表

就乱写一通吧

简介:什么火写什么,风格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