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坚即位看北朝的权力密码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11-21 20:12:46

文 / 子玉

贵族掌权是中古时代政治的一大特色,最典型的就是关陇贵族,这个军功集团影响了从西魏到唐朝的漫长历史周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只要研究透了关陇集团,也就读懂了中古时代的政治。至于关陇贵族,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个体来解读整体,比如,隋文帝杨坚。

581年二月十四日,杨坚接受了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禅让建立了大隋王朝,改元开皇。

本质来说,杨坚建隋不是其个人通过长期的军事战争建立的新王朝,而是关陇集团完成了从宇文氏到杨氏的内部权力过渡,宇文氏和杨氏都只不过是关陇集团的代言人而已。

复盘杨坚的成功,其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其身上“关陇贵族”的标签更加重要,是这个标签一直推着杨坚不断完成自身标签的迭代升级,直至问鼎皇权。

据史书记载:“(杨忠)进位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进封随国公,邑万户...寻薨,年六十二,赠太保、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本官如故。谥曰桓。子坚嗣。”

杨忠作为开拓者在宇文泰时代就凭借军功的加持跻身关陇贵族的核心成员,作为其嫡长子,杨坚的身份标签也是不断更新——

554年,十四岁的杨坚被授予京兆府功曹的职位,正式踏入政治的江湖;

十五岁,杨坚又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头衔,封成纪县公;

十六岁,又被拜为骠骑大将军;

宇文护执政时,杨坚任职右小宫伯,进爵大兴郡公;

565年,杨坚被拜为大将军,出任随州刺史;

568年,杨忠去世,杨坚继承了父亲随国公的爵位。

从这份光鲜的履历来看,杨坚很早的时候就踏入了政治的江湖,享受了身份红利,在杨忠去世之后,他继承了父亲在北周的包括政治、财富和军事力量等一切的资源积累,继续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影响北周政治。

当然,杨家的地位能够形成接力还有一点,就是这父子二人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完美避开了宇文护时代的政治斗争,保存了家族实力。

由此可见,作为关陇贵族的核心成员,继承家族的政治资源是杨坚之后能在北周的政治江湖纵横捭阖的重要支撑。

关陇贵族的特点就是,其权力和财富能够在子孙之间形成接力。西魏、北周和隋唐的主要特点是,其军政权力被关陇成员及其子孙所垄断,呈现出内循环的特征。基本复制了西汉初年的政治。

同时,和独孤家族联姻也是杨氏扩大其权力的主要手段。这也是独孤皇后后来能在感情和政治层面绑定杨坚的核心原因。因为,独孤家族也是隋王朝的“股东”之一。

当然,仅仅拥有这些还不足以让杨坚在贵族圈中崛起,改变杨坚命运的第二个关键点是,其进阶为外戚的身份。北周建德二年(573),周武帝为太子宇文赟选妃,经过层层筛选,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最终被选中。

宣政元年(578)六月一日,武帝宇文邕驾崩。次日,二十岁的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

宣帝即位意味着杨坚正式佩戴上了外戚的标签,其权力之路也驶上了快车道:杨坚先是被授予上柱国、大司马的职位,初步掌握了北周的兵权;大成元年(579)正月,杨坚被授予“大后承”的头衔,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之后,杨坚更是被授予“大前疑”的头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杨坚在宣帝朝就已经实现了权力最大化 图源/剧照

这些职位和头衔的汇总,再加上杨坚随国公的身份,其已经成为皇权的威胁,被宣帝打压几乎就是必然。宇文赟同时立了好几个皇后并扬言要赐死皇后杨丽华其实就是对杨坚的敲打。

这就说明,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威胁始终就是北周和隋唐的权力困局。

如果宣帝是一个优秀的政治选手,能够联合其他关陇成员对杨坚进行打击其实还是能够保持北周的政治平衡、维护皇权的,但宣帝错就错在对关陇贵族这一群体同时进行打压。最典型的行为就是,宣帝对大臣们进行监视,其营建洛阳城也是有意打造第二政治中心脱离关陇贵族控制的具体表现。

至于宣帝为何如此,本质来说还是没有信心控驭群臣,于是就只能以打压的做法来加强自身威望。

既然关陇集团集体受到了威胁,那么他们肯定会团结起来和皇权博弈。在大家的认知中,北周王朝这个结果是由关陇贵族共同奋斗所拿到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有所有权意识,就像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集团之于汉帝国一样。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宇文氏也只是享有皇权的分红而已,至于军政权力则由贵族所共同分享,出将入相就是对这一集团的形象写照。

既然宇文赟想打破既有规则自己玩,那么贵族就肯定要和其博弈以保住家族在北周王朝的分红,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选一位代言人,继续走老路。

这个时候,同时佩戴关陇贵族和外戚身份标签又能力在线的杨坚就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在宣帝驾崩之后被强势推上去执掌北周军政。

所以,我们不用去过多关心宣帝驾崩前后关于辅政大臣人选的博弈,其实从实力层面来说这个职位非杨坚莫属,没有人比杨坚更有实力。

由此可见,和南朝不一样的是,北朝虽然也是贵族政治,但皇权都是在贵族内部产生,不像南朝世族,更多是在幕后指挥政治。

同时,关陇贵族虽然分享了军政权力,但却并不赞成南朝那样架空皇权的做法,这也是北朝权力比南朝更集中的原因所在。

杨坚获得了群体的支持就意味着掌控了北周军政,此时的他只需消化围绕在宇文氏周围的旧势力而已,并没有多么大的阻力。

更重要的是,宣帝即位之初还将宇文泰在世的五个儿子宇文招、宇文纯、宇文盛、宇文达、宇文逌全部逐出了京师,让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没有宗室的支撑,宣帝在京师几乎就是孤军奋战。

这就导致,在宣帝驾崩的窗口期,北周的军政权力只能落到大臣手中。

北周王朝被颠覆的核心原因就是,宇文氏没有像刘邦当年那样将宗室扶植起来以对抗贵族。

这里多说一点,宣帝英年早逝其实都大有文章,从当时关陇内部的博弈来看,宣帝之死很可能是被设计的结果。

大象二年(580)五月十日,宣帝在前往天兴宫的途中突然发病,于是就紧急回了长安。到了长安,宣帝就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不能说话。因此,宣帝的政治遗言就只能由以郑译、刘昉、柳裘为首的内廷侍臣自作主张,而这些人也依靠本能直接就敲定了杨坚。

也许,杨坚早就被内定,大家等的只是这一时刻而已,为什么杨坚成为辅政大臣之后关陇贵族都表示支持原因就在这里。至于刘昉说杨坚如果不干他自己就干这明显不符合逻辑,其要是拿了执政的权力,只会被众人群起而攻之。

没有实力的人,没有资格成为关陇集团的领头羊。

在拿到执政的权力之后,杨坚的人生就再次被按下快进键——

大象二年(580)二月十三日,杨坚自任左大丞相,假黄钺,百官直接对其负责;九月三十日,杨坚取消左、右丞相制度,自任大丞相;十二月十三日,杨坚进位相国,爵封隋王,享受赞拜不名的待遇,并备九锡之礼。

到了次年(581)的二月份,杨坚就水到渠成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动作。

杨家即位不过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循环 图源/剧照

一般来说,权臣进阶皇权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接力,而杨坚却能在短时间之内跑步问鼎皇权,只能说明,北方的权力是由关陇贵族掌控,谁能代表关陇贵族,谁就能直接坐上龙椅。为什么赵翼说自古得天下最容易的人是杨坚,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成为权臣的杨坚其实也只有这一条路可选,因为历史上权臣的命运无非两种:要么改朝换代;要么被皇权清洗。

不过,杨坚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还是遭遇了部分阻力——

大象二年(580)六月上旬,并州总管尉迟迥公然在邺城扯起了反旗,反对杨坚。一时间,整个关东都被尉迟迥的战火点燃;

六月底,赵王宇文招给杨坚设了一场鸿门宴,差点就在酒桌上要了杨坚的命;

七月下旬,郧州总管司马消难起兵响应尉迟迥;

八月上旬,益州总管王谦也起兵挥师进攻始州(今四川剑阁县);

...

不过呢,在强大的关陇府兵面前,尉迟迥根本就不是杨坚的对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场叛乱既是北周内部的权力之争,也是北方关东和关陇的地域之争,尉迟迥所代表的关东势力显然不是关陇集团的对手。

再加上并州总管李穆的支持,杨坚仅用了六十八天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这场叛乱对杨坚来说虽然是阻力,但也间接成就了杨坚,因为,杨坚可以通过平叛的军功加强其个人威望,建立起驾驭北方局势的威势,同时,还能检测众人的站队情况。

当然,调兵遣将进行各种人事任命也能进一步加强杨坚和关陇集团的粘合力。

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都需要一场战争才能站稳,这是政治的需要。

只能说,杨坚出生时就手拿一手好牌,再加上其彪悍的个人能力和后来一系列运气的加持,最终站上了历史前台。

不过,隋朝的建立也不过是关陇内部人事的变更而已。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