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是以郭靖为核心,叙述了郭靖是如何从一个愣头青成长为一代大侠的经历,其实《射雕英雄传》末尾的郭靖仍处于上升期,但金庸在续篇《神雕侠侣》中却没再细写郭靖的故事,只是让他退居二线,继而将舞台交给了年轻一辈。
而杨过、郭芙、郭襄等人的经历证明了“侠二代”的故事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所以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金庸若要再写《神雕侠侣》续篇性质的作品,大可继续围绕郭杨两家的后人来写。
可让人奇怪的是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让郭靖一家绝了后,至于杨过一脉,也只留下了一个黄衫女子,所以杨过夫妇成婚多年,且无比恩爱,为何只生了一个孩子?
一、古墓传人
金庸把《倚天屠龙记》的故事的时代背景设定在元末明初之时,就决定了那些曾经活跃于《神雕侠侣》时代的高手多半已不在人世。
(杨过、小龙女剧照)
金庸也明确提到,郭靖一家最终的结局是在襄阳城以身殉城,他们家族中唯一活下来的郭襄也在四十岁那年选择出家为尼,郭靖一家就这么断了香火。
而当剧情发展到原著第三十三回,黄衫女子的登场却给了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那不仅仅是一个新角色登场所带来的新鲜感,这个角色同时也承担着读者对《神雕侠侣》的回忆。
书中只道:“瑶琴声铮铮铮连响三下,忽见四名白衣少女分从东西檐上飘然落入庭中,每人手中都抱着一具瑶琴。这四具琴比寻常的七弦琴短了一半,窄了一半,但也七弦齐备。四名少女落下后分站庭中四方。跟着门外走进四名黑衣少女,每人手中各执一支黑色长箫,这箫却比常见的洞箫长了一半……悠扬乐声之中,缓步走进一个身披淡黄轻衫的女子,左手携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童。那女子约摸二十六七岁年纪,风姿绰约,容貌绝美,只脸色太过苍白,竟无半点血色。”
(黄衫女剧照)
惊艳,着实惊艳,而那史红石称这女子为“杨姐姐”,也证明了她确实是杨过一脉的传人。
书中虽然有提到这女子看起来是二十六七岁的样子,多半是杨过孙辈的人物,但在笔者看来,古墓派女子的年龄不可以容貌来判断,就好比三十多岁的小龙女依旧如同十八岁的少女一般,因此这女子也完全有可能是杨过的女儿。
不过无论如何,杨过夫妇成婚多年,为何只留下了黄衫女子这一个后人?
这似乎不符合常理,莫不是与当年的“甄志丙事件”有关?
二、甄志丙事件
所谓的“甄志丙事件”也就是“尹志平事件”,只是金庸在新修版中将尹志平欺负小龙女的戏份转移到了甄志丙这个角色身上,后文便以“甄志丙”称呼该角色。
当年的“甄志丙事件”堪称金庸全书最让人意难平的桥段,初读此段时,笔者甚至都不敢相信这是金庸亲笔所写的桥段,还以为自己看的是盗版书,直至电视剧中也是这么拍的,才确定了这就是原著情节。
无论是对于书中之人还是读者来说,“甄志丙事件”都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当然,读者尚且愤愤不平,更不用说身为当事人的小龙女了,她无法走出当年的阴影,对于生儿育女一事有了阴影,那也实属正常。
(小龙女、甄志丙剧照)
至于她是何时与杨过有了唯一的孩子,那也难说,甚至有可能这孩子是他们收养的。
毕竟当初小龙女本人就是由她师父收养的孩子,杨过也同样算是小龙女收养的孩子,他们有这样的先例,即便那黄衫女子姓杨,也完全有可能是他们收养的孩子,不是么?
不过杨过与小龙女都并非一般的俗人,他们对于当初的那件事,似乎也都释怀了,毕竟小龙女在重阳宫里当着群雄的面提到此事时,她和杨过的态度也能证明这一点。
你且看原著描述:“小龙女向他凝望片刻,见他道袍上鲜血淋漓,脸上全无血色,不由得万念俱灰,颤声道:‘过儿,我那日给欧阳锋点中穴道,动弹不得,清白为此人玷污,纵然伤愈,也不能跟你成婚了。但他……但他舍命救我,你也别再难为他。总之,是我命苦。’她心中光风霁月,但觉事无不可对人言,虽在数百人之前,仍将自己的悲苦照实说了出来……杨过仍以右手空袖搂在小龙女腰间,支撑着她身子,低声道:‘姑姑,咱们去罢!’小龙女甜甜一笑。”
(小龙女剧照)
你看,原本对于杨过和小龙女都该是十分痛苦的一件事,但杨过表现得云淡风轻,小龙女也瞬间破涕为笑,他们早已不在乎此事。
所以他们没生二胎的理由是什么?
或许很简单,黄蓉的经历就能给你答案。
三、黄蓉一语解惑
黄蓉先后两次为郭靖生下,这才有了郭芙、郭襄、郭破虏。
不过早在黄蓉怀上头胎的时候,金庸就明确提到了她那时的心态。
说是:“她性子向来刁钻古怪,不肯有片刻安宁,有了身孕,处处不便,不由得甚为烦恼,推源祸始,自是郭靖不好。有孕之人性子本易暴躁,她对郭靖虽然情深爱重,这时却找些小故,不断跟他吵闹。郭靖明白爱妻脾气,每当她无理取闹,总笑笑不理。倘若黄蓉恼得狠了,他就温言慰藉,逗得她开颜为笑方罢。”
(黄蓉剧照)
你看,这才是问题所在,多数人武侠小说作者都是男性,因此思考问题总会站在男性的角度,仿佛男女成婚之后,生儿育女就像是吃饭喝水一般,其实对于女性而言,那个过程是甜蜜的,同时也是辛苦的。
杨过爱小龙女极深,不愿让小龙女体验两次这样的经历,也实属正常。
女人一辈子都在爱着她的第一个男人,只是用记忆而已,女人习惯性把大道理扯成小事情,男人却把小事情扯成大道理,男人是孤独的,在孤独中创造文化,女人是合群的,在合群中传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