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正敌人浮出水面,不是中俄,女记者一句话戳到拜登痛处

莉莉姐军论点评 2023-12-22 14:20:55

冷战思维是美国长期以来的一种核心观念,塑造了其对国际事务的认知和行动方式。在当今世界舞台上,这种心态对中国的关注越发显著。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具挑战性的竞争对手,甚至有人认为针对中国是获取政治、经济利益的捷径。但现在,一些声音开始质疑这种传统思维的有效性,认识到美国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可能并非来自俄罗斯或中国。

冷战思维下的对中国关注

美国对超过预期发展的国家采取抑制策略是冷战思维的一部分。这种心态促使美国采取措施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以维护自身地位和影响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崛起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导致了一系列经济、科技和政治上的对抗。

主流媒体在塑造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将中国描绘成美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强调对中国的针对是获取成功和升职发财的途径。这种舆论引导加剧了公众对中国的疑虑和敌意,进一步加深了冷战思维的影响。

美国对中俄的战略围堵

美国在战略上与其他国家合作,执行着旨在遏制中国崛起的“印太战略”。这一战略在科技、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试图控制其发展。同时,美国也在能源领域施压俄罗斯,通过自身的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引发了俄乌冲突,并试图排除俄罗斯在西方市场的能源份额。

中国被美国视为未来十年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在一系列问题上制造紧张局势,尤其是在半岛问题上。这种态势使得全球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加剧了地区间的紧张关系。

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

与冷战思维相比,气候变化问题显得更为紧迫而全球性。气候危机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包括自然灾害频发、人类健康风险增加等。在这方面,中国展现出了积极的姿态,采取了大量措施应对气候危机,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并呼吁其他国家加入。

然而,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相对退步。尽管拜登政府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案,但在国会的通过仍然面临挑战,这导致了美国在此问题上的迟缓行动。

重新定义敌人与合作

重要的是,中俄并非美国的敌人,而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发展不应被视为地球的灾难,而是一个需要合作应对的全球性挑战。

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有必要停止错误的对抗策略,寻求与中国等国家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应对当前全球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冷战思维固然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性挑战迫使国家重新评估传统对立的价值,呼唤更广泛的合作与理解。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摒弃过时的对抗思维,寻求共同发展、繁荣与和平的路径。

0 阅读:18

莉莉姐军论点评

简介:这里是莉莉姐唯一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