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气死父亲,私通乳母,郑成功的逆子,失小节却守20年大义

百年机动站 2023-11-26 07:22:04
前言:

众所周知郑成功是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击荷兰人,收复台湾,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为没落的明朝出力抵抗清朝,但是郑成功及其子孙从来都自认为是中国人,连郑成功的对手康熙也称赞郑成功为“海外孤忠”。而他的儿子却很少听到了,今天就来讲讲郑成功的儿子———郑经。

郑经又是做了什么事情,气死了父亲?让郑成功直呼逆子?

又是因为什么评价他,失小节却守大义的呢?

事件缘由:

时间来到明末清初,当时的郑成功出生在日本。他的父亲叫郑芝龙,郑芝龙是东南沿海的海盗头子。由于明朝采取“海禁”,福建的商业遭到了严重的危机,许多商人被迫进行走私贸易,成为海盗。

在舅父的带领下,郑芝龙先是在马尼拉和葡萄牙人打了一段时间交道。后来去日本后,便开始为日本平户的华侨李旦效力。在日本期间娶了一个日本媳妇田川氏,生下了郑成功。

郑芝龙的义父李旦没有妻儿,李旦死后,他所有的产业,就全都留给了郑芝龙。不过,这些遗产大部分都在台湾,郑芝龙只得离开妻儿,去台湾接收遗产。一直由母亲照顾小郑成功,日子过得很艰难。

之后郑芝龙的海上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手握重兵,明廷在几次围剿不成后,便生出了招安的想法。郑芝龙成为了当时南明小朝廷的中流砥柱,因而他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才能,加上本身也确有不俗的本事,被隆武帝看重并委以重任。

郑芝龙的兵力包括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高达20万人的军力。同时拥有超过3000艘大、小船只的船队,成为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唯一霸主。

郑芝龙接受明朝招安后上了岸,就急不可耐地要来接回儿子。日本不允许国民离开日本,郑芝龙带着舰队来软硬兼施,也只被允许接走了郑成功,田川氏还留在了日本。

郑成功在6岁之前呆在日本,后来便回到了泉州安平。在当地人的影响下,郑成功从小便培养出了誓死效忠大明,抵御外敌入侵的英雄气概。这与他的父亲是截然不同的。

慢慢的在见到明朝衰落而清军强盛后,拥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便不再全力抗清。却引起了郑成功的强烈反对。

后来,在洪承畴的利诱之下,郑芝龙决定投降后,自此郑成功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打算继续与清朝抗争。

继续抗争:

郑芝龙投降后,郑成功带领郑氏集团的残余势力退守金门,招募军队,开始了自己的抗清生涯。而郑经生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幼年的他目睹了父亲和祖父的决裂过程。随着他的长大,他开始帮助父亲处理政务和军务。

郑成功在为长子迎娶唐氏之后,先后两次率军北伐,打算收复明朝疆土,可惜都以失败告终。为了避免清军的持续围剿,郑成功在陈永华建议下,将目光投向了海峡对岸。他们打算从荷兰人手中夺取台湾,以充当郑氏的第二落脚点。

在郑成功率军北伐清朝、收复台湾的这段时间内,郑经受命接过父亲的重任,镇守金门、厦门等地。

面对两头夹击的困境,郑成功认为,要想巩固后方,就不得不拿下台湾,赶走荷兰人!而台湾当时又是如何被占领的呢?

台湾被占:

17世纪,荷兰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海上霸主并开始了他们的殖民活动。荷兰人向往远东的富庶,认为这里遍地是黄金,贪婪的秉性使得他们耐不住心中的寂寞,将殖民的魔爪伸向了风雨飘渺的大明王朝。

荷兰人首次入侵中国沿海是在明万历三十二年,荷兰水师提督麻韦郎的舰队来到香山澳,要求广东政府允许他们进行贸易,当时的税使允许他们入城,并带着荷兰人游玩了一个月,就送他们回去了。荷兰人也看广东沿海一带防御非常严禁,觉得没有什么可乘之机,于是便草草离去。

到了天启3年,贪婪的荷兰人又卷土重来,他们的军舰和士兵在台湾登陆,企图逼台湾人民就范,但遭到高山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再次狼狈逃窜。

崇祯15年,由于此时大明王朝正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已经没落无力在台湾与荷兰相持。西班牙殖民军在被荷军围困多日后举起了白旗,自此台湾大片土地落入荷兰殖民者的控制范围。

而荷兰人一直是老殖民者的作派,逼当地人信天主教、学西方文化,不许当地百姓自认“中国人”。一听说郑成功有收复台湾的意思,当地百姓都主动跑来给郑成功提供情报。

郑成功趁着顺治皇帝病死,清朝发丧的时间,立刻亲自带两万多人东渡大海,直奔台湾岛!岛上的荷兰人只有两千多人,但他们装备精良,多是大战船,荷兰人在岛上修了赤嵌城、热兰遮城当要塞。

郑成功经过长期的分析,早就制定好了战术,准备各个击破。他自己带着数百艘战船横渡台湾海峡,向荷兰殖民者发动血战。郑成功和荷兰人打了七个多月,最终赶走荷兰殖民者,将宝岛台湾收回到中华民族的手中。

正是人生比较得意的阶段,这个时候从厦门传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儿子郑经给他生了一个孙子,郑成功非常高兴,不过没过多久,郑成功又得到了一个消息,之后怒火攻心,吐血不止。为了清理门户,也为了给唐家一个交代,郑成功决定杀掉这个逆子。

清理门户:

原来就是这个所谓的孙子是郑经和他弟弟的乳母生的儿子。唐家以治家不严,何以治国,无德无能的名义质问郑成功,要求从严处理这件家族丑闻!

于是郑成功火冒三丈,立马派堂兄郑泰去杀掉郑经和郑经之母董氏。根据《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记载:锦与乳媪通,生子,(郑成功)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

得到军令的郑泰是郑成功的堂兄,他也是吓了个不轻!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执行命令。郑泰跟兵部尚书洪旭上商议后得出结论:郑成功的决定太过草率,不能杀害王妃和少主。

郑成功得知消息,更是气愤攻心!前方战事吃紧,后方又有不听军令的“忤逆”苗头出现,为了整顿军纪,他再次下令斩杀老婆和儿子!

郑泰毕竟是郑氏血亲,他接到命令后非常犹豫,他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保全郑经和董氏,而杀掉乳母陈昭娘,这样也算给唐家一个交代了。

当郑泰把这个建议又派人送到台湾的时候,一来二去,耽误了不少时间。就在这期间,郑成功的父亲,已经投降清朝的郑芝龙被清朝斩杀,郑成功虽然和父亲分道扬镳,但闻讯后又吐血不止。

而后,又听闻,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所杀,郑成功得到消息后卧床不起。这时,郑成功又接到郑泰的消息,得知郑泰还没有杀掉郑经,郑成功悲愤不已,下令让郑泰一定要杀掉郑经。而后猝然去世。

根据《闽海纪要》中记载,郑成功临终前“顿足抚膺,大呼而殂”。可见,一代英豪郑成功在临终前多有不甘。

为何郑经本是结婚的人,却跟比自己父亲一样大的乳母在一起的呢。这就要提到郑经跟他的妻子唐氏的包办婚姻了。

包办婚姻:

郑成功退守台湾之后,大陆仅剩的厦门沿海据点就交给了长子郑经来把守,而这位郑经能耐也不小,作为郑成功的长子,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备受历练,因而也最受器重。

这位公子虽然能力不俗,但却对于自己的家庭婚姻不甚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是郑成功一手包办的,对方名门千金,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双方称得上“门当户对”。

但可惜的是,这段婚姻却不受郑经的喜欢,对于这位夫人,郑经虽然不敢违背父亲安排,却也在婚后从不宠爱,并刻意保持了距离。

好不容易脱离了父亲的管束,自己独自担起了地方大任,郑经在备战之余,心思也就开始活络了,竟然将目标放到了四弟郑睿的乳母陈昭娘身上。

这么一来二去,两人不仅私通,并且还生下了一个私生子。但为了避嫌,郑经只好谎称是自己的小妾所生,并将这个消息报给了父亲。

后来郑成功逝世之后,台湾中的一些将领议举由郑成功的异母弟兄郑袭来代摄王爵。但郑袭的亲信野心很大。郑经闻讯,立即召集部将开会研究对策,商讨如何顺利接班。

顺利接班:

随后由郑泰、洪旭、黄廷、冯澄世等四人出面,拥立郑经即位,奉明永历为正统。郑经一面准备发兵台湾;一面派遣礼官郑斌资谕台湾。黄昭、萧拱宸则以郑袭之名复函,谴责郑经"乱伦",并伪言郑袭"承先王遗命继统"。

郑经为人谦和、文武兼备,有乃父之风,金、厦等地的将士们都很爱戴郑经。虽然郑经私生活有问题,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这只是“小节”。而在大义上,郑经是郑成功的嫡长子,又是延平王世子,他自然就是郑成功的接班人。

郑经率领周全斌、冯锡范、陈永华等统兵前往台湾平定内乱。 因策略得当,当场斩杀了郑袭的亲信黄昭,进城后,杀掉萧拱宸、李应清、曹从龙等人,都是当初拥立郑袭的人,结束这场叔侄内斗,对叔叔郑袭,郑经仍对他和以前一样,只是将他圈禁了起来。

此战之后,郑经顺利入主台湾,袭承延平王爵位。

到达台湾后,郑经承袭郑成功的政策,大力整改台湾,安置了一部分原明朝的皇族宗室,仿照明朝在台湾建立行政体制,设立六部以统一管理台湾政务。

郑经退守到台湾后,试图通过海上贸易活动提升实力,可清朝不会坐视不管,颁布一系列禁令,郑氏为了维持大陆的贸易 活动,还采取收买清军守边官兵的做法,使禁令如同虚设,有些官兵还帮助郑氏进行走私活动。

郑经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他在清理完郑袭和郑泰之后,开始频繁在两岸巡查,操练将士,提拔年轻将领。

此后,郑经在台湾训练将士,发展经济,用武力多次阻击清军和荷兰人的攻打,守住了明郑的“铁桶江山”。郑经在台湾期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两大使命,第一是反攻清朝,第二是避免把台湾交到外族人手中。一直到他逝世。

结语:

从郑经父亲郑成功到郑经顺利接班等等事件,都可以看出郑经虽然小节有亏,但治理台湾,抗击荷兰,不让半分土地给外族的民族大义方面却从没有动摇,这是值得肯定的。

而郑成功与其父也是截然不同的,他是一位抗清民族英雄,坚持民族气节,拒绝清廷高官厚禄的诱惑,坚持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达17年之久。郑成功驱荷复台,扫除了中国完成领土与主权统一的外部障碍。值得今日的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

《闽海纪要》

郑亦邹著《郑成功传》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