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别着急,这事肯定有办法解决的。”儿子王建国宽慰着母亲,可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李秀芳叹了口气:“还能有什么办法?三十五年前为了让家里能吃上饱饭,为了给病重的父亲筹钱治病,我把档案上的年龄改小了两岁,就为了能早点进厂。谁知道,当年的权宜之计,如今成了我退休路上的绊脚石。”
三十五年啊,弹指一挥间。那时的李秀芳才二十岁,正是青春年华。为了尽快工作,她咬咬牙,做出了这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谁能想到,这“两岁”的差距,会像一颗定时炸弹,在她六十岁这年轰然引爆。
在纺织厂的三十多年里,李秀芳从一名普通工人做到了车间主任。她吃苦耐劳,技术精湛,还乐于助人。厂里有个年轻姑娘小张,刚进厂时什么都不懂,是李秀芳手把手地教她操作机器,还经常给她讲工作经验。小张后来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逢人就说:“多亏了李主任,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李秀芳的故事,像极了隔壁小区的老王。老王年轻时为了进城工作,也把档案年龄改小了三岁。退休前,他到处托人找关系,想把年龄改回来,可政策就是政策,容不得半点马虎。老王不仅没能按时退休,还因为档案造假受了处分,晚年生活过得并不如意。
李秀芳可不想走老王的老路。她找到人事科的张科长,希望能通融一下。“张科长,我在厂里干了这么多年,您也知道我的为人。当年改年龄也是被逼无奈啊!”李秀芳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张科长也理解她的难处,可政策摆在那儿,他爱莫能助:“李主任,您这情况确实特殊,档案上的年龄和实际年龄不符,我实在没办法处理。要不这样,您先回去,我再帮您问问上级部门。”
李秀芳心事重重地回到家,儿子王建国见母亲愁眉不展,提议道:“妈,要不我去找找关系?”李秀芳摇摇头:“算了,儿子,这事闹大了反而不好,再等等看吧。”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新来的社区主任陈红梅身上。陈红梅了解到李秀芳的情况后,主动提出要帮她想想办法。“李阿姨,您这个情况,或许可以走特殊申请,虽然比较困难,但总要试试。”
陈红梅的热心肠,让李秀芳看到了希望。她想起前些年厂里老刘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老刘在档案里少记了一年的工龄,导致退休金算少了。后来,老刘通过工会,找到了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提供了各种证明材料,最终补上了缺失的工龄。
有了老刘的成功案例,李秀芳也积极配合陈红梅收集各种证明材料:当年的同事证言、历年的工作表现、家庭困难证明、个人贡献记录……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当地人社局在审核材料时发现,李秀芳的档案年龄问题涉及到更严重的政策违规。“什么?还要处分?”王建国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陈红梅神情凝重地解释:“是的,根据最新规定,故意篡改档案年龄属于严重违纪行为,不仅不能提前退休,还要接受相应处罚。”
这个消息对李秀芳一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原本以为看到了希望,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更大的打击。李秀芳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真是糊涂啊,当初为了那点钱,现在害得全家都跟着操心。”
陈红梅和王建国商量后,决定先向上级部门坦白,争取从轻处理,同时申请按实际年龄办理退休。陈红梅向分管领导汇报了李秀芳的情况,并强调了她三十多年来在厂里的优秀表现和当年改动年龄的无奈之举。领导听完汇报后,沉思良久:“这个案子确实不好处理,既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让她写份检查,认真说明情况,我们研究后再做决定。”
李秀芳花了三个小时,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与悔意。一周后,结果出来了:给予警告处分,但允许她按实际年龄办理退休。
这个结果虽然不是最完美的,但对李秀芳一家来说已是莫大的安慰。退休仪式上,看着同事们熟悉的面孔,李秀芳感慨万千:“以后再看到这些,也算是人生的一课吧。”
李秀芳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路上难免会犯错,但重要的是勇于面对错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在规则与人情之间,或许没有完美的平衡点,但只要保持真诚,永不放弃,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