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是一个思考型的作家
作品借鉴了小说的手法
这不只是很真实的报告,而且也是很文学的作品
陈新像一个高明的导演,每一个小人物都在他的笔下散发出应有的光辉……
文学大家聚会研讨
11月8日上午,陈新长篇报告文学《九寨祥云》研讨会在成都九寨沟饭店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四川省作家协会、九寨沟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原总政宣传部文艺局局长汪守德,《小说选刊》常务副主编王干,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鲁奖评委丁晓原,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评论》副主编李建军,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李美皆,《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舒晋瑜,《解放军报》副刊编辑傅逸尘,新浪网读书版运营总监霍艾言等著名文学评论家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作家》主编王山主持。参加研讨会的地方领导有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鲁娟,成都文联文学处处长代兵,阿坝州委外宣办、州政府新闻办、州互信办副主任白颖春、阿坝州文联主席巴桑、阿坝州作协副主席陈雯萍,九寨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志鹏,九寨沟县文联主席段季康等领导。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中国作家》杂志纪实版编辑部副主任佟鑫,《九寨祥云》责任编辑张冰,四川省作家协会创联部四级调研员程红,四川人民出版社发行部主任朱缨,《中外文艺》主编王丽等。
《中国作家》头条发表
《九寨祥云》以头条位置发表于《中国作家》杂志2018年第9期,同时,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首印5万册出版。《九寨祥云》是成都文学院的签约作品,是中国第一部反映九寨沟地震的长篇报告文学,角度并非仅仅写地震的可怕凶残,而是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刘作明、杨克宁、罗智波、杨星、刘波涛、杜林、龚武清、魏庆凤、何明庆、鲁强、李小石、孟庆虎等人所组成的抗震救灾英雄群体,在24小时之内陆、海(子)、空大联动所创造的6万多游客零伤亡安全大转移、堪比电影大片的奇迹故事。《九寨祥云》内容紧张宏大、跌宕起伏、新颖刺激、惊心动魄、环环相扣,形胜于小说的叙事结构,华彩似散文的文字铺陈,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要歌颂的当然不是地震灾难,不是地震灾难中的惨烈,也不是地震灾难中的痛苦。而是要歌颂地震灾难中呈现出的大美与大爱,歌颂慈航普渡的救助与转移,歌颂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
《九寨祥云》从表面上看书写的是九寨沟地震,实质上书写的是经历过汶川大地震、茂县泥石流、叠溪海子崩塌等多灾多难的磨砺之后,阿坝州全体人民面对九寨沟地震时所表现出的理性从容,顽强坚韧、攻坚克难、排阻除厄、相扶相携的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也是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九寨沟秀丽的景色被誉为人间天堂,《九寨祥云》书写的英雄群体的无畏与奉献、情怀与大爱,比肩九寨沟秀丽的景色。地震灾难是可怕的,在地震灾难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却是伟大的。
《九寨祥云》,让我们看到了“九寨沟人”一种美胜人间天堂般风景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在抗击灾难面前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的高度体现,是一触即发战之能胜且传承千年的优秀品质。因而这种大爱,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无异于一种传说中呵护人们康宁生活,既温暖又温馨的祥云……
《九寨祥云》好评如潮
各位评论家对《九寨祥云》的文学品质和思想内涵予以了好评。
刘志鹏:“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陈新老师深入九寨沟地震灾区挖掘鲜活的故事,聆听感人的声音,用文字书写壮美,用情感传递感动,创作出还原九寨沟地震的长篇报告文学《九寨祥云》,集中再现了九寨沟人民面对灾难迸发出的顽强精神和坚毅品质。充分展现了九寨人感恩奋进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这就是震不垮的九寨精神。
巴桑:作为这个作品产生过程的见证者,我个人为陈新老师的勤奋付出努力而感动。从阿坝州文联的角度来讲,阿坝州也需要像陈新老师的《九寨祥云》这样春风化雨般沟通心灵彰显阿坝州精神,并且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
巴桑回溯了作家陈新采访九寨沟地震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全程陪同,帮忙联系采访对象,安排住宿,还与陈新冒着余震中同样被落石砸到的危险。
龚学敏说:今天召开的《九寨祥云》作品研讨会,既是对陈新创作作品的肯定,也是对九寨沟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
汪守德:毫无疑问,陈新是一个思考型的作家,《九寨祥云》在思考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就是说,这部作品不仅还原了地震的现场,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内容。
王干:陈新在《九寨祥云》里运用的不仅仅是报告文学的手法,还有电影的手法,小说的手法。报告文学最大的难度不是缺少材料,而是怎么编排材料,突出重点,又兼具文学性。现在市面上堆砌材料的报告文学作品不少,但我觉得陈新把材料处理得非常好,令人耳目一新,这无疑是《九寨祥云》的一大特点。
丁晓原:报告文学是“报告”与“文学”相生相成的文体,报告为其根与本,而文学是其存在的方式。在《九寨祥云》中,“人间大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作者陈新熟谙报告文学写作的规范,注重通过具体的故事叙说,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有效再现,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落实作品的主题表达。
李国平:《九寨祥云》是一部有感情、有细节、有血肉、有精神、有思想、有矛盾冲突的作品。
高伟:《九寨祥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里面所有的中国好故事元素都有,既有反映领导干部形象的,也有反映普通中国好人的,还有悬念,有大片质感。通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作家艰苦的劳动,扎实的采访。我觉得内容非常好,看了以后觉得非常兴奋。
舒晋瑜:作品结构非常清晰,虽描写了众多人物,但主线不乱,前后呼应,每个章节每个标题都极为用心,富有思辨性。陈新像一个高明的导演,每一个小人物在他的笔下都散发出了应有的光辉。既写了九寨沟领导干部的组织营救,也写了当地群众的自救、游客中的志愿者的奉献,写了九寨沟人的纯朴和善良,还有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
李美皆:虽然灾难叙事的报告文学已经看过太多,尤其在汶川地震之后。但跟同类灾难题材的作品相比,《九寨祥云》是值得看,也是看得下去的。一本书如果能让人看得下去,这本身就是相当了不起的。而现实中有太多的报告文学让人看不下去,却不妨碍它获奖,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傅逸尘评论: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的小说,大量的写偷情,写婚外恋,写玩世不恭,如果隔40年回头来看,我觉得很多作家会为自己这种廉价的价值判断或道德批判而耳赤。因为他没有在更广阔的视野当中审视社会的变革,没有能够把自然状态下碎化片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上升为精准有力的现实书写和精神叙事,这样的作家是很难称得上英雄和伟大的。从这个意义来讲,陈新老师《九寨祥云》这样一种叙事,是很稀缺、很宝贵的。
霍艾言:对于一本灾难题材的图书,开始我是不敢看的,但因为要参加这个研讨会,我告诉自己也必须要认真地读一下,结果发现越往后读越感动,很多行文令我深有感触。
资料照片
作品入选语文教材
《九寨祥云》作者陈新,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国家重特大题材报告文学特聘作家。
陈新写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曾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散文集《镜像》《探海蛟龙》《嫦娥揽月》《蛟龙逐梦》《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九寨祥云》等图书。
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文学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儿童文学金近奖、四川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提名奖等。
散文《江凡》入选北师大版全国小学《语文》课本。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继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之后,第五位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的四川作家。
受邀为中宣部创作,我国文艺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四集纪录片《召唤》,在央视各频道播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