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有那种私人营业的图书馆,办一张有次数限制的借书卡,能缓解买不起书和非常想看书这类矛盾带来的痛苦。
借书看自然不会是什么五三和黄冈,但是如《拳皇》这等漫画和挂着黄易这样禁忌的名字的小说也是不敢带回家的,一顿好揍难免,书可能还要被撕了。于是各种各样的大部头演义便成了最好的选择,《三国演义》自是不必说,肯定是翻烂了。除此之外《封神演义》这样的书也是让人热衷。

作为一部杂糅了像《西游记》一样的神话故事又有《三国演义》一样的谋略战争的书,在质量上可能不如其余名著,但是颇得青少年的欢心。因此相关的影视改编也有很多,譬如经典动画《哪吒闹海》、《哪吒传奇》还有几个版本的《封神榜传奇》等等。
不难看出,《封神演义》最为人所熟知,最被影视行业改编的桥段就是哪吒三太子闹海的一段了,甚至在春晚上大放异彩由王菲演绎、李健创作的歌曲“传奇”里有那么一句也被群众改编成了“想你时你在闹海”,可见这段故事的国民度。

但是这样热门的故事,在观众心中都会留下那么一两部属于自己的经典,譬如我自己就很喜欢TVB版本的改编故事,里面哪吒母亲“殷十娘”让人动容,也有不少人喜欢“大尺度”的老版本《封神榜》,里面的傅艺伟前不久还翻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所以在19年,当国产动画公司说要重启“封神榜宇宙”拍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不过是对“漫威宇宙”的拙劣模仿罢了,以至于电影刚上映时票房、口碑都飘红的时候,我还认为只是内地观众好糊弄,合家欢电影就是吃香,毕竟有《捉妖记》之类票房冠军在前,也不是很令人期待。

直到偶然情况下去看了这部充满野心的“封神榜神话宇宙”的开启之作之后,才知道国漫已经到了如此强大的地步,也感叹本作导演真是应了那一句:“苦心人,天不负”。
具体的故事其实和封神榜原著故事大差不差,诸如李夫人怀孕三年生出肉球、太乙真人收徒等等都保留住了。改动较大的一个是切断了李靖与朝廷的联系,虽然身份还是将军,但是已经不是原著里的官僚和封建家长形象,母亲也从一个简单的母亲形象变成一个敢爱敢恨的现代女性形象,这样的设定很讨喜,特别适合呼应当代女性觉醒,又不至于失去母亲的慈爱。

故事脉络也清晰多了,没有过多提及商纣王朝也没有石矶娘娘的支线,主要集中在龙宫一派和哪吒一家的矛盾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对立。哪吒与龙族太子、太乙和申公豹、冰与火还有善和恶,可以说是故事中的冲突一直存在,特效场面是一浪高过一浪,让观众看得大呼过瘾,也算得上老少咸宜。
在大幅度修改了哪吒和李靖的关系后,“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经典桥段被淡化了,最终变成天雷灭体,说明导演不想把这段故事仍然刻画成对于传统封建礼教的抗争,毕竟都是新时代了。

他转而从哪吒、龙族太子身上探讨起了家庭教育问题,让故事的说教意味没那么浓烈,更能让当下观众接受,可以说是本片如此成功的一大助力。
这样一来,哪吒从最经典的“反父权”形象变成了一个被误解的“熊孩子”,一方面是娱乐性更强,能更好吸引观众入场。另一方面让故事从家庭如何处理内部矛盾转换成到一个家庭如何面对身边及社会的压力,更符合眼下社会关心的潮流。
神话故事本来就该是对社会潮流的一种反思,而这样的“魔童哪吒”才对得起“新编”两字,难怪能趁势而起,一飞冲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