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时机已到!迫使中国在台海开第一枪,趁机发起经济绞杀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4-09 01:21:34

美国智库曾经抛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策略:时机已到,要通过挑衅逼中国在台海动手开第一枪,然后趁机对华发起经济绞杀。

这话听起来像是冷战剧本翻新,但细想背后逻辑,还真有点吓人。

美国智库为啥这么急着警告台海风险

最近几年,美国智库对台海局势的关注度蹭蹭往上涨,尤其是2023年,各种报告和分析跟下饺子似的往外冒。

比如,美国兰德公司在2023年出了一份报告,直言台海要是打起来,美国可能会直接空袭中国沿海的工业区,目标是瘫痪中国的反击能力。

美国智库这么紧张,根儿上还是因为我国这几年发展太快,经济、科技、军事全线开花,让美国有点坐不住了。

我国2022年的GDP已经到17.9万亿美元,虽然跟美国的25万亿还有差距,但增速和体量都让人没法忽视。

更别提科技领域,华为5G、北斗导航这些硬家伙事儿,已经威胁到美国的技术霸主地位。

军事上,中国海军舰艇数量超过美国,中国有370多艘军舰,美国才290艘左右,反舰导弹和无人机技术也让美军头疼。

智库的焦虑还不光是数字对比,他们觉得我国崛起直接动摇了美国全球老大的位置。

佩洛西窜访台湾后,我国在台海周边搞了大演习,导弹飞过台湾上空,军舰把海域围得水泄不通。

美国一看,这架势不像只是吓唬人,中国的硬实力真不是吹的。

于是,智库开始鼓吹,台海可能是中美冲突的引爆点,得赶紧想办法遏制中国,不能让它继续这么“嚣张”下去。

智库的损招

美国智库的策略听着挺阴损,核心就是逼中国在台海先动手,然后给美国找到理由名正言顺地反击。

他们管这叫“让中国开第一枪”,意思是通过一系列挑衅,把中国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比如,派高官访台、加大对台军售、跟台湾搞联合军演,这些都是明摆着刺激中国的招数。

2022年佩洛西访台就是个典型例子,当时美国众议院议长跑到台湾,摆出一副“支持民主”的姿态。

面对这般挑衅,我国第二天就宣布在台湾周边六个海域搞军演,演习规模史无前例,连美国智库自己都承认,这反应比预期激烈。

事后,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报告说,这种挑衅能测试中国的底线,还能给美国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智库的算盘打得挺精,他们觉得如果中国先动手,美国就能占据道德高地,说“看吧,是中国挑衅在先,我们是被迫还手”。然后就可以拉着盟友一起上,实施经济制裁、军事围堵,把中国摁住。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的一份分析还提到,这种策略的关键是让中国“失控”,一旦中国动手,美国就能顺理成章地把冲突升级,把锅全甩给中国。

这招其实不新鲜,冷战时美国对付苏联就用过类似套路,通过挑衅让对方先出错,然后抓住机会下狠手。现在智库不过是把老剧本拿出来,换了个对手而已。

一旦中国被逼得开了第一枪,美国智库设想的就是立刻启动经济制裁,目标是把中国经济掐死。他们列了一堆招数:冻结我国在美国的资产、把我国踢出SWIFT国际支付系统、禁运关键技术比如半导体。

这些听着都挺狠,尤其是SWIFT这招,一旦实施,我国的国际贸易基本就瘫了。

智库为啥觉得这能行?因为中国经济确实很依赖出口,2022年中国的出口总额高达3.6万亿美元,占GDP的20%左右,其中对美出口就占了16%。

再加上高科技领域,中国还得靠进口芯片,美国一卡脖子,手机、电脑这些产业立马受影响。

兰德公司2023年的报告里算了一笔账,说如果美国带着盟友全面制裁,中国经济可能在短期内萎缩10%-15%,压力不是一般大。

但这招真没那么简单,我国也不是吃素的,军事上不说,光经济反制就够美国喝一壶。稀土就是个杀手锏,中国控制了全球70%的稀土供应,美国要是制裁,中国一断供,美国的科技产业——从手机到军用雷达——全得傻眼。

2023年《华尔街日报》就警告过,美国要是跟中国硬碰硬,自己也得掉块肉。

更麻烦的是,美国拉盟友一起干,未必能凑齐人马。

欧洲、日本这些国家跟中国贸易往来多得很,2022年中欧贸易额达到8473亿美元,日本跟中国的贸易也有3000多亿美元。智库自己都承认,国际支持可能没那么铁板一块。

台海这潭水有多深

台海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从1949年两岸分裂开始就没消停过。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承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但实际上一直没断了跟台湾省的联系,尤其是军事支持。

过去几十年,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从F-16战机到反舰导弹,啥都有,2023年又批了5亿美元的军售计划。

最近几年,美国动作更频繁,高官访台成了家常便饭,这摆明是要刺激我国。智库觉得这能把中国逼急,但实际上,这么搞只会让台海更乱。

我国态度很明确,台湾问题是底线,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干涉我国内政,外交部发言人也直接放话:“任何挑衅都将付出代价。”

台海的复杂还不光是中美博弈,台湾内部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民进党当局靠着美国撑腰,越来越往“独”那边靠,但岛内老百姓其实不傻,很多人不想打仗。

台湾省民调显示,超过60%的人希望两岸维持现状,不支持挑衅大陆。

美国智库这套策略听着挺唬人,但仔细一琢磨,漏洞不少。

首先,他们低估了我国。军事上,中国海军2023年已经有了2艘航母在役,055型驱逐舰这种“万吨大驱”火力比美国还猛。经济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不是随便就能撼动的,2022年中国制造占全球30%。

再者,智库误判了国际形势。俄乌冲突之后,很多国家都怕再卷进大国冲突,欧洲忙着能源危机,中东国家更关心油价,没几个愿意跟着美国玩命。

联合国曾开会讨论台海问题,好多国家直接沉默,连表态都不敢,可见美国号召力没以前那么强。

最关键的是,制裁是双刃剑。美国要是真对中国下狠手,自己也得疼。智库光想着怎么打压中国,没算好这笔账。

美国自己也犯难

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其实挺纠结,一方面想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怕玩脱了。

CSIS搞了个台海战争推演,结果显示如果真打起来,美国得损失至少2艘航母、20多艘军舰,经济损失可能上万亿美元。

智库的激进派,比如迈克尔·皮尔斯伯里(Michael Pillsbury),老早就喊着要强硬对华,他的书《百年马拉松》里就说中国要取代美国,必须得早下手。

面对美国的挑衅,我国在东海和台海的演习一场接一场,歼-20、东风导弹这些硬家伙全拿出来亮相,摆明告诉美国别乱来。

经济上,我国也在分散风险,跟欧洲、东盟、非洲的贸易越做越大,中欧贸易额创历史新高,非洲市场也被“一带一路”越拉越近。

金砖国家扩容也是个大招,沙特、伊朗这些国家加入进来,美国的经济围堵威力直接被削弱。国际组织里,中国的票数也越来越多。

俄乌冲突后,大家都怕再起战火,联合国开会时,好多国家宁可装聋作哑,也不站队。

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这几年涨得快,2023年“一带一路”论坛开了140多个国家参加,美国拉盟友都拉不齐人。

台海真打起来,估计没几个国家真敢趟这浑水。

美国智库在华盛顿的话语权不小,兰德、CSIS这些机构的报告经常被国会和五角大楼拿来参考。

皮尔斯伯里的观点还被写进了对台军售法案,共和党那边尤其吃这套。

但智库内部也有分歧,像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就觉得跟中国硬刚不划算,主张多谈合作少挑衅。

长远看,中美还是得坐下谈,硬碰硬谁都讨不了好。

参考资料

美国为何又开始炒作“中国武统论” 台海局势再升温 中国网

0 阅读:1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