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地缘局势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无疑让全世界神经紧绷,然而有些国家却在暗自窃喜,并将这样的对抗视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今天我们来说说蠢蠢欲动的印度。
据彭博社报道,近期印度工商部长戈亚尔在参加孟买印度全球论坛时,公开为特朗普掀起的全球性关税战“洗白”,认为主要责任并不能归咎到美国身上,当下全球经济动荡的源头应该追溯到中国21世纪初加入WTO之后,归根结底,是中国的经济崛起破坏了全球的“公平贸易”。戈亚尔还强调,当前的关税战是苏联解体后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印度可以趁此机会进行社会转型,这对印度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番论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毕竟近些年印度和中国一直都不对付,边境问题、贸易制裁和外交立场都站在中方的对立面,并抹黑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是基于“战略利益”,所以竭尽所能的拒绝、打压甚至剥削中企在印度的合法经营,最典型的就是莫迪政府曾非法冻结并没收小米公司在印度账户的48亿资产。
他们更欢迎美国、英国和欧盟这些西方国家在印度投资,因为美国曾有意扶持印度取代中国第一大市场和制造业强国的位置,尤其是特朗普掀起关税战之后,印度认为特朗普能够取得胜利,届时全球供应链重塑必然会给印度带来利好,甚至会推动印度成为“世界工厂”。

只可惜,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印度都不具备承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中的地位。虽然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中国,也模仿中国走人口红利的崛起路线,但是基于中印国情的巨大差距,以及印度的森严阶级和民众对国家的认可程度,都让印度缺乏为制造业提供稳定环境的能力。
此外,印度的产业结构也非常单一,IT领域基本都是接受美英等西方资本的直接投资,而本土制造业数十个产业仅仅只有30%,且资金问题并不充裕。这意味着美西方虽然承诺帮助印度成为“世界工厂”取代中国地位,但资本进入后基本都倾向于短期变现、风险较低的服务领域,而不是回本周期长甚至可能赔本的制造业。从商人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投资就是为了赚钱的,中国制造业体系已经成型,与其帮助一个不靠谱的印度,为什么不直接和中国合作呢?

再说回中美此次关税战,印度这种为特朗普政府“洗白”的心态,十分符合印度莫迪政府一贯的投机者立场。但问题是,主动对美国投诚的越南都不免被收割,印度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获得特朗普青睐?事实上,印度当前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
尽管戈亚尔吹捧印度商品比中国更有优势,然而美国商人却并不买账,甚至毫不留情的揭穿了印度商品的遮羞布,表示印度制造的商品不仅良品率不过关,甚至还存在交易风险,钱给了不发货也是常有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明明美国商人会痛恨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相较于印度商品,中国出口的商品永远和高质量、低售价以及诚信挂钩,哪怕特朗普只对印度加征了10%的关税,美国商家们依旧不愿意购买印度制造的商品。

所以说,中美打响关税战在印度眼中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一个国家想要实现产业化升级,依赖的不仅仅是人口红利,还需要配套的制造业环境、基础设施、产品质量和行政效率等不等。我们不能否认印度是有巨大潜力的国家,但中国国情并不适用于印度,一味的模仿反而会成为拙劣的表演者,只能学到表面而不能吃透精髓。
见风使舵的投机主义在全球贸易化进程中也逐渐被排挤在外,不从自身做出改变,这场自以为是的“机遇”依旧是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