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最令我动容的场景无疑是殷夫人给予哪吒的那个深情拥抱。
当哪吒遭受穿心咒的重击,与殷夫人、李靖一同被困于天元鼎内时,无量仙翁向哪吒提出,只要他吞下灭魂丹,便能解救父母于危难之中。
哪吒一心想要救出母亲,毫不犹豫地准备牺牲自己。然而,殷夫人却毅然夺过灭魂丹,将其投入了滚烫的岩浆之中。
随后,她全然不顾哪吒满身竖起的尖刺和身后熊熊燃烧的三昧真火,紧紧抱住了儿子,并告诉他:
“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最后了,娘只想再抱抱你,娘不能陪伴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
殷夫人为救哪吒化作烟雾,这一幕触动人心。每个妈妈都有为孩子奋不顾身的本能。《哪吒1》中,殷夫人面对暴戾的哪吒,被咬也不推开,反而安慰他:“别怕,娘在这。”这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包容。
这两个拥抱,看似简单,背后却蕴藏着殷夫人用生命托举孩子的智慧。
01
第一重:接纳
哪吒一出生就被父亲视作“不祥”,并被家庭否定和排斥。最终,绝望的哪吒选择了“剔骨还父,割肉还母”。而在新版《哪吒》中,哪吒生而为魔,力量惊人,却受尽冷眼和欺凌。
哪吒叛逆顽劣,但李靖和殷夫人始终接纳他。当众人要求处死哪吒时,他们坚定保护,用行动告诉哪吒:父母永远爱他。无论成仙或魔,都会陪伴他成长。殷夫人主动与哪吒踢毽子,重塑他对世界的认知。接纳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让孩子获得坚实力量,面对风雨,追逐梦想。面对成见,哪吒虽救下小女孩却遭误解。
哪吒因误解而心灰意冷,但父母的信任和理解让他重拾善良。心理学认为,正向标签比贬低更有力量。房琪的故事证明,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是关键。尽管高考失利,她凭借坚韧不拔最终成功。鲁迅的话提醒我们,理解比蛮做重要。父母的真心理解能创造奇迹。
03
第三重:引导
无论哪吒看起来多么叛逆,内心一直因魔丸身份备受煎熬。与哥哥们相见时选择敖丙代见,母亲临终前他大哭道歉。殷夫人洞悉儿子内心,引导他善待百姓,一次次拥抱他,告诉他自己是骄傲的宝贝。
最终,哪吒逆天改命,不仅因为神力,还有殷夫人1460个日夜的教导。
正如梁启超所说,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教子要有方,爱子要有道。
我重温纪录片《零零后》发现有个类似哪吒的“小魔头”池亦洋常欺负同学。遇到细心教导的园长李跃儿后,他不再欺负人而开始调解矛盾。父母学会理解和观察孩子,发掘他在运动方面的天赋。池亦洋尝试后爱上橄榄球,15岁因成绩优异进入国家队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
这一刻,观众理解了《零零后》导演张同道的话:家长期望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缺少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行动、动机和状态,能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父母耐心引导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尤其是孩子犯错时,以更高视角审视问题,拓展认知才能照亮孩子的道路。
04
作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养育》中提到,接纳孩子是一个持续过程。看完《哪吒》,我理解教育的答案在于母亲的无条件拥抱。
真正的治愈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在他人放弃时给予支持。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的任务是用接纳、理解和引导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们自由成长。
愿我们的孩子在竖起尖刺时,都能获得一个“殷夫人式”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