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借出上千亿?不少用户选择“卸载”软件拒绝还钱,结局如何?

布丁萌萌小宝贝 2024-11-29 15:29:18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花呗已经向用户借出了上千亿,但也有不少用户因为各种原因,干脆选择“卸载”花呗APP,以此来逃避还款。难道卸载了APP,钱就不用还了吗?卸载APP的这些人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

4500万人开通花呗

拿起手机,解锁屏幕,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五花八门的购物APP。红色醒目的促销标签、精致的商品图片、网红主播的卖力吆喝,各种消费的诱惑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让人难以抵挡。

从新款手机到限量版球鞋,从网红推荐的化妆品到各种数码潮玩,只有想不到的,就没有买不到的。动动手指添加购物车,点击付款,然后就是在家坐等快递小哥送货上门,花钱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件毫不费力的事情。

现在年轻人的钱包,与其说是兜里那个越来越薄的皮夹子,不如说是手机里那一排花花绿绿的购物APP!打开手机,琳琅满目,诱惑重重,不知不觉就把钱花出去了。

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将近1.7亿90后里,超过4500万人开通了花呗。

简单一算,差不多每4个90后就有1个在用花呗买买买,现在几年过去,用花呗的人肯定更多了,再加上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等等,各种各样的借钱APP层出不穷,花钱的速度越来越快。

就拿2016年的微粒贷来说,当年借出去的钱跟前一年比,猛增了将近7倍,这火爆程度,真是让人感叹借钱消费有多火。

每个月工资一到账,先还各种花呗、白条,剩下的钱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当然消费金融的兴起也有好处,它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让很多人提前享受到想要的东西。

但是过度依赖借贷消费可不是什么好事,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让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攀比心理也随之滋生,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金融产品就成了助长攀比心理的催化剂。

更重要的是,便捷的支付方式和诱人的信用额度,很容易让人失去对金钱的控制力,最终导致冲动消费。很多人在使用花呗、白条等产品时,并没有认真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只是被“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所吸引,结果不知不觉就欠下了巨额债务。

买买买的快感固然让人沉迷,但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当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时,曾经的快乐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所以在享受消费金融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量入为出,避免掉入过度消费的陷阱。

提前消费的弊端

提前消费最初带来的是甜蜜的滋味,让人无需等待就能拥有心仪的物品,享受那种“心想事成”的快感。但这份甜蜜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有多少年轻人,在经历了短暂的消费狂欢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债务的泥潭,无力自拔?

2019年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发布的报告中,有数据显示,有将近60%已经工作的90后拥有实质性负债,随之而来的逾期还款和坏账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打开电视,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报道,有的年轻人为了追逐潮流,不断借钱购买奢侈品,最终债台高筑。还有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陷入“校园贷”的陷阱,最终走上绝路。

如果欠了债,每个月的工资到账后,还没捂热乎就不得不拿去偿还各种贷款,信用卡、花呗、借呗,各种还款提醒纷至沓来,压得人喘不过气。

为了还债不得不压缩生活开支,放弃原本的兴趣爱好,甚至降低生活质量,这种滋味可不好受,本来是享受的购物,现在一下子成为负担的来源。

让人最担心的是,如果信用出了问题,到时候会留下污点,那么未来的生活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想要贷款买房买车?对不起,信用评分不够,银行拒绝放贷。想要申请信用卡?不好意思,信用记录有问题,无法通过审核。

甚至有的公司中的一些高薪职位也会把信用记录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一旦发现有严重的信用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就业机会。此外高铁飞机等出行方式也可能受到限制,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无法购买机票和高铁票,出行自由也会受到限制。

总之信用一旦受损,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会寸步难行。这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开始可能只是小小的逾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和罚金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压垮经济状况。

掩耳盗铃的荒诞逃债法

面对堆积如山的账单和不断飙升的利息,一些欠债者竟然想出了卸载APP的“歪门邪道”。

在他们看来,只要手机上看不到这些借贷软件,就好像债务也跟着一起消失了,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与其说是应对策略,不如说是鸵鸟心态的完美体现。

真的以为卸载了APP,债务就真的消失了吗?欠债者这么想,平台可不是这么想的,人家得拼尽全力把钱收回来。他们有欠债者的各种联系方式,手机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当时可都是登记在册的,就算卸载了APP,他们也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欠债人,甚至上门催收。

欠债人到时候不仅要面对巨额的债务,还要承受来自催收人员的压力,想想都让人头大。如果逾期时间过长,平台可能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比如把债务信息提交给征信机构,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极端情况下信用记录会留下永久的污点,所以说卸载APP自欺欺人,不如积极地与平台联系,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很多平台都提供灵活的还款方案,比如分期还款、延期还款等等,只要主动沟通,表达还款的意愿,相信平台也会愿意协商。

其实消费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它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系统的活力。合理的消费能够刺激生产、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但过度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就可能吹起经济泡沫,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根据央行的数据,2024年10月一个月,住户存款就减少了5700亿元,这数据传递出来什么信息?就是经济在正常发展,消费水平也有了进步。

但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也有待优化,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容易陷入过度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的陷阱。想让年轻人不掉进消费主义的坑,光靠嘴上说说可不行,得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治标又治本!

个人要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这可不是说要成为金融专家,而是要对基本的金融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利率、风险管理等等。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借贷行为都是有成本的,不要被“零首付”“免息分期”等营销噱头冲昏头脑

平台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作为连接消费者和商品的桥梁,平台不能只顾着赚取利润,而忽视了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比如可以在手机页面比较明显的地方,写清楚理性消费的提醒字样,不要弄特别小的字,让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

避免年轻人过度借贷,还要规范这些所谓的借款软件,不要只宣传借钱容易,也要告诉大家这个钱借了不还有什么后果,或者到底还多少,一定要清晰,避免大家被那些虚假宣传和诱导信息给骗了,掉进债务陷阱。

相关部门也得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购物环境,想让大家安心消费,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打击那些非法集资、高利贷的平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三方一起出力,才能让消费环境越来越好,让大家都能放心买买买。让消费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力量,而不是压垮年轻人的稻草。

结语

卸载APP并不能消除债务,平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欠债者,催收、诉讼甚至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量入为出,避免落入债务的陷阱。

参考资料:

医生言犹在2024-10-10花呗借出上千亿?不少用户选择“卸载”软件拒绝还钱,结局如何?

电脑报2017-08-27账号被注销花呗就不用还了?支付宝:你想得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1108
评论列表
  • 2024-11-29 16:28

    很奇怪拿信用做抵押的贷款,信用已经被你们上征信了,为什么还要还钱

  • 2024-11-29 19:24

    没人提前透支~它立马破产

  • 2024-11-29 20:04

    银行的信用卡又是什么?[抠鼻]

  • 2024-11-30 11:24

    啥年代了还管你征信,能活着就不错咯

  • 2024-11-30 09:16

    不能坐高铁,可以坐动车呀

  • 2024-11-29 20:51

    我也欠它们钱 ,我承认,也要还,有本事借出来,就得还。虽然逾期2年了!我只是暂时还不上,不代表一辈子都还不上!!!

  • 2024-11-30 20:40

    花呗借呗一共15w了,疫情开始逾期到现在

  • 2024-11-30 17:50

    我是重症病人,名下没有财产,有退休金。借呗花呗一共一万左右,打算不还会怎样。

  • 2024-12-01 10:10

    破产倒闭。不用还。正是取缔网贷好时机。

  • 2024-11-30 14:39

    不还又能怎么样?国家都支持不还它了,还在乎几个追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