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位“篮球大师”。
不光对NBA各位球星如数家珍,甚至连哪些不知名球员的数据都了如指掌。
给我们分析各队战术也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连更衣室里谁和谁闹矛盾影响了比赛状态他都知道。
我们没事就喜欢听大师给我们八卦篮球,对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唯独打球却从来不叫他。
为啥不叫他呢?
因为人家从来不打,据说是不屑与我们为伍。
看着大师那不到170的个头,我们心里有点怀疑,但也没敢多说,毕竟大师太懂了。
有人问过大师,谁才配跟他打球。
大师说,起码得校队吧。
好巧不巧,正好当时校队选拔,我们班好几个人报名,大家起哄非得把大师也拽了过去,参加校队测试。
测试项目包括摸篮板,全场计时跑快攻,罚篮和1分钟3分球自投自抢。
从第一项摸篮板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渐远离大师,跟他保持距离。
不是歧视他个子矮,摸不着篮板,而是看他自信满满的上去,却连助跑姿势都不协调,起跳不到20cm还腿软摔倒了……
跑快攻就更不用看了,大家纷纷怀疑大师有没有摸过球。
到了罚篮,连续三个三不沾之后教练就不让他投了,当然后面的3分他也没测。
大家纷纷议论,问这货是哪个班的,是不是来捣乱的?
我们实在不好意思承认是我们班的,于是纷纷装作不认识他,最后躲着他逃离了现场。
那之后我们再也没人叫大师去打篮球了。
不是瞧不起人家,而是大家对“篮球”的理解跟我们完全不同。
大师以为的“会打球”并不需要去场上打,更不需要赢得比赛,只靠嘴说就够了。
当然了,也不是说大师的理解就一定错了,只不过他可能更适合另一种形式的“篮球”,而不是当前这种竞技项目。
高考其实跟篮球也差不多意思吧,起码大学录取时看的还是分数,人家还是把高考当作一项动脑子、动笔头子的竞技项目。
即便你不满意这个制度,说什么应试教育,小镇做题家,可没办法,一直以来高考就是“竞技项目”,看的就是分数。
我也不否认各位大师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显然这个游戏并不是按照他们的方式玩的。
如果真有志气对现在的应试教育不满,我倒是建议你凭借一己之力拿个高考状元,用分数碾压所有人。
那时你才好高高在上,用睥睨众生的态度去批判高考制度。
如果有人不服,你大可以用分数堵他的嘴,告诉他以他的分数还没有资格跟你讨论高考。
你说这是不是比当个“大师”更有说服力?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