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迁今若在
编辑||史迁今若在
根据历史学家对古代人的寿命进行研究发现,在古代特别是秦汉时期因为医疗的局限性以及近亲结亲的原因,人们的平均寿命非常的低。
长寿的人非常少,特别是在皇室中,像我们知道最长寿的皇帝可能就是乾隆帝了,他活到了八十九岁,是我国最长寿的皇帝。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明朝,比清朝医疗水平在低一点的朝代,有一个人见证了明朝七个朝代的兴衰历史,他就是朱元璋最长寿的儿子朱楩,他也是明朝第一个岷王。

他的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政治原因他从王爷变成了囚徒,在驻地称帝之后虽恢复了王位,但是却没有一点实权,直到七十岁的时候还在搬家。
朱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人生旅途当中又有怎样不同的风景?他保持长寿的生存法则又是什么?

朱楩出生在1379年,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在朱楩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管理制定了藩王制度。
这就意味着朱楩长大以后要和哥哥们一样被派去边境驻守,朱楩的生母是朱元璋宠爱的周妃,即使是这样朱楩还是难逃被封为王驻守边疆的命运。
在朱楩十二岁的时候,他被朱元璋封为岷王,派去驻守岷州,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朱楩驻守的便是甘肃省岷县。

虽然说朱楩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到达岷州之后还是非常惊讶,那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冰雹、霜冻、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百姓民不聊生。
只有十二岁的朱楩怎么会有办法彻底地解决这种问题,为了让治下的军队以及百姓吃饱饭,他不得不多次向朝廷求救,可是每次发出去的信件都得不到回应,仿佛石沉大海了一般。
慢慢地朱楩也不再向朝廷求救,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摆明食不果腹,直到1393年,在岷州驻守了两年的朱楩被朱元璋派去云南,朱楩认为自己的人生即将得到改变。

可是现实却是给他重重一拳,云南和岷州相比是富庶了不少,但是当地一些组织力量十分庞大,根本就不把朱楩当回事,朱楩驻守在云南就相当于一个挂名王爷,完全没有任何话语权。
原本以为这辈子就草草过去了,朱元璋在驾崩之后,朱楩再一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史称明惠宗。
朱允炆继承皇位之后因为听信身边人的谗言,便决定对驻守在边疆的王爷削藩,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若是朱允炆没有这样做,或许在后来他不会下落不明。

受到削藩影响的有许多人,朱楩就是其中之一,朝廷以“行为失当”为理由将朱楩贬为庶民,发配到福建漳州生活,家产全部充公。
到达福建漳州之后,为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只能变卖身上仅有的物件,谁能想到身边吃糠咽菜的在几年前竟然是风光无限的王爷呢?
朱楩自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他并没有因为失去王爷的荣耀而变得自怨自艾,而是和当地的商人学习经商之道,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在以后能够在风云诡谲的朝堂之中谋取一丝丝的安稳。

后来朱棣反叛成功,成为明朝第三任皇帝永乐大帝,才重新恢复了朱楩的王爷身份,并且封地依旧在云南,后来接连两次因为目无王法被削去爵位。
直到1424年,他再次搬家来到武冈生活,在多年之后才重新建造了属于自己的王府,回归平民生活,这个时候明朝负责主持朝政大局的已经是第四位皇帝朱高炽了。
在很久之后朱楩才被允许修建自己的王府,在1450年的时候因为身染恶疾,在救治两个月之后离世,终年七十二岁,历经七次改朝换代。

在古代皇帝不仅仅要忌惮的是身边功高盖主的大臣,还要忌惮的就是其他皇室成员,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要建立藩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朱楩不仅长寿而且子孙众多,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可是朝廷并没有想要将他除掉,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朱楩深谙生存之道。
在经过多次削去王位之后,朱楩便开启了自己平民一般的生活,不仅在每次朝廷来信的时候表现得“装傻充愣”,让朝廷以为自己没有一点威胁,而且每次想宫中进贡贡品都是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小玩意。

正是这样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让朝廷对他放下了戒心,由此他才得以在风云诡谲饥饿的皇室中生存下来,而且后代也都相安无虞。
结尾明朝灭亡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八十多年了,朱楩去世也已经有五百七十多年了,但是他的后代依旧在社会上活跃着,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以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CEO朱云来。
朱楩作为明朝最长寿的帝王,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身在皇室的小心翼翼以及身不由己,作为见证者他见识过永乐王朝的繁荣昌盛,体会过正统年间的民族危机。

您还知道哪些关于明朝皇室中那些奇闻轶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1.朱楩——百度百科
2.《湖南邵阳一地发现古墓!墓主为朱元璋六世孙》——潇湘晨报
3.《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反感为自己树碑立传》——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