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7名登山者不幸遇难,7年后一本日记记录临死前惊险一幕

晓形楼主人 2022-07-25 08:52:23

1990年,17名登山队员兴致勃勃的要挑战卡瓦格博峰。在他们攀登至6470米时,已距离山顶的垂直高度不到300米,这原本是让人欢欣雀跃的好消息,可当地牧民们知道此事后愤怒不已,他们纷纷跑到雪山对面的飞来寺诅咒登山者:神圣的阿里卡瓦格博,请快快显示神威,严厉惩罚这些狂妄的自私者吧,否则我们不再尊敬你。不料次日,这支登山队的全体成员无一幸免于难。直至1997年,才有人终于找到当时的登山者,遗留下来的日记,这本日记里到底记录了怎样的过去,竟让之后的阅读者闻之变色?当年这些登山者究竟是怎么遇难的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我国云南有座美丽的雪山,它的周边环绕着如同白纱的云朵。从远方看上去,它像是来自天堂守护当地牧民的一位身穿白纱的仙女,那漂泊在高空中的白色浮云更像是美丽仙女面庞上的一层纱布,尤显神秘和朦胧。

这座雪山名叫卡瓦格博峰,它不仅常常出现于电视剧和纪录片中,在藏区牧民心里它还有极其神圣的地位。比如说卡瓦格博峰位于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而它终年积雪,哪怕身处低纬区,依然被称之为是全球最美丽的雪山之神。

直到如今,卡瓦格博峰依然是一座无人能成功攀登到山顶的处女峰。早在1902年时,英国登山队就首次前来挑战这座巍峨雪山。另外,还有1987年到1996年中日联合登山队也向卡瓦格博峰发起过挑战,但他们最后的结局不仅是无功而返,甚至参加中日联合登山队的京都大学登山队还在两次试图登顶后,正式宣布从此永久地放弃攀登此山的资格与权利。

原来在1991年1月3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7名成员,在最后不到300米的垂直高度下即将登上雪顶时,他们迎来了特大暴风雪,最终引发史无前例的雪崩,17人都因此长眠于雪山之下,直到十七年之后才被当地采药人发现。

而这起灾难从始至终都显得极其诡异,它掺杂着诅咒、神灵和传说等因子。那么卡瓦格博峰是信仰的力量遇上了宿命的意义吗?这件事情还得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讲起。

在这座美丽的雪山下,有一直当地牧民搭建起来的村庄。这里的交通并不便利,当地美好的旅游资源在早年间还并未得到开发,村民们过上了安居乐业但并不被外界所打扰的美好生活。他们为人朴素,民风淳朴,偶尔也有来往客人。届时他们纷纷会热情的招待旅者,将自家酿好的青稞酒,还有打酥油茶放在客人面前。

他们又是欢声笑语,又是载歌载舞。其实这种热情,在当地村民们眼中是神山卡瓦格博峰所赋予他们的一种魅力。在传说中,这座雪山就是一位热情好唱歌的仙女。1988年,卡瓦格博峰山脚下迎来了一支外来旅行团。

牧民们以为对方只是来瞻仰当地的美景,于是十分热情地招待了他们。而来者中有17位主要成员,都是不同领域的出色人才,其涉及范围涵盖了动物学、植物学、气候分析,以及地质勘探和技术设备维修的科学领域等等。

在经过了两年的相处后,当地牧民这才了解到这十七位科学家,并不是来这里长期居住或养老,而是想要攀登他们心目中神圣的雪山卡瓦格博峰。

起初,双方之间的友谊像一团火苗越烧越旺,永远不会熄灭似的,能让人感受温暖和明媚。可当牧民们知道来者真正的意图后,就像是有一盆冷水突然出现在双方之间。友谊的火苗瞬间被熄灭,他们从相谈甚欢的朋友瞬间转化为敌人。

原因很简单,当地牧民们认为卡瓦格博峰在传说中拥有神圣的地位。在现实中,当地人所能拥有的一切均来自于卡瓦格博峰的馈赠。比如山腰上的牧场能够喂养马匹,来自雪顶融化的清泉滋养了当地的人们。这是一座神圣的雪山,自古以来便受到了藏民的崇拜。它有庇护、馈赠的含义。在藏语中卡瓦格博峰的意义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雪峰。

所以牧民们阻止任何人靠近这巍峨的雪山,更不允许有外来人将自己肮脏的脚步,踏在这洁白的雪地上。

在17位登山队员眼中,山体不过都是地质运动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登山是人们热衷的一类运动,它充满了拼搏和奋斗的精神。另外,这支登山队还始终认为当地的交通条件闭塞,所处位置偏僻,想要发展对外经济实属困难。如果不是他们的到来,当地的草药、食材和祭拜品都无法销售出去。正是因为他们的到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这些科学家们认为登上雪峰他们志在必得,也应该获得当地牧民们的支持。

可惜登山队的成员们忽略了信仰对于一群人的重要,在牧民们眼中卡瓦格博峰在历史中就有被古老喇嘛以及活佛赐福的过往。在现代生活中,当地人依然坚信古老的神话传说里描写的卡瓦格博峰有神圣不可侵犯的魅力,这也是他们为何一直会建寺庙去祭拜这座雪山的原因。

虽然经过几个月的调解,中日联合登山队也给当地牧民送来了汽车和一些值钱的物资。可惜这些物品却从来没有动摇过牧民们的决心,直到登山队出发的前一天,他们依然还在尝试要把景区封锁,不让登山队从任何渠道开始攀登。

1990年的冬季,中日联合登山队在雪山对面的飞来寺举行了出发仪式后。他们拿上了寺庙赠送给自己的护身符,昂首挺胸的就出发了。

11月27日之前,登山队在山腰处待了8天。由于此时间正是雪山的旱季,他们在半山腰处可以连续呆上10天都没什么危险。这时的天气也比较晴朗,所以适合登山队加快脚步。起初所有的计划都十分顺利,中日联合登山队也轻而易举的将一二四号营地选择在了合适的位置。

可是在关于3号营地的选择时,双方却发生了很大的争执。中方认为应以安全为主,所以3号的位置不可建立在原本计划距离山脊非常近的地方。倘若山体发生了雪崩,那么3号营地会成为最危险的地带,对于人员和物资的损伤也会造成巨大危害。而日方认为3号营地的设立,能起到的作用是加强2号与4号以及整体的联系。如果2号和4号之间的营地按照中方来说得以安全为主,可距离点又非常近,那就失去了设立4个营地的意义。

所以路程行进到一半时,这登山队一直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设置4个营地。直到登山队队长井上派了队员米谷上山探测可见风险时,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接下来的几天很有可能山上会一直处于大雾弥漫的状态。最终经过队员的综合分析,他们决定要将3号营地的位置设置在中日双方提供建议的折中地点。

然而事实上3号营地在被设立后,就已经经历过一次雪崩警告。

在这个队伍中有一伙夫,名叫段建新。他在人手匆忙时也会负责通讯,而他在2号营地住了一个星期后,又被调到了3号营地忙后勤工作。但没想到刚转换工作岗位的段建新,就亲眼目睹了3号营地遭遇雪崩的整个过程。

通过对讲机的传来的信息,段建新当时向山脚下的人们传递了一个信号——这趟旅程要比他们所想象的还要艰难和危险。仅是在行至半山腰时,他就曾看到山崩地裂的一片白云状物体,朝他所处的3号营地位置冲击了过来。伴随着这幅画面的是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那声音就仿佛是空气都会爆炸一般,使整个山体都剧烈的抖动起来。

情急之下,段建新赶紧冲进帐篷。可不料山体运动后引发的大冰川轰隆往下掉,使得3号营地在巨大气浪的冲击下已经被迫改变了位置。直到十几分钟之后,这在远方发生的雪崩也终于停了下来。而3号营地虽然不在此次雪崩倾斜的主线上,但它也却被冲到了几百米开外的地方。

这些事故也就意味着,登上卡瓦格博峰并没有那么简单。不过令登山队员感到兴奋的是,在1990年12月28日上午11:30左右,登山队已经到达了6200米的高度。并且在队长的指挥下,由5名队员组成了突击队。他们将会从卡瓦格博峰的主峰背后沿着山脊探测登顶可预知的危险。等到这5名队员归队后,他们将会确定正式登顶的时间。

通过对讲机,山下的人们也知道了这5名突击队员曾到达过6470米时得高度,可惜那时候的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可视性,只感觉周边的云层像是巨大的压力块一般,整个都覆盖在自己的身上,他们不仅动弹不得甚至连呼吸也变成了奢侈。

而明明在垂直上方不到300米处,就是卡瓦格博峰的山顶。5名突击队员举步维艰,不仅浑身颤抖,而且随时都会被漂泊过来的狂风怒卷所带来的雪粒伤到,这些小冰碴像是石头一般坚硬,随时都会抽打在登山队员的脸上。他们不得不返回大本营,而作为全队队长的井上只能惋惜的下达了命令,说要取消行动。

此后他们返回了处在半山腰处的3号营地,可这里明明已经很危险,但他们坚决要等待最佳时机再次登顶,依旧不愿意返回山脚下。通过对讲机,山下的牧民们也知道了山上的情况。而他们此时比谁都要着急,不过急的不是登山队员的危险,而是这座神圣的雪山即将要被外人征服。这是他们一直信仰的神灵之山,明明是洁白纯净的象征,但如今很有可能会被人类肮脏的脚印践踏。

于是牧民们着急了,他们纷纷聚集在飞来寺开始诅咒登山者:阿里卡瓦格博快显示出您的神威吧,严惩那些狂妄的自私者,否则我们将不再尊敬你。

这本来是科学家们收集了两年的详细资料,分析出了一次唯物客观的登山计划,可在冥冥之中又被当地牧民添加了信仰的力量,最终整个登山之旅也被填充了宿命的意义。

从那之后,山脚下的人们在对讲机中听到的不再是清晰的说话声,而是掺杂着一种让人倍感诡异的声音。因为他们听到了女人的疯狂喊声、婴儿着急的啼哭声,甚至有人胡言乱语的叫声等等。

1991年1月4日,山下的人们发现了奇怪的一幕。平日里山上的探险队员比他们起的还要早,一般情况下是五六点就开始拿着对讲机吵着山下的人们,所以显得非常有生气。可在1月4号一大早,山下的人们都已经醒来,忙完了一些工作。可那天对讲机却显得异常安静,山下的工作人员不免紧张起来。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朝着对讲机开始呼叫,可惜山上的登山队员已经彻底与山下的工作者失去了联系。

从这之后就变成了各地军区以及搜索队,来卡瓦格博峰开始营救了。

人们寻找了大半年,最终无奈宣布中日联合登山队在卡瓦格博峰上已经全部遇难。为表遗憾,中国云南省为参加此次登山活动的京都大学登山队,保留了5年的首登权。在1996年,也就是日方首登权的最后一年,这支登山队又一次进入了卡瓦格博。虽然他们也同样遇到了当地牧民们的阻挠,但他们信心勃勃,并且立下誓言:不登顶不回头!自此,他们也踏上了一条自认为能够被人类征服的登山之路。

可事实的结果却是在1996年的2月1日,京都大学登山队到达了5年之前,中日联合登山队所建立的4号营地的位置。只可惜行进半山腰时,他们得知消息说各地的气象厅,通过严格且科学的分析之后,得到的结论是在接下来48小时之内卡瓦格博峰会迎来特大级降雪。其程度要比1991年的那次降雪还要严重。

经过多方资料的审查,他们选择知难而退,并且撤退到山下后,赶紧到飞来寺的灌木丛中对着十七勇士纪念碑长跪不起。因为他们违背了当初誓死都要登顶的诺言,在流完眼泪后,京都大学登山队队员也正式宣布——他们将永远放弃这座雪山,从此不会再考虑攀登卡瓦格博峰。

不过气象厅告诉他们即将要到来的暴风雪,在他们下山之后又平白无故的消失了。而作为两次登山的中方联络官,张俊也表示我们都被老天捉弄了。因此发生在1991年的卡瓦格博峰山难,也被称之为是来自神的告诫。

除此之外,此次山难的神秘之处还有三点。比如说为何牧民头天祈祷,次日全体队员就均遇难了?其次,遇难队员被发现尸骨已经是7年之后。

而在当地的传说中,七年是神灵惩罚犯罪之人的一个轮回,这个时间也符合当地牧民的传说法则。而且人们找到登山队员的日记后,看到较多的都是:我错了,我们都想回来这些句子。

第三,登山队员在失去联系前有太多诡异的事情发生。例如通过对讲机,人们听到女人的叫喊,婴儿的啼哭以及发狂者的怒吼。这些声音都是由何而来?种种现象加在一起,使得此次灾难变得异常神秘。

不过人们也应该相信科学,例如就职于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张青松教授,他就尝试从地理学的角度为人们尽可能的去解释1991年的卡瓦格博峰山难。他讲道:这座雪峰从地理学上来讲,它又被涵盖于梅里雪山。其山顶冰川的形成,主要受到印度洋气流的影响。它的性质隶属于海洋性冰川,因此就富有运动变化快的特点。

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是处于横断山脉中,有着南北走向的天然通道。那么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就可以从这个通道直接深入到我国西南位置,这就可以给卡瓦格博峰所处地域带来大量的降水。那在这座雪峰上除了有积雪外还有大量的冰川,即便它处于低纬区,但这座雪峰的海拔足够高。因此不到冬天时,该地的降雪也能够足够补充冰川和积雪的储存量。

因此在登山者攀登卡瓦格博峰时,山顶的冰川和积雪会在极其不稳定的条件下,给攀登者带来无穷无尽的登顶困难。如此看来,人类在自然面前力量还是显得极其薄弱。而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广受闻明的雪山,也变得更加神圣和威严了。

人类要尊重自然,更要尊重地方人民的信仰。人类虽然是地球生命体的一部分,但从本质上来讲人类是自然的客人,自然是一切生命体的根源,我们不以物戮之,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更好地避祸趋安。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