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鳄娱海棠
编辑 |鳄娱海棠
序创业容易守业难,很多企业在刚起步的时候志向非常远大,但在经营时总会遇到各种困难。
曾经中国第二大民企海航集团就是如此,从狂揽6183亿到负债7500亿,就像是一场梦。
负债7500亿是什么概念,每天光是产生的利息都已经是普通人一辈子挣不到的钱了。
那么海航集团到底是怎样从一个“天之骄子”般的企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航发展史这得从创始人陈峰说起,我上世纪九十年代,陈峰就非常大胆地拿着1000万贷款起家。
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拿下这样一笔巨款用于创业很多人都做不到,但陈峰就有这样的野心。
这时候更是各个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陈峰敏锐的商业眼光让他看准了航空业。
就这样,陈峰用着这1000万启动资金,一步一地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抓住风口之久,陈峰提出来在当时看来非常先进的理念,让他短时间内收集到足够多的资金。
陈峰的理念是,既然要创办航空公司,飞机就由他来解决,住于资金问题就让银行出马,最后赚得的利润大家可以一起得到。
如此新颖的创业理念很快便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同时陈峰还拿到了第一架波音飞机。
飞机到手之后,手里有了资本就可以再向银行贷款,陈峰很快便得到了第二架飞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现在这个眼光看来看的话,陈峰这种行为很像是“倒爷”,自己只起到中间商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陈峰这种做法虽然大胆,但效果却非常的惊人,陈峰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就这样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陈峰在和银行有了深入的合作之后,就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在需要资金的时候,陈峰可以很容易地在银行获取,陈峰的生意开始越做越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航集团的效益一年比一年高,谁也不敢想这都是这1000万贷款的功劳。
时间很快来到了2015年,这时候海航集团的风头正盛,再加上政策红利,陈峰带领海航集团放眼国外。
手揣银行300亿授信的陈峰开始辗转各国,然后海航集团的规模不断壮大。
也就这两年的光景,海航集团的资产遍布全世界各地,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航空产业,写字楼、酒店等陈峰都是来者不拒,购置这些海航集团整整花费450亿美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正是陈峰这过分独特的经商头脑,海航集团一举跃升至中国第二大民企。
在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海航集团排在第二位,第一是华为。
整个海航集团的资产和业务遍布多国,陈峰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未来似乎充满希望。
可是这样的风光却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慢慢地,企业依赖银行贷款的弊端就展现出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企业来说,钱装进自己口袋才是最重要的,发展业务时用公司自己的资金也会更加气场。
但海航集团的雪球已已经越滚越大,一时间企业负债直接达到了72%。
负债这么多,海外资产和这些比起来无异于杯水车薪,海航集团的处境非常的危险,稍有不注意就会让整个企业万劫不复。
这时候银保监会出手了,2017年的一纸禁令,让海航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面上看的话,公司有上万亿的资产,但如果深入就会发现,可支配的只有四百亿左右。
可是短期的债务已经达到了2000多亿,也就是说海航集团面对这巨大的资金缺口。
企业发展的困境抱在海航集团面前,他们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往前走,大不如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航的问题一步步被发现,银行们也都开始敬而远之,曾经想贷款给海航赚取利益的银行开始默不作声,生怕波及到自己。
银行资金的支持一步步减少,海航为了筹钱只能开始一点点地变卖资产。
香港快运公司和希尔顿酒店的股权都被细数卖掉,但仍旧填补不了海航巨大的资金漏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流动资金,这白牛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危机,那边创始人陈峰的儿子仍旧过着非常奢靡的生活。
豪车名表私人飞机应有尽有,甚至还因为想要获得一幅名画不惜挪用公款3000万。
在陈峰儿子眼里,海航集团就是自己拿钱的地方,完全不顾整个集团的安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航集团遭受着接二连三的打击,旗下的理财产品暴雷,让众多支持者血本无归。
投资者们投进去的钱几乎全部进入到了海航高管的腰包当中,只留下消费者独自伤感。
海航集团旗下有诸多子品牌,除了海南航空在盈利以外,其他产业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每天一睁眼就有高额利息要还,但海航集团的高管们仍旧置若罔闻,仍旧过着比一般人要奢靡很多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新馆疫情席卷全球,航空客流量急速下降,又给海航集团带来一记重击。
这下子,每天光损失的金额就达到了近4亿,银行步步紧逼,海航无处可逃。
2021年,这座曾经风光一时的商业帝国宣布破产,这时候海航的负债已经达到了7500亿,创始人陈峰被带走调查。
方大集团拿出410亿接盘海航,无异于蚂蚁撼大树,方大也无能为力。
7500亿债务的一小部分3000亿转变成为了银行债务,能到债权人的赔偿款只有一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随后海航集团进行了资产重组,想着能够重打江山,但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了前车之鉴之后,海航开始从根本上减少成本,降薪裁员双管齐下,都不能扭转海航艰难的局面。
如今,海航仍在一步步摸索着前进的脚步,这家企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其他行业敲响了警钟:经营企业要脚踏实地,避免眼高手低不如海航的后尘。
参考信源:
证券时报网2022.4.24——重磅!海航官宣:风险处置相关工作完成!"万亿级"破产重整历时超两年,如何再出发?

人民网2019.8.23——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