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玫瑰病虫图谱,办公室观察日志,畅销品种解析,回乡大学生说
山地玫瑰,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神秘的感觉。它虽然属于多肉植物这个大家族,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山地玫瑰原产于墨西哥的一些高原地区,那里多以岩石地貌为主,地形崎岖,海拔高度对它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先来说说它在办公室种植的场景吧。我在办公室养过山地玫瑰,刚开始觉得它特别好看。它那些莲座状的叶片紧紧包裹在一起,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在阳光的照耀下,叶片透着淡淡的蓝绿色,非常迷人。但办公室种植它有一个痛点,就是光照问题。办公室的光线往往不是很充足,而我一开始不知道,按照它在阳台种植时的光照需求对待它。结果没过几天,叶片就开始变得松散,颜色也变得暗淡。
我自己种植山地玫瑰的过程中,有一回发现它的叶片上出现了奇怪的小斑点。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可能是得了叶斑病。这就引出了山地玫瑰的病虫图谱这个话题。在山地玫瑰可能遭受的病虫害里,叶斑病是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虫子也会侵害它,比如蚜虫,这种虫子虽然小,但繁殖特别快,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在短时间内把山地玫瑰的叶片吸得千疮百孔。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多肉品种都很畅销,山地玫瑰就是其中之一。和它很像的品种有法师系列的多肉。法师们也是莲座状叶片,但法师的叶片往往比较薄,而且颜色更加丰富多样,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变色效果。还有熊童子,它的叶片顶端有像小熊爪子一样的红褐色尖刺,和山地玫瑰那种圆润的叶片截然不同。另外,在华南地区比较流行的玉露,它是那种晶莹剔透的,叶片呈紧凑的三角形,不像山地玫瑰叶片那么舒展。这几个品种和山地玫瑰相比,养护方式上也有一些差别。
回想起我一个新疆的朋友,他说在他们那片土地上,多肉植物生长得特别好。那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山地玫瑰的生长。他在自家院子里种的几株山地玫瑰,到了夏天,植株的直径能长到20多厘米。而我在华北地区城市里种,因为光照时长和温度控制不像新疆那么理想,同样的时间里,植株直径只能长到10厘米左右。这就体现出地域对山地玫瑰生长的巨大影响。
我还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分享他们在各种场景下种山地玫瑰的经验。有一位网友说他在自己家的小阳台种山地玫瑰,因为阳台不大,他就采用了垂直种植的方法。他专门买了那种木质的种植架,把山地玫瑰一盆盆种在上面,这样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从正面看过去,就像一片绿色的玫瑰墙,特别好看。还有网友分享在南方潮湿的气候下,如何应对山地玫瑰的浇水问题。他会在土里混合一些珍珠岩和蛭石,这样土壤的透气性会更好,不容易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再看看回乡大学生小李的经历吧。小李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他是学农业的。他发现家乡虽然有很多适合山地玫瑰生长的自然条件,但当地村民对这种多肉植物了解很少。于是,他就开始在村里推广山地玫瑰的种植。他告诉村民们,山地玫瑰除了观赏价值高之外,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还可以把它做成干花,拿到集市上去卖,能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在小李的带动下,村里的山地玫瑰种植逐渐发展起来了。他还总结了一套适合家乡种植山地玫瑰的方法,比如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调整浇水频率,利用山上的石头搭建简易的花架,既节省成本又环保。
在办公室观察山地玫瑰生长的3天里,我发现它对温度还是比较敏感的。把温度控制在15到25摄氏度之间时,它的生长状态最好。如果温度超过30摄氏度,它的叶片就会有发黄的迹象。我有一次因为空调故障,室内温度长时间达到32摄氏度,结果那一盆山地玫瑰的叶片就开始慢慢干枯。不过,在空调温度调到合适范围,给它适当喷水保湿之后,又慢慢恢复了生机。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看着它在办公室这个小环境里生长。我发现它很怕积水,有一次我浇水有点多了,土壤一直很湿,过了几天,就发现有一片叶子有点发软。我赶紧给它换了土,把发软的叶子去掉,之后它又慢慢长出了新的叶子。而且,我发现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不同的状态。春天的时候,它的新叶生长速度最快,整个植株看起来充满了生机;到了冬天,如果不把它放在温暖的室内,它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叶片紧紧包裹,就像一个小绒球。
再说说不同的种植土壤对山地玫瑰的影响。在成都的一位种植户刘大哥,他的山地玫瑰种得特别好。他告诉我,他在土壤里加了很多他自己做的堆肥,这些堆肥是用一些落叶、果皮和厨余垃圾发酵而成的。他说这样的土壤营养丰富,透气性和保水性都非常好。而我在上海租的房子里种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弄复杂的肥料,就直接使用了买来的多肉专用土。虽然也长得不错,但和刘大哥的相比,在叶片的饱满度和光泽度上还是差了一些。
在东北,那可是冰天雪地的景象,和山地玫瑰原本生长的环境相差很大。但有位种植爱好者赵哥,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来养山地玫瑰。他会把山地玫瑰放在他家的大棚里,在里面模拟山地玫瑰原生地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到了冬天,大棚里就像是山地玫瑰的小温室,里面的山地玫瑰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还有一位在云南的网友分享,她在云南大理的洱海边种山地玫瑰。那里风景如画,她把山地玫瑰种在一个木质的花盆里,放在自己家的小院子中。每天看着波光粼粼的洱海和翠绿的山地玫瑰,感觉特别惬意。她还说,云南的气候四季如春,很适合山地玫瑰这种喜欢凉爽环境的植物生长,只要注意避免中午过强的阳光直射就可以了。
在深圳这个南方的大都市里,有很多写字楼都开始流行在窗台上放置一些绿植来美化环境。山地玫瑰也是其中很受欢迎的一个品种。我有个朋友在那里工作,他说他们办公室的同事们会互相交流种植山地玫瑰的心得。有时候,谁的植株长得不好了,大家就会一起帮忙分析原因,是浇水太多了,还是光照太少了。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让大家都在山地玫瑰种植上有了更多的收获。
再来说说山地玫瑰在不同容器里的表现吧。我在花鸟市场看到过有人用那种透明的玻璃容器种山地玫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根系生长情况。但如果浇水不控制好的话,就很容易积水,导致根系腐烂。我还见过有人用复古的陶盆来种,那种陶盆的透气性特别好,种出来的山地玫瑰根系很发达,植株也长得比较健壮。
有一次,我在福建的一个朋友家里做客,他家有一个小花园。他就在花园里专门划出了一块地方种山地玫瑰。他说福建的夏天特别炎热,他会给山地玫瑰搭个小棚子,既能遮阳又能通风。他还提到,福建雨水比较多,在下雨天他会把棚子拉起来一点,让山地玫瑰能享受到雨水,但又不会被水淹。
还有一位在陕西的种植者说,他们那里冬季比较寒冷,他会给山地玫瑰做好保暖措施,比如用干草包裹根部。他还会在冬季适当减少浇水频率,让山地玫瑰进入深度休眠状态,这样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对于山地玫瑰来说,繁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有一次在河北的一个多肉基地看到,那里的工作人员采用播种的方法来繁殖山地玫瑰。他们把种子小心翼翼地播撒在土里,然后保持土壤湿润,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等待发芽。据说,从播种到开花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这样繁殖出来的山地玫瑰生命力很强。还有人会用分株的方法来繁殖,就是在换盆的时候,把母株旁边长出来的小植株小心地分离出来,单独种在一盆里。
在我们河北的一个农村,有个老乡他发现山地玫瑰在他的田埂边居然自己长起来了。原来是他之前在田埂边种了些其他植物,这些植物的落叶和腐烂的根茎给山地玫瑰提供了很好的养分。他觉得很新奇,就开始关注这种植物。后来他还在家里种了一些,逢人就介绍山地玫瑰的好处。
在贵州的山林里,也有山地玫瑰野生植株被发现的报道。那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山地玫瑰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得很野性。当地的一些村民也会采摘一些野生的山地玫瑰卖给城里的花卉市场。但这样做也给山地玫瑰的野生种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从我对山地玫瑰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来看,不同的种植环境和方式对它的生长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是山地玫瑰到底最适合在哪些特定的环境下种植呢?它的每一个品种有没有最理想的小环境呢?这是我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因为只有更好地了解它,才能让这种美丽的植物在更多的地方茁壮成长。